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一場時空維度的奇幻之旅《精怪閣》
5月
15
2024
精怪閣(臺灣優勢力芭蕾舞團提供/攝影張家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21次瀏覽

文 陳韋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生)

此製作以「精怪閣」為名,並激盪、觸發了筆者諸多的想像,特別是「精怪」這二個字,想像其名之下的面貌,究竟是以古老傳說的精靈鬼怪為題材,抑或是表演者將以奇特、怪異的裝扮和舞姿呈現於表演場域「閣」之中。舞作開始一切幻想止於此,對於「精」、「怪」、「閣」三字,筆者有了顛覆想像的見解,其各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涵。「精」是表演者與舞臺空間極致淬鍊、完美合一的精粹,「怪」是編舞者驚奇的編舞手法及以異國文化為題材所呈現的舞作風格,「閣」則是舞者以極致細膩肢體及情感詮釋,展現別於常人、獨樹一幟的舞蹈詮釋風格。綜合以上三字,「精怪閣」不僅在舞蹈方面有別出心裁的特色,在音樂的使用上也緊扣著主題的怪奇氛圍,除此之外,舞臺燈光及佈景,甚至是編舞上加入了戲劇背景的手法等,並且藉由兩位身體質地完全不同的舞者進行舞作詮釋,進而共融、精淬而成的跨領域製作。

由編舞者陳維寧所編創的舞作《安卡 Ankh》以拼湊手法貫穿其中,藉由古埃及安卡(Ankh)的題材將舞作如碎片般劃分為許多段落,創造出整體神祕異國情調風格的舞作。以安卡生命之鑰串聯引領觀者進入時光隧道並開啟神祕的旅程,舞作步調如流水潺潺般,緩慢而行、接連不止,又如同生命一樣,歷經誕生與死亡,爾後緊接著下一段生命的開端,週而復始的運行著;於舞臺空間的使用上,僅以一塊極盡佈滿舞臺的大地毯及幾塊吊掛從天而降的圖騰掛布豐富作品的畫面感,並無太多裝飾,卻已細膩巧妙地將劇場營造為富有異國情調的神祕殿閣,同時,搭配著引導觀者更多想像空間的燈光,進而創造出獨特絕美,既端莊又詭譎的整體氛圍令觀者記憶猶新。

起初的畫面呈現出不成比例的上身與下身,而其餘身體部位皆被黑色地毯所覆蓋,配合著微弱的舞臺燈光,看見脊柱以極緩慢的速度帶動軀幹扭轉,雙手輕撫流動於周圍空氣之中,如王者般超然堅定的神情極為從容沉穩;反之,漸漸甦醒的下肢與之反方向運行著,令筆者不禁感到躁動不安,並一步步揭開其中神秘的面貌。


精怪閣(臺灣優勢力芭蕾舞團提供/攝影張家豪)

女舞者在舞作中詮釋轉換自如,以細膩的肢體展現舞作中的各種想像,時而扭動身軀、擺動雙手,令人聯想到女人婀娜多姿的體態;時而癱坐地上四肢輕柔的波動彷彿使空間中的氣息相互交融,並化為流動不息的尼羅河河水;時而又全身癱軟,不斷在墜落與深耕之間反覆來回,強調著不受自主意識的控制,由他人操弄的生命之鑰。作品中使用大地毯作為佈景、道具及服裝。當作佈景時,看似尼羅河的河水般波光粼粼,反面則似浩大無盡的沙漠;將它作為道具及服裝時,埃及金字塔的形象亦就此展現出來。

古埃及人相信死者只要緊握「安卡」就能重新擁有生命,相傳連古埃及法老為追求生命能永生不滅,死亡時也是緊握著「安卡」生命之鑰。「安卡」生命之鑰的符號在埃及語中,是代表「生命」或「生命之息」的象形文字(“nh = ankh”),因埃及人認為人間的生命旅程,只是永恆生命的一部分,故安卡同時象徵著生命的存在,亦象徵著來世的到來。

