在定目劇框架中獨自綻放《茶花女》
1月
06
2012
茶花女(摘自Ekaterinburg俄羅斯國家歌劇院官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3次瀏覽
鴻鴻

《茶花女》雖有家喻戶曉的情節、耳熟能詳的音樂,看似為愛犧牲的浪漫故事,卻由於涉及性別平等、社會位階、個人與集體價值的矛盾、與死亡搏鬥等豐富議題,世界各大歌劇院推出時,除了演員的唱工演技備受矚目,在導演與設計上仍然開展出眾多不同的詮釋重點。

葉卡捷琳堡(Ekaterinburg)俄羅斯國家歌劇院的演出版本,雖然整體視覺相當古典,戲劇處理上卻有諸多值得玩味之處。例如安排序曲作為開場宴會的進場音樂,讓所有賓客和女主人薇奧列塔都緩慢地橫移入場,如同剪紙娃娃一般;而在第一幕音樂起始的歡樂強拍落下時,薇奧列塔斷然撕毀賓客名單,然後轉身迎客,可看出導演Alexey Stepanyuk深諳以視覺化的細節來烘托/對位音樂表情之道。

導演在每幕結尾,以意象式的構圖,試圖為該階段的情境定位,但由於演員往往執行得草率勉強,而效果不彰。某些場面調度的選擇也太遷就現實(如二幕二景吉普賽之歌的歌舞分家,在劇情上就說不通)。然而對於女主角的處理,卻始終細膩貼切,且不乏新解。例如第一幕後段,當薇奧列塔獨處時,矛盾於該不該接受這段新的感情,窗外傳來新歡阿弗列多的陶醉歌聲,頓時讓她打了強心針。然而在這個版本裡,薇奧列塔不是迎向歌聲,反而是衝去將窗戶關上,彷彿不願被新情誘惑,更凸顯了她的忐忑掙扎。

女主角Irina Bozhenko的表演十分微妙,尤其第一幕她那倦怠中強顏歡笑的神態,不時在顧盼之間、與阿弗列多的幾度情感攻防之間,不著痕跡地流露。她的歌喉也從一開始的稍嫌拘泥,到第一幕後段開始大放異彩,全劇的音色變化豐富,在角色和音樂的整體詮釋上,堪稱我所見過(將近20個版本吧!)最精彩的一位茶花女。

相較之下,兩位主要男角的表現就重音樂而輕戲劇,每到詠歎調結尾,還非要拖長尾音炫耀氣口與音質不可。尤其Ilgam Valiev飾演的阿弗列多,簡直像是來開獨唱會的,一開場的求愛戲就絲毫不見熱情,激盪不出火花,令人扼腕。這恐怕是定目劇的最大罩門──無法在不同演員之間維繫同樣的熱度,也無法根據新替的演員經營不同的化學變化。幸喜長榮交響樂團在指揮Pavel Klinichev的調度下,層次與威力俱足,至少在音樂上保住了專業素質。

不過主辦單位(寬宏藝術)的週邊服務實在不如理想。字幕把原劇本的舞台指示和每句唱詞的角色都打出來,往往和演出版本的處理有所出入,徒增觀眾困擾。雖有昂貴的節目單(每份300元),但並未列明當晚的演出人員配置(所有角色都有AB角),對於演出者很不尊重,也輕忽了觀眾知的權利──國外歌劇院都會把當晚演出的完整名單貼出或以單張節目單發送告知。學會尊重細節,不再把演出視為一場熱鬧的活動而已,文化才有積累的可能。

《茶花女》

演出|葉卡捷琳堡俄羅斯國家歌劇院
時間|2011/12/23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