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無負擔《弄巧成矬》
12月
13
2017
弄巧成銼(高秉均 攝,達康.com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89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音樂工作者)

漆黑舞台,樸素到只有一支麥克風,一面大型投影幕,如此而已,對於筆者近日參與的大型表演相比,著實少了很多的點綴與裝飾,焦點全落在一高一矮的阿達和康康組合身上;聽著兩位以快速、精準的節奏,互相接拋,分不清到底是照稿唸,還是脫稿演,且投影幕適時地補一槍,幾乎讓現場觀眾笑穴全開。這就讓我想到知名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曾在《不機車、很推車》書中談及一個實例:一名小女孩以優異歌聲進入歌唱比賽總決賽,無奈第二輪想以華麗取勝,光記動作,沒空互動,複雜反而不討好,無緣前三名。因此快樂需要很複雜嗎?表演需要很複雜嗎?今日著實為我上了一課。

成軍四年的「達康.come」(以下簡稱達康),由阿達(陳彥達),康康(何瑞康),以漫才【1】表演方式,一搭一唱,相互吐槽、搞笑;今年適逢「相聲瓦舍」三十週年紀念,他們改編馮翊綱原創劇本《弄》,以漫才、短劇及達康獨特的音樂說唱故事型式,呈現〈我沒空〉、〈我要去〉、〈我也會〉三段精彩、爆笑故事。

節目節奏明快,毫無空隙的台詞,兩人一搭一唱不停歇,原以為這樣的節奏會讓人〝耳〞不轉睛,不過兩人咬字清楚,話語無模糊地帶,腳本設計清晰,讓人始終繞著他們的節奏轉;運用漫才風格,一人耍笨、一人吐槽方式將故事大眾化,例如《我也會》,述說可能有神經病的醫生來診療病患,想要獲得解藥的病人,卻一直被活在自我意識的醫生弄得天旋地轉;也跳脫一般人之想像力,一幕以為是草原騎馬的場景,最後也公佈是一隻驢子。他們著墨、重複、強調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離奇的是,效果和笑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兩人的表演節奏,呈現出嚴謹和自由兩面,此處所指嚴謹並非嚴肅、刻板之意,而是如此長時間的節目並非是靠隨意發揮就能撐場,腳本必定經過設計、修正,且眾人笑點高低不一、老少不分,要讓大家都能沉浸其中,全數買單也是一大難題,但就現場笑聲判斷,達康劇本十足成功;自由看似簡單,有時候會天馬行空,無邊無際到一發不可收拾,達康的自由即興也讓筆者嘆為觀止,光開場白的隨意發揮介紹詞,從演藝廳、民眾開車方式、把玩地名,就能笑料百出,每個段子來回穿梭在劇本及脫稿間,毫無破綻,筆者的呼吸和笑點完全就是被拖著走。

除了段子精彩之外,還有更多額外的驚喜順勢往笑穴再補一槍;如〈我要去〉,瘋狂醫生看診,將病歷表直接畫醜圖,放大看總會令人會心一笑;或者是〈我也會〉,將歌詞投影上,無厘頭處,直接放大文字,這些效果呈現簡單,但卻貢獻出最大的質量。達康的演唱功力不在話下,音質頗有水準,且合音部分更在水準之上,由康康包辦詞曲創作,節奏明快,歌詞押韻,充滿負能量的無俚頭內容,不知為什麼總會讓人嘴角不自覺上揚,散場時如果您問我節目如何,我也許會說:「清爽無負擔,下次我還會再進場看達康。」

註釋:

1、漫才:根據維基百科敘述,是日本的一種喜劇表演形式,前身是日本古代傳統藝能的萬歲。受到愛知縣尾張萬歲與三河萬歲的影響,在日本關西地區漸漸發展出這種表演形式。

《弄巧成矬》

演出|達康.come
時間|2017/11/25,14:30
地點|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