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激賞的青少年劇作《飯桌》
8月
18
2016
飯桌(員林高中黌樓劇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48次瀏覽
張威文(中正大學哲學系學生)

十分難以想像這樣一齣好戲是由一群高中生一手打造,第十六屆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評審團大獎,員林高中黌樓劇坊《飯桌》,8/14號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出,囊括在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的花樣年華的巡迴演出,開放觀眾免費入場。

有別於大多數青少年常見的青春喜劇、戀愛故事等較為一般的題材,《飯桌》談論的卻是藝術創作者與原生家庭的糾葛,從而從矛盾與掙扎中領悟,揮別過去傷痛而走向自我與創作作品的新生,同年齡甚至到了大學選擇如此題材的團隊少之又少,更令人驚豔的是黌樓劇坊詮釋的相當精彩,令人訝異怎麼會是一群高中生所完成的演出

《飯桌》劇本編排極為巧妙,由一開始的劇中劇帶出主角劇本的內容,在觀眾對劇中劇的角色感到不解以後,再帶入女主角身為編劇,所在的劇團與女主角寫劇本遇到的瓶頸,漸漸地由女主角姊姊的來訪以及劇團欲言又止中的潛在問題,從而堆疊出中末段劇團的所有成員衝突爆發,每個持著善良本意的人們的話語卻成了他人的利劍,最終使得女主角情緒潰堤,令所有人停下腳步,女主角也因而頓悟從情緒傷痛中走出來的意義。原先老套苦悶、角色極為刻板的劇中劇轉變成角色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家庭劇,在日常語言的堆疊乃至衝突爆發,劇中劇的二元結構,以居酒屋老闆來做為觀眾情緒的轉換,讓這齣戲有輕鬆愉快的橋段不都是苦悶的,這樣的安排如同莎士比亞在《馬克白》中的守夜人安排。總結來說,《飯桌》實為一個極為出色的劇本

演員的詮釋對同齡的學生來說相當出色,演出超齡角色的艱難在演後座談導演組的回應可以從中略知一二,然而看《飯桌》並不會有場上的演員都只是學生的違和感,反而真正能感受到他們是在角色裡面的。台詞與情緒流動自然與日常,彷彿身處在一般的居酒屋裡確確實實有一個劇團因為劇本重複性太高而苦惱著。角色的個性十分明確也詮釋的很到位,只可惜還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像是演員站著與走動時雙手仍如表演的初學者一般自然垂放,沒有對上當下的情緒相當可惜,感覺肢體可以再有更多的詮釋可能;少部分場景過於強調角色個性而較為忽略當下的情境,但整體來說演員表現好極了

後台技術方面舞台道具擺放自然,呈現寫實的居酒屋一景,多餘的一桌桌椅巧妙地成為劇中劇發生的場景,又與實際上的居酒屋場景疊合,在女主角對劇中劇人物吶喊那段極為動人。燈光主要使用橙黃色調呈現溫暖的居酒屋氛圍,在較為沉重感傷的場景用上藍白色調的頂光打在人物身上,末尾的劇中劇飯桌的溫暖燈光過了一會兒才消逝,也暗示了新編劇本的整體方向。不過燈光在這齣戲可能有些保守,有些可以嘗試做更大變換的橋段並沒有做變化,是稍嫌可惜的一面

以日常語言推進情緒堆疊的巧妙劇本編排,劇中角色到位的詮釋以及後台技術的精彩設計,工作人員卻都是高中生,讓《飯桌》整齣戲令人驚豔與激賞,《飯桌》讓我們期待之後員林高中戲劇社能有更好的演出,也讓我們看見了台灣高中生戲劇的可能。

《飯桌》

演出|員林高中黌樓劇坊
時間|2016/08/14 14: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