作品《安卡 Ankh》反映著世人的各種放不下的慾望、執著、憎恨、貪婪等種種執念,直到死亡都還是選擇緊抓無法放下。於末段中,男女舞者重複著相同的舞步,並且持續朝舞臺上一塊從天而降的掛布邁進,直至結束;對我來說,那掛布象徵著通往未來世的大門,當人們進入了那道門之後,是否又真的能夠永生?編舞者以重覆性的組合動作,傳遞了佛家所說的輪迴,生命彷彿不曾停歇也沒有盡頭。

舞作《倒影》由編舞家方意如所編創,意在表現雙人的各種關係,讓兩位舞者,藉由肢體與空間不同面向的變化,呈現不同視角下人與影的關係。當光線照來,影子變顯現,當光線不在,影子就消失,人與影合為一體。

舞作中有許多雙人對視的片段,兩人同步模仿著彼此,在此時時間彷彿靜止,促使觀眾更專注於雙人間肢體的呈現,表現出人與影的各種微妙關係;鏡像呈現的不只是肢體技巧動作形式上的相同,更細膩琢磨呼應對方的情緒展現。此外,作品中更令我著迷的部份,是段落之間肢體動作的轉換,轉身、落地與回眸,彼此默契的掌握與主軸的聚焦都拿捏得精準到位。


精怪閣(臺灣優勢力芭蕾舞團提供/攝影張家豪)

此作品中的肢體動作雖簡單,也並無太多高難度技巧動作,卻能從簡單純粹中,看見舞者極致細膩的處理與詮釋,不論是動作間的暢行流動,抑或是動作質地的清晰轉化,都呈現出當下最適當的樣貌。

舞作《倒影》特別以聚光燈投射光圈於舞臺正中間為開場,搭配跳動的光球急速轉換於舞臺天幕及翼幕上,最後從男舞者的後小腿極速地轉換投射到地板上。此時女舞者如影子般,緊臨男舞者的腳底水平延伸,靜靜橫躺於地板之上,編舞者企圖以戲劇手法凸顯舞作主軸「倒影」的出場。

舞臺上投射不同深淺的幾何圖形色塊於地板上,投影配合燈光營造出高低層次的非現實感,所呈現出的想像畫面是以影子的視角,觀看著人的世界;於舞臺正中間投射圓形的光圈,此設計使劇場空間達到聚焦的效果,凝聚了觀眾的視覺範圍,使其專注於舞者詮釋人與影微渺的親密關係,像是二者合而為一個個體,唇亡齒寒的關係控制的彼此,更像同極相斥的磁力渴望背道而馳。

整場製作經由舞者精萃的詮釋,及編舞者既古典又創新的思維想法實踐於表演場域,創造出精巧、怪奇又迷人的殿閣。兩首舞作帶領觀眾歷經時空與維度的轉變,服裝的設計使視覺畫面鮮明、設計感十足,為舞作特色更顯加分。「精怪閣」觸發了觀者想像不斷延續,並持續品嚐其中的餘韻。

《精怪閣》

演出|臺灣優勢力芭蕾舞團 × 葆舞壂
時間|2024/04/26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
此種空間的多層次交錯,使記憶得以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流動與回盪,打破過往「再現」單一文本的創作模式。舞者與物件的直接互動,不僅為物注入新的生命,也讓記憶得以延續——在表演這個作為過渡的時空中,生與死不再是截然對立,而是一種共生的可能。
7月
31
2025
從腐敗到醞釀,從否定到肯定,從磨損到展開,個體得以掙脫他者設定的價值枷鎖,重新奪回定義自我的主權。這正是「漚」的真正意義,也是中年覺醒的必經之路。
7月
18
2025
詞景與身景的交錯已是兩部作品先驗具備的條件。然而,當創作邏輯過於強調「以詞造景」,是否可能將潛文本具象化為表演實體,而在無形中忽略了身體所承載的即時經驗與感知深度?
7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