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女旦:從京劇《紅娘》到新版《西廂記》的「合」而不同
12月
29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34次瀏覽

文/王秋今(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國光劇團演出的新版《西廂記》,由王安祈劇本修編,揉合張派《西廂記》和荀派《紅娘》。劉海苑飾演大家閨秀崔鶯鶯,以最美的姿態榮退告別觀眾;黃宇琳飾演俏皮可愛的紅娘,展現婉轉有致的身段。一開場,由丑角琴童(陳元鴻飾)與和尚法聰(謝冠生飾)的逗趣對話,笑稱看見紅娘如天仙下凡,「都不想當和尚了」,讓現場氣氛熱絡。隨即穿著綠衣的紅娘帶出鵝黃衣衫的崔鶯鶯,在花園撲蝶亮麗登場,而張珙(張家麟飾)瀟灑走出並自報家門,盡現書生的風流倜儻。崔鶯鶯與張生的巧遇,自此展開了《西廂記》的古典愛情攻防戰,也是新版《西廂記》焦點。

2022年新版《西廂記》的劇情為崔老夫人攜女鶯鶯及婢女紅娘扶柩歸鄉,途中暫住普救寺。鶯鶯與紅娘在花園遊玩,巧遇書生張珙。後有賊寇孫飛虎圍寺搶娶鶯鶯。崔老夫人允諾若有解此危者,願將鶯鶯嫁之。張珙立即修書請好友白馬將軍杜確解圍,而老夫人卻毀婚。張珙相思成疾,紅娘傳送魚雁,成全二人在西廂幽會。崔老夫人大為震怒,責打紅娘。張珙被逼進京赴試,與鶯鶯在長亭分別而落幕。在1958年,田漢的《西廂記》將崔鶯鶯視為第一角色進行改編,劇情在長亭送別之後,還有張珙落第歸來,崔夫人拒婚,崔鶯鶯與張珙夫妻出奔等。1959 年京劇《西廂記》在北京上演,由張君秋飾演崔鶯鶯,杜近芳飾演紅娘,葉盛蘭飾演張珙,李金泉飾演崔夫人,此劇是張(君秋)派的代表劇目之一1。 田漢的張派《西廂記》,劇終在兩人私奔:

(西皮散板)夫妻雙雙把馬上,

崔鶯鶯(西皮散板)碧蹄踏破板橋霜。

張珙(西皮散板)看那殘月猶然依北斗,

崔鶯鶯(白)張郎啊!(西皮散板)可記得雙星當日照西廂2

荀慧生的《紅娘》乃據王本《西廂記》和崑曲《拷紅》編寫,以張生、鶯鶯情事為綱,卻以紅娘為第一角色,歌頌其見義勇為與成人之美。他認為崑曲《拷紅》一折,即是強調紅娘的勇敢、沉著和機智,才能促成崔鶯鶯與張生的結合。京劇早年本無演《西廂記》故事的劇目,1936年荀慧生創編劇本完成,同年於北京首次演出。荀慧生自飾紅娘,何佩華飾崔鶯鶯,高維廉飾張君瑞,何盛清飾崔夫人,張春彥飾白馬將軍。荀(慧生)派的《紅娘》演出後,深得好評,盛演不衰3。 京劇《紅娘》的故事結束在〈拷紅〉,老夫人要張生金榜題名便能完婚,張珙看崔鶯鶯,兩人相視而笑,對於未來充滿美好憧憬:

崔夫人(白)不必如此。得中回來,再與他們完婚不遲。

紅娘(白)小姐,您這回放心了吧!

崔夫人(白)後面備酒。與張相公餞行!

紅娘(白)多謝老夫人。

(張珙看崔鶯鶯,同笑。)4

有趣的是,國光劇團的新版《西廂記》只演到〈拷紅〉之後的〈長亭〉送別,也就是比荀派《紅娘》多出一折,少張派《西廂記》好幾折,就在〈長亭〉崔鶯鶯嘆息的唱著:「一鞭殘照人離去,萬種相思訴與誰?」戛然而止。而現場觀眾詫異的是:「為什麼戲沒演完就結束了?」新版《西廂記》刻意揉合兩派之長,不同的是,刪減了張派《西廂記》的落榜私奔情節,增加了荀派《紅娘》的重點唱腔融入。但卻遺漏了傳統戲曲該有的「結局」,尤其觀眾熟知傳統戲曲故事,無論結局是始亂終棄的悲劇抑或兩情相悅的喜劇,都該有始有終。

顯而易見的,張派《西廂記》以崔鶯鶯為當家正旦,荀派《紅娘》以紅娘為當家花旦,而國光劇團的新版《西廂記》企圖將兩位當家女旦戲份平分秋色,塑造一靜一動的畫面,將婉約柔美與嬌俏活潑互現,同時代表內斂與直率的兩種不同女性類型。鶯鶯的唱段多而較占優勢,紅娘的身段多而較易發揮,兩位當家女旦都使出渾身解數,將唱作念表演出得淋漓盡致,展現「合」而不同的特色。


註解:

  1. 李想,〈論京劇張(君秋)派《西廂記》崔鶯鶯的聲腔藝術與實踐〉(遼寧:瀋陽師範大學,2020),頁1。
  2. 中國京劇戲考,《西廂記》劇本。
  3. 中國京劇戲考,《紅娘》劇本註釋。
  4. 中國京劇戲考,《紅娘》劇本。

新版《西廂記》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2/12/18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