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佩伶(專案評論人)
由旦行及三花掛帥的明華園日字戲劇團(以下簡稱日字團),有別於生行挑班的歌仔戲界常態,作品強調女戲和丑角戲風格,帶有三小戲的通俗諧趣——生、旦、丑各有發揮。年度新作《奇逢》以質子交換為主線,叩問國際關係、政統的界與承。
劇情描述北宋、大理兩國征戰連年,宋帝趙曙(賴貴珠飾)和大理王段思廉(柯進龍飾)在奇逢河簽訂和議,約定互換太子為質。北宋派出趙熙寧(陳麗巧飾)依約赴任,反觀大理段仁義(陳芸楚飾)則敷衍無心履約。和議美意反觸發兩國的政權繼承問題,形成新的政治伏流。北宋方面,張皇后(鄭紫雲飾)與朝臣呂大防(吳承恩飾)趁勢合謀立二皇子為新儲。熙寧太子未婚妻呂姝蓁(鄭雅升飾)見狀改扮男裝赴大理尋愛,輾轉救了段思廉成為護衛;大理方面,段仁義藉機稱父王議和懦怯,篡位自立新王。趙熙寧入境便受懸賞通緝,與路遇同鄉客商楊萬九(陳勝在飾)展開逃亡之途。
劇碼類型、角色與行當制的協商
從劇情來看,明顯轉向宮廷政治演義,迥異日字團常見的女戲和丑角戲風格,隱隱帶著歸隊明華園系統特色的傾向。故事主線為兩國換質,導致敘事視角自然落在兩位質子身上,尤其趙熙寧。他從上半場中後段到下半場數度險中求生:同行隨扈有伏、赴質遇亂、被祭旗威脅,再到重金懸賞;份量之重已趨近趙熙寧流亡記。雖然段仁義的強勢被設定成趙熙寧落難關鍵,但段仁義的惡意缺乏鋪陳,異族容裝、趟馬大刀武戲排場確實帶出角色身分背景,多次重複的追殺橋段也表現出角色性格狂傲,但其行為動機跟角色事件之間的連結薄弱。這樣的情節安排,讓觀眾容易聚焦在趙熙寧、段仁義兩方的對立,而對立又貌似段仁義單方無端挑起。兩位質子的人物細緻度懸殊,反派細節需要再著墨。故事主線和主角設定已然打破生、旦、丑三方平衡,不復三小戲風采。
奇逢(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情節和角色的疏離
戲的重點是「人」。在戲中被延伸轉化為角色,角色是使觀眾產生共感的焦點之一。因此角色的設定和發展不但左右戲劇張力,也影響劇情合理度。女主角呂姝蓁反串跳脫旦行,易服劍舞自白橋段剛柔並濟,身段表現細膩;但該角色有著大理公主/段思廉之女/段仁義之妹的潛設定,在劇中作用極微,甚至沒有對角色自身造成多少行為矛盾,只用少數口白或親切感略過。其次,段仁義的狂暴被設定成童年遭遇戰事造成創傷症候群影響,此設定的確有趣;不過該角色的特質採取了先果後因的呈現方式,又經過不同類型事件多次重述,故事線與角色設定之間存在的矛盾不易被觀眾察覺,到下半場原由揭露之際,觀眾心中的角色惡感已難翻轉,更遑論召喚同情。情節和角色設定的對應關係有待思考。
從《奇逢》的主題,可看見劇團力求突破的意圖。不過尷尬的是,劇作卻透露出故事、情節、行當和角色的不和諧異聲。難道歌仔戲作為說故事媒介,在戲曲的表演性限制下,只能將其他戲劇元素退居後線,製造出想像的位階差,會不會有其他的協調可能?如果說新編戲是歌仔戲創作者嘗試重新校準自身座標的空間,換個敘事應該還有許多契機,演員和音樂固然是歌仔戲的根本,故事、情節與角色的脈絡也需要投注同等重視。
《奇逢》
演出|明華園日字戲劇團
時間|2023/11/26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