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深反淺的外在《信》
10月
07
2016
信(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8次瀏覽
陳韻妃(社會人士)

希臘神話傳說,常在河邊凝視美麗倒影的納西斯,不知是自己的臉,日久逐