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激賞的青少年劇作《飯桌》
8月
18
2016
飯桌(員林高中黌樓劇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45次瀏覽
張威文(中正大學哲學系學生)

十分難以想像這樣一齣好戲是由一群高中生一手打造,第十六屆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評審團大獎,員林高中黌樓劇坊《飯桌》,8/14號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出,囊括在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的花樣年華的巡迴演出,開放觀眾免費入場。

有別於大多數青少年常見的青春喜劇、戀愛故事等較為一般的題材,《飯桌》談論的卻是藝術創作者與原生家庭的糾葛,從而從矛盾與掙扎中領悟,揮別過去傷痛而走向自我與創作作品的新生,同年齡甚至到了大學選擇如此題材的團隊少之又少,更令人驚豔的是黌樓劇坊詮釋的相當精彩,令人訝異怎麼會是一群高中生所完成的演出

《飯桌》劇本編排極為巧妙,由一開始的劇中劇帶出主角劇本的內容,在觀眾對劇中劇的角色感到不解以後,再帶入女主角身為編劇,所在的劇團與女主角寫劇本遇到的瓶頸,漸漸地由女主角姊姊的來訪以及劇團欲言又止中的潛在問題,從而堆疊出中末段劇團的所有成員衝突爆發,每個持著善良本意的人們的話語卻成了他人的利劍,最終使得女主角情緒潰堤,令所有人停下腳步,女主角也因而頓悟從情緒傷痛中走出來的意義。原先老套苦悶、角色極為刻板的劇中劇轉變成角色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家庭劇,在日常語言的堆疊乃至衝突爆發,劇中劇的二元結構,以居酒屋老闆來做為觀眾情緒的轉換,讓這齣戲有輕鬆愉快的橋段不都是苦悶的,這樣的安排如同莎士比亞在《馬克白》中的守夜人安排。總結來說,《飯桌》實為一個極為出色的劇本

演員的詮釋對同齡的學生來說相當出色,演出超齡角色的艱難在演後座談導演組的回應可以從中略知一二,然而看《飯桌》並不會有場上的演員都只是學生的違和感,反而真正能感受到他們是在角色裡面的。台詞與情緒流動自然與日常,彷彿身處在一般的居酒屋裡確確實實有一個劇團因為劇本重複性太高而苦惱著。角色的個性十分明確也詮釋的很到位,只可惜還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像是演員站著與走動時雙手仍如表演的初學者一般自然垂放,沒有對上當下的情緒相當可惜,感覺肢體可以再有更多的詮釋可能;少部分場景過於強調角色個性而較為忽略當下的情境,但整體來說演員表現好極了

後台技術方面舞台道具擺放自然,呈現寫實的居酒屋一景,多餘的一桌桌椅巧妙地成為劇中劇發生的場景,又與實際上的居酒屋場景疊合,在女主角對劇中劇人物吶喊那段極為動人。燈光主要使用橙黃色調呈現溫暖的居酒屋氛圍,在較為沉重感傷的場景用上藍白色調的頂光打在人物身上,末尾的劇中劇飯桌的溫暖燈光過了一會兒才消逝,也暗示了新編劇本的整體方向。不過燈光在這齣戲可能有些保守,有些可以嘗試做更大變換的橋段並沒有做變化,是稍嫌可惜的一面

以日常語言推進情緒堆疊的巧妙劇本編排,劇中角色到位的詮釋以及後台技術的精彩設計,工作人員卻都是高中生,讓《飯桌》整齣戲令人驚豔與激賞,《飯桌》讓我們期待之後員林高中戲劇社能有更好的演出,也讓我們看見了台灣高中生戲劇的可能。

《飯桌》

演出|員林高中黌樓劇坊
時間|2016/08/14 14: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