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一場時空維度的奇幻之旅《精怪閣》
5月
15
2024
精怪閣(臺灣優勢力芭蕾舞團提供/攝影張家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32次瀏覽

文 陳韋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生)

此製作以「精怪閣」為名,並激盪、觸發了筆者諸多的想像,特別是「精怪」這二個字,想像其名之下的面貌,究竟是以古老傳說的精靈鬼怪為題材,抑或是表演者將以奇特、怪異的裝扮和舞姿呈現於表演場域「閣」之中。舞作開始一切幻想止於此,對於「精」、「怪」、「閣」三字,筆者有了顛覆想像的見解,其各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涵。「精」是表演者與舞臺空間極致淬鍊、完美合一的精粹,「怪」是編舞者驚奇的編舞手法及以異國文化為題材所呈現的舞作風格,「閣」則是舞者以極致細膩肢體及情感詮釋,展現別於常人、獨樹一幟的舞蹈詮釋風格。綜合以上三字,「精怪閣」不僅在舞蹈方面有別出心裁的特色,在音樂的使用上也緊扣著主題的怪奇氛圍,除此之外,舞臺燈光及佈景,甚至是編舞上加入了戲劇背景的手法等,並且藉由兩位身體質地完全不同的舞者進行舞作詮釋,進而共融、精淬而成的跨領域製作。

由編舞者陳維寧所編創的舞作《安卡 Ankh》以拼湊手法貫穿其中,藉由古埃及安卡(Ankh)的題材將舞作如碎片般劃分為許多段落,創造出整體神祕異國情調風格的舞作。以安卡生命之鑰串聯引領觀者進入時光隧道並開啟神祕的旅程,舞作步調如流水潺潺般,緩慢而行、接連不止,又如同生命一樣,歷經誕生與死亡,爾後緊接著下一段生命的開端,週而復始的運行著;於舞臺空間的使用上,僅以一塊極盡佈滿舞臺的大地毯及幾塊吊掛從天而降的圖騰掛布豐富作品的畫面感,並無太多裝飾,卻已細膩巧妙地將劇場營造為富有異國情調的神祕殿閣,同時,搭配著引導觀者更多想像空間的燈光,進而創造出獨特絕美,既端莊又詭譎的整體氛圍令觀者記憶猶新。

起初的畫面呈現出不成比例的上身與下身,而其餘身體部位皆被黑色地毯所覆蓋,配合著微弱的舞臺燈光,看見脊柱以極緩慢的速度帶動軀幹扭轉,雙手輕撫流動於周圍空氣之中,如王者般超然堅定的神情極為從容沉穩;反之,漸漸甦醒的下肢與之反方向運行著,令筆者不禁感到躁動不安,並一步步揭開其中神秘的面貌。


精怪閣(臺灣優勢力芭蕾舞團提供/攝影張家豪)

女舞者在舞作中詮釋轉換自如,以細膩的肢體展現舞作中的各種想像,時而扭動身軀、擺動雙手,令人聯想到女人婀娜多姿的體態;時而癱坐地上四肢輕柔的波動彷彿使空間中的氣息相互交融,並化為流動不息的尼羅河河水;時而又全身癱軟,不斷在墜落與深耕之間反覆來回,強調著不受自主意識的控制,由他人操弄的生命之鑰。作品中使用大地毯作為佈景、道具及服裝。當作佈景時,看似尼羅河的河水般波光粼粼,反面則似浩大無盡的沙漠;將它作為道具及服裝時,埃及金字塔的形象亦就此展現出來。

古埃及人相信死者只要緊握「安卡」就能重新擁有生命,相傳連古埃及法老為追求生命能永生不滅,死亡時也是緊握著「安卡」生命之鑰。「安卡」生命之鑰的符號在埃及語中,是代表「生命」或「生命之息」的象形文字(“nh = ankh”),因埃及人認為人間的生命旅程,只是永恆生命的一部分,故安卡同時象徵著生命的存在,亦象徵著來世的到來。

作品《安卡 Ankh》反映著世人的各種放不下的慾望、執著、憎恨、貪婪等種種執念,直到死亡都還是選擇緊抓無法放下。於末段中,男女舞者重複著相同的舞步,並且持續朝舞臺上一塊從天而降的掛布邁進,直至結束;對我來說,那掛布象徵著通往未來世的大門,當人們進入了那道門之後,是否又真的能夠永生?編舞者以重覆性的組合動作,傳遞了佛家所說的輪迴,生命彷彿不曾停歇也沒有盡頭。

舞作《倒影》由編舞家方意如所編創,意在表現雙人的各種關係,讓兩位舞者,藉由肢體與空間不同面向的變化,呈現不同視角下人與影的關係。當光線照來,影子變顯現,當光線不在,影子就消失,人與影合為一體。

舞作中有許多雙人對視的片段,兩人同步模仿著彼此,在此時時間彷彿靜止,促使觀眾更專注於雙人間肢體的呈現,表現出人與影的各種微妙關係;鏡像呈現的不只是肢體技巧動作形式上的相同,更細膩琢磨呼應對方的情緒展現。此外,作品中更令我著迷的部份,是段落之間肢體動作的轉換,轉身、落地與回眸,彼此默契的掌握與主軸的聚焦都拿捏得精準到位。


