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演義的叢林《奇逢》
12月
29
2023
奇逢(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29次瀏覽

文 蔡佩伶(專案評論人)

由旦行及三花掛帥的明華園日字戲劇團(以下簡稱日字團),有別於生行挑班的歌仔戲界常態,作品強調女戲和丑角戲風格,帶有三小戲的通俗諧趣——生、旦、丑各有發揮。年度新作《奇逢》以質子交換為主線,叩問國際關係、政統的界與承。

劇情描述北宋、大理兩國征戰連年,宋帝趙曙(賴貴珠飾)和大理王段思廉(柯進龍飾)在奇逢河簽訂和議,約定互換太子為質。北宋派出趙熙寧(陳麗巧飾)依約赴任,反觀大理段仁義(陳芸楚飾)則敷衍無心履約。和議美意反觸發兩國的政權繼承問題,形成新的政治伏流。北宋方面,張皇后(鄭紫雲飾)與朝臣呂大防(吳承恩飾)趁勢合謀立二皇子為新儲。熙寧太子未婚妻呂姝蓁(鄭雅升飾)見狀改扮男裝赴大理尋愛,輾轉救了段思廉成為護衛;大理方面,段仁義藉機稱父王議和懦怯,篡位自立新王。趙熙寧入境便受懸賞通緝,與路遇同鄉客商楊萬九(陳勝在飾)展開逃亡之途。

劇碼類型、角色與行當制的協商

從劇情來看,明顯轉向宮廷政治演義,迥異日字團常見的女戲和丑角戲風格,隱隱帶著歸隊明華園系統特色的傾向。故事主線為兩國換質,導致敘事視角自然落在兩位質子身上,尤其趙熙寧。他從上半場中後段到下半場數度險中求生:同行隨扈有伏、赴質遇亂、被祭旗威脅,再到重金懸賞;份量之重已趨近趙熙寧流亡記。雖然段仁義的強勢被設定成趙熙寧落難關鍵,但段仁義的惡意缺乏鋪陳,異族容裝、趟馬大刀武戲排場確實帶出角色身分背景,多次重複的追殺橋段也表現出角色性格狂傲,但其行為動機跟角色事件之間的連結薄弱。這樣的情節安排,讓觀眾容易聚焦在趙熙寧、段仁義兩方的對立,而對立又貌似段仁義單方無端挑起。兩位質子的人物細緻度懸殊,反派細節需要再著墨。故事主線和主角設定已然打破生、旦、丑三方平衡,不復三小戲風采。


奇逢(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情節和角色的疏離

戲的重點是「人」。在戲中被延伸轉化為角色,角色是使觀眾產生共感的焦點之一。因此角色的設定和發展不但左右戲劇張力,也影響劇情合理度。女主角呂姝蓁反串跳脫旦行,易服劍舞自白橋段剛柔並濟,身段表現細膩;但該角色有著大理公主/段思廉之女/段仁義之妹的潛設定,在劇中作用極微,甚至沒有對角色自身造成多少行為矛盾,只用少數口白或親切感略過。其次,段仁義的狂暴被設定成童年遭遇戰事造成創傷症候群影響,此設定的確有趣;不過該角色的特質採取了先果後因的呈現方式,又經過不同類型事件多次重述,故事線與角色設定之間存在的矛盾不易被觀眾察覺,到下半場原由揭露之際,觀眾心中的角色惡感已難翻轉,更遑論召喚同情。情節和角色設定的對應關係有待思考。

從《奇逢》的主題,可看見劇團力求突破的意圖。不過尷尬的是,劇作卻透露出故事、情節、行當和角色的不和諧異聲。難道歌仔戲作為說故事媒介,在戲曲的表演性限制下,只能將其他戲劇元素退居後線,製造出想像的位階差,會不會有其他的協調可能?如果說新編戲是歌仔戲創作者嘗試重新校準自身座標的空間,換個敘事應該還有許多契機,演員和音樂固然是歌仔戲的根本,故事、情節與角色的脈絡也需要投注同等重視。

《奇逢》

演出|明華園日字戲劇團
時間|2023/11/26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
《前方有三岔路口》不是一齣把所有問題都說清楚的戲,它更像顯微鏡,放大身體、物體、聲音與時間之間的摩擦,是一場關於黑暗、物質與舞台邏輯的「思辨練習」實驗。
9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