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喚忠魂傷心處,滿腔熱血為誰拋《碧血忠魂楊家將》
12月
30
2016
碧血忠魂楊家將(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74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忠孝節義向來是傳統戲曲帶給人印象最深刻,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青年歌仔團向來遴選的戲碼,從外臺戲碼到傳統劇本,甚至於近兩年來亦跳脫侷限於古路戲的範疇,於2015年推出《揚州風雲》、2016上半年推出《泣血蓮花陳靖姑》等大戲,足見該團企圖朝多面向發展的調整改革。

走過創團初期的蓽路藍縷,在成軍五年後,劇團回轉當時路,推出以武戲《金沙灘》加上文戲《李陵碑》合體製作而成的《碧血忠魂楊家將》做為該團2016下半年的壓軸演出。上半場以武戲見長的《金沙灘》為本,敘述楊家將保衛宋太宗,由楊家大郎(林祉淩飾)與二郎(白雙雙飾)偽裝為宋太宗與八賢王,連同楊七郎(吳米娜飾),共赴宋遼雙龍會。遼國天啟王與宋朝潘仁美暗通款曲,楊家將試圖瞞天過海計策被識破,大郎二郎歿於金沙灘一役,三郎(吳純瑜飾)於蘆葦叢中遭遼軍馬蹄亂踩而亡,四郎(倪凡倫飾)與八郎(鄭欣蘭飾)被鐵鏡(林若珍飾)與青蓮(姜琬宜飾)兩位公主擒回大遼。

下半場從楊七郎遁逃雁門關向潘仁美求救,盼其出兵援救父親楊業,反被潘仁美以其子之死威逼七郎自挖雙眼,並亂箭射殺為起點轉入《李陵碑》劇情。楊六郎(江亭瑩飾)成為接續劇情的中繼者,以大筆唱段向楊業(戴子皓飾)逐一敘說其他七位兄弟或慘亡,或被擒的過程,補充了二郎遭斬首,三郎慘亡於亂蹄之下,五郎逃至五臺山,在當時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倒述流程,楊業聽聞七子下場悲憤不已,又見後有來兵追至,先揮金刀斷橋送六郎逃生,後撞李陵碑自保楊家忠君護主的愛國情操,完成碧血護國的大義忠旨。

劇情編排上,編導呂瓊珷運用快節奏的場景敘事手法,流暢地切換各幕之間的端點連結,由一開始先從遼國天啟王與蕭太后之間的對話,點破雙龍會陰謀,再以一幕楊家將八位兒郎同時上場的畫面,運用唱詞與導白闡敘八個兄弟截然不同的個性與處事作風,架構簡單明瞭,對是否熟知楊家將故事的在場觀眾來說,不啻是一種能最快全盤明瞭劇情始末的演出方式,也免去了必須解釋許多緣由的劇情脈絡。惟可惜劇情似乎刪減過多,人物著眼過少,重心雖置於楊家八位兒郎身上,相對無法突顯遼宋二國在政權鬥爭上的步步心機,過度強化楊六郎與楊七郎的角色形象,楊業(令公)與潘仁美(王冠茗飾)出場份量雖少,兩人在唱作唸表上的穩定性卻堪稱全場最佳代表,蕭太后(蔡孟君飾)在本劇中也甚為可惜,身為手掌大權,心機深沉的女性領導者,開場即被鐵鏡與青蓮兩位公主輕易說服,導致形象反覆不一的狀況於此劇中一再發生,淡化遼宋對立的強烈情緒。編曲有半數採用新編曲調,卻多生斷層,與楊家將浴血奮戰沙場的形象難以產生連結,烘托氛圍不若當中安插的數首傳統曲調來得讓人印象深刻。燈光本次運用多光束定點聚集,在七郎遭亂箭射殺時提供了獨樹一格的鮮明效果,也為六郎運用大量唱段敘述其他兄弟被擒或被殺的過程時,在視覺傳達上留下了不錯的餘韻。

回首初衷,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前身為臺北市立社教館附設青年歌仔戲團,2016年8月正式更名),該團的創立宗旨意在開發歌仔戲新生代青年演員,使青年演員能多一個展演舞台,從中學習磨礪。亦為不少歌仔戲團開拓了更多的人才培育管道,雖身為青年演員的轉運中繼站,在成軍五週年的同時,劇團面對青年演員的去留,未來在劇目挑選與團隊形象營造上的方向,都該更漸趨於多面向的結合,新進團員在指派角色學習時的定位與方向,結業團員是否仍有機會以前輩的身份回團進行指導或再有合作機會,亦或開啟同一檔期內有文武雙戲的戲碼選擇,使每位成員都能依自己所長或不足再行修習並擁有站上舞台的演出機會,都會是未來團隊在做形象宣傳及長期經營下可供考量的其他面向。身為觀眾的筆者,不免還是有所期待,希望這些歌仔戲的青年世代,在經過多場舞臺演出的打磨修整後,能在傳統戲曲的世界裡,從歌仔戲生根發芽,開出一片戲曲藝術的燦爛花園。

《碧血忠魂楊家將》

演出|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
時間|2016/12/17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導演手法為戲另一好看所在。眾將死傷陣亡,本可極度渲染大灑狗血,但導演選擇淡化,如楊三郎被馬踏而死和七郎受萬箭穿心,運用昏暗不明燈色與「夢見死亡」虛幻作法,避免強烈血腥刺激,反倒悲涼之感無窮。(陳韻妃)
1月
19
2017
青年團的演出從宣傳、行銷處處可見行政團隊的用心,更以「明星式」的包裝,為青年歌仔戲演員創造演藝平台,至今已陸續為王婕菱、鄭芷芸、江亭瑩、吳米娜等備受期待的歌仔戲生力軍打造出個人成名作。 (陳歆翰)
12月
24
2016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