精怪閣(臺灣優勢力芭蕾舞團提供/攝影張家豪)

此作品中的肢體動作雖簡單,也並無太多高難度技巧動作,卻能從簡單純粹中,看見舞者極致細膩的處理與詮釋,不論是動作間的暢行流動,抑或是動作質地的清晰轉化,都呈現出當下最適當的樣貌。

舞作《倒影》特別以聚光燈投射光圈於舞臺正中間為開場,搭配跳動的光球急速轉換於舞臺天幕及翼幕上,最後從男舞者的後小腿極速地轉換投射到地板上。此時女舞者如影子般,緊臨男舞者的腳底水平延伸,靜靜橫躺於地板之上,編舞者企圖以戲劇手法凸顯舞作主軸「倒影」的出場。

舞臺上投射不同深淺的幾何圖形色塊於地板上,投影配合燈光營造出高低層次的非現實感,所呈現出的想像畫面是以影子的視角,觀看著人的世界;於舞臺正中間投射圓形的光圈,此設計使劇場空間達到聚焦的效果,凝聚了觀眾的視覺範圍,使其專注於舞者詮釋人與影微渺的親密關係,像是二者合而為一個個體,唇亡齒寒的關係控制的彼此,更像同極相斥的磁力渴望背道而馳。

整場製作經由舞者精萃的詮釋,及編舞者既古典又創新的思維想法實踐於表演場域,創造出精巧、怪奇又迷人的殿閣。兩首舞作帶領觀眾歷經時空與維度的轉變,服裝的設計使視覺畫面鮮明、設計感十足,為舞作特色更顯加分。「精怪閣」觸發了觀者想像不斷延續,並持續品嚐其中的餘韻。

《精怪閣》

演出|臺灣優勢力芭蕾舞團 × 葆舞壂
時間|2024/04/26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所以,「跳舞的劉奕伶」或「脫口秀的劉奕伶」,孰真,孰假?跳舞的劉奕伶必是真,但脫口秀的劉奕伶難免假,此因寄託脫口秀形式,半實半虛,摻和調劑,無非為了逗鬧觀眾,讓觀眾享受。
7月
21
2024
無論是因為裝置距離遠近驅動了馬達聲響與影像變化,或是從頭到尾隔層繃布觀看如水下夢境的演出,原本極少觀眾的展演所帶出的親密與秘密特質,反顯化成不可親近的幻覺,又因觀眾身體在美術館表演往往有別於制式劇場展演中來得自由,其「不可親近」的感受更加強烈。
7月
17
2024
作品《下一日》不單再次提出實存身體與影像身體的主體辯證,而是藉由影像之後的血肉之軀所散發的真實情感,以及繁複的動作軌跡與鏡頭裡的自我進行對話;同時更藉自導自演的手法,揭示日復一日地投入影像裡的自我是一連串自投羅網的主動行為,而非被迫而為之。
7月
17
2024
「死亡」在不同的記憶片段中彷彿如影隨形,但展現上卻不刻意直面陳述死亡,也沒有過度濃烈的情感呈現。作品傳達的意念反而更多地直指仍活著的人,關於生活、關於遺憾、關於希望、以及想像歸來等,都是身體感官記憶運作下的片段。
7月
12
2024
以筆者臨場的感受上來述說,舞者們如同一位抽象畫家在沒有相框的畫布上揮灑一樣,將名為身體的顏料濺出邊框,時不時地透過眼神或軀幹的介入、穿梭在觀眾原本靜坐的一隅,有意無意地去抹掉第四面牆的存在,定錨沉浸式劇場的標籤與輪廓。
7月
10
2024
而今「春鬥2024」的重啟,鄭宗龍、蘇文琪與王宇光的創作某程度上來說,依舊維持了當年與時代同進退的滾動和企圖心。畢竟自疫情以來,表演藝術的進展早已改頭換面不少,從舞蹈影像所誘發的線上劇場與科技互動藝術、女性主義/平權運動所帶來的意識抬頭、藝術永續的淨零轉型,甚至是實踐研究(Practice-as-Research)的批判性反思,也進而影響了三首作品的選擇與走向
7月
04
2024
當她們面對「台灣唯一以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作為基礎專業」的利基時,如何嘗試調和自身的文化慣習與族群刺激,從而通過非原住民的角度去探索、創發原住民族表演藝術的樣態,即是一個頗具張力的辯證課題。事實證明,兩齣舞作《釀 misanga'》和《ina 這樣你還會愛我嗎?》就分別開展兩條實踐路線:「仿效」與「重構」。
6月
27
2024
現實的時空不停在流逝,對比余彥芳緩慢柔軟的鋪敘回憶,陳武康更像帶觀眾走進一場實驗室,在明確的十一個段落中實驗人們可以如何直面死亡、好好的死。也許直面死亡就像余彥芳將回憶凝結在劇場的當下,在一場關於思念的想像過後,如同舞作中寫在水寫布上的家族史,痕跡終將消失,卻也能數次重複提筆。
6月
26
2024
對於三個迥異的死亡,武康選擇一視同仁,不被政治符碼所束縛,盡力關照每一個逝去的生命與其相會的當下,揣度他者曾經擁有的感受。不管可見與不可見,不管多麼無奈,生與死跨越重重的邊界。
6月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