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空間改造王——短評《天堂客棧》
2月
15
2023
天堂客棧(義興閣掌中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11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駐站評論人)


布袋戲,一直在適應現代劇場,特別是「空間」——怎麼克服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讓相對小的戲偶被看見?如何讓操偶師在舞台上移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首演於2017年的《天堂客棧》除用音樂劇揭示義興閣掌中劇團主演王凱生的才華,同時是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空間的範本,用最低成本成為「全能空間改造王」。

《天堂客棧》分作「劇本內容」與「演出形式」兩個改造環節。

劇本內容裡,有「義興客棧/現世」與「天堂客棧/轉世的中間站」兩處,透過盧一寶這位萬年秀才的經歷,呈現「把握現下」的體悟。空間的轉換,亦是時間、生死、命運的流轉,編劇鍾欣怡並未寫出下一齣「黃粱一夢」,反而讓「秀才是否中舉」、「天堂客棧與現世的時間關係」等未知都成為體悟的代價。

至於,演出形式除用人偶轉換與燈籠置換進行「義興客棧」與「天堂客棧」的轉場,更有趣的是藉「戲裡」與「戲外」的關係,處理操偶師在舞台現身的姿態。其開場讓主演王凱生成為角色,在苦惱隔天演出的操偶師確診情況下,如同奇幻故事一樣,出現兩位身著黑衣的操偶師,可隨其動作操作布袋戲偶。此設計解決的是劇情內部的困境,並運用故事的內裡處理操偶師被看見的身份。同時,舞台被搭建成客棧,框住戲外的空間,也聚焦戲裡的「一桌二椅」呈現。


天堂客棧(義興閣掌中劇團提供)


《天堂客棧》的「最低成本」指的並非經費,更有空間運用的節制與乾淨、劇本與形式配合的簡要。

空間設計概念合宜,但實際執行上還可再議,其中比較大的問題是「舞台深度不足」。比如說,「鬍鬚失戀人」與「阿拉仔原始人」兩個角色對話時,為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而置於較前、較低位置,反而讓操偶師擠身於長凳與桌子之間;或是,燈光設計也無法有更有效的變化,表現出場域的差異,多用於聚焦,過於乾淨到些許單薄。甚至,其空間佈局是為了「人」與「偶」同時上台,但因為深度造成人與偶放置在同一平面,而顯得比例懸殊。

相較於舞台空間的擁擠,戲的節奏反而是過於鬆散,包含換場、音樂切入、主演現身等橋段,都不夠流暢,而無法更強力的堆疊劇情,營造最後一首歌曲的質感。鬆緊不夠有致,也影響到觀看的呼吸。

《天堂客棧》確實有空間改造的實力,但住到裡頭的人(包含創作團隊、觀眾等)用得舒服嗎?確實值得有下一次的改造。

《天堂客棧》

演出|義興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3/2/11 19:30
地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