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怪戲的新高度──《海神媽祖》隱含的多元敘事
12月
28
2023
海神媽祖(秀琴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76次瀏覽

文 林鎰生(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二年級)

府城歲末,總縈繞在鑼鼓喧天的喜慶與煙花絢爛的美景之間,身為台南人於與榮焉,把握機會多看幾場戲。海尾朝皇宮,於癸卯年科五朝祈安清醮典禮中,邀請秀琴歌劇團搬演《海神媽祖》【1】,替本就熱鬧的儀典再添幾分沸騰的熱血,人神共樂,浸泡在裊裊檀香與悠悠曲調之中,體現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本次演出場地選在三官首【2】媽祖壇,無論是主辦方的巧思抑或是巧合,都讓身為觀眾的我感到驚艷,能聚集天時、地利、人和,便注定了戲劇的完美與圓滿。

本劇跳脫原先媽祖收服桃山千順二將、海濱拯兄救父的橋段,更捨棄鬥法大道公吳夲的情節,於傳統之中加入元素:龍太子的愛情與海宴公的仇恨,舊瓶裝新酒,讓觀眾品嘗新料理手法所帶來的別有滋味,針對「仇恨」一事,於「濫殺抓魚心自私」一句,不難看出編劇想埋藏的「海洋保育」議題,正所謂「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傳統劇碼扣合「永續經營」的深刻議題,意義非凡。因此本劇不單只是神怪戲,更是生活素養的體現,試圖彰顯不同面貌,進而引起觀眾反思。

編劇捨棄傳統「小生當家」的敘事框架,甚至讓小生成了「無能」的配角【3】(盡可能的耍帥就好,畢竟觀眾愛看),徹頭徹尾聚焦在林默從道姑至成神的經歷,讓旦角擔任故事骨幹,這也是秀琴團近幾年來的成長與新視野,洪瓊芳筆下的梁紅玉、王友輝《鳳凰變》中的董太夫人、昭娘與陳氏,以及米雪構築的媽祖林默,再再的顯示主角本位的置換現象,是新潮流底下的顛覆,亦是成長。


海神媽祖(秀琴歌劇團提供)

全劇觀來節奏緊湊、鑼鼓點把控縝密、曲唱篇幅甚廣、表演張力緊繃,是一場毫不遜色於室內展演的外台戲,以下分為幾點談論:

首先,就情節而言,全劇分十場,採順敘方式演進。值得褒獎的是在鰲乙(張秀琴飾)為遞法器給林默(莊金梅飾)時被海宴公(張心怡飾)所戕,利用插敘兼合蒙太奇的方法分割舞台,並列陳述林默幼時拯救七彩龍魚(鰲乙原型)與當下二人的死別戚戚,用〈捕魚之歌〉呈現不同時空底下的共通情感,完整而不含糊,嚴謹而不拖棚,訴說在錯位時空下的追尋與等待,釋放濃厚情感,扣動觀眾最純粹的心弦。

其次,就音樂而言,本劇大量使用傳統曲調,於高潮處穿插新編曲風,做到不落窠臼又不奪主的揉雜,聞來只覺悠揚而不生澀。本場張秀琴的唱功表現令人讚嘆,特別於第一場用六首歌牽引亮相,給予觀眾最豐富的聽覺享受,從〈風瀟瀟〉到〈雜碎調〉再接〈都馬調〉到〈都馬尾〉,兩百多個字的文白夾雜,能夠流利的呈現,實屬不易,還要謹記身段與走位,完全是國寶級的表演,當真拍案叫絕,難怪現場觀眾滿滿,就算頂著冬月寒風,也要一睹風采,真心值回票價;莊金梅登台即展現強大優勢──堪比花腔女高音的金嗓,一曲〈望月詞〉接〈踏雲觀〉再接〈七字調〉,結合柔美身段,雲月飄移,步步生蓮,回味無窮,後場於武戲打鬥時,遵守因還是凡人身分尚未成神,將縱有幾分法術也難敵妖魔的規則,將不安與惶恐細膩呈現,觀察其表情是豐富的,絲毫不虛應故事。

再者,針對表演而言,全本無斷點與承接不順的失誤,每個演員堅守自身節點,像一架大型機械的每顆螺絲,盡忠職守,讓外台戲的檔次提升,精緻且流暢。張心怡本場表現亦是讓人驚艷,亮相時的造型別緻,表情細膩,呈現反派角色的放蕩不羈,用一曲〈陰調〉結合特殊的抑揚頓挫將情感推向置高點,散發陰狠與毒辣瀰漫整個空間,後再用一首〈黑暗路〉堆疊深厚喉音,強烈感受其氣場威壓,後面與秀琴的對手戲也是緊跟鑼鼓點,該觀目時觀目,該落詞處落詞,是爐火純青的母女默契,亦是超凡的表現。

最後,針對演員的表現評點:千順二將臉譜精緻,武戲俐落,合作無間,無半字口白卻營造盈溢的肅殺威風;嘉氏二怪(林佳欣、李婉瑜飾)一曲〈三聲無奈〉令人雪目,特殊曲調結合滑稽表演,和緩嚴肅的氣氛,也鋪墊後來主角的出場應對,吸睛卻不越位,恰如其分,雖是配角,卻令人印象深刻;一元道長(楊秀梅飾)的丑角表現令人捧腹,巧妙運用「咱穩贏」與「獅您娘」的諧音,逗得觀眾大笑,而模仿獨臂海宴公身段的橋段,利用僵硬的肢體動作與不協調的誇張表現,成功讓座位旁邊的阿嬤直接站起來朝演員比讚,於後更活化了外台戲得天獨厚的優勢,向觀眾互動討要掌聲,拉近彼此距離,使觀眾深入文本之中。

綜觀全劇,捨棄傳統結構,創新思維,利用女性觀點敘事,原先不受父親諒解,甚至被沒收法器,到後來冰釋前嫌,在平凡與不凡之中煎熬,乍由女孩而女人,這從來由不得自己,也無從選擇,是一種無奈也是自我期待與實現;摻雜環保議題,扣合當代社會,貼近生活,給人一種真實感,而不生疏,觀戲之於而有反思,收穫滿滿,是一場水準極高的外台戲。

《海神媽祖》取材貼近台灣人的生活,主軸雖是闡述林默飛昇得道的故事,但不難看出編劇的巧思,敘事多元,用自我、親情、愛情,三點一面,編織強大的網,網絡觀眾的心,天候雖是寒風刺骨,但人神溫情不減,能沉醉在歌仔戲迷人的餘韻之中,也是一種風流。


註解

1、米雪編劇,米雪導演,結合亞太藝術節而生。是2021年的年度大戲。

2、建醮儀典的一個會首。

3、此處「無能」是筆者所感,因在劇中小生頻繁受傷,屢次靠林默相救才得以脫險或復原,甚至在遞送法器時仍只有被殺死的用途,為了的是凸顯旦角不同凡響,故稱其「無能」,但劇中秀琴的扮相帥氣,仍然令人讚嘆。

《海神媽祖》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23/12/24 18:30
地點|海尾朝皇宮五主會醮壇(台南市安南區郡安路五段178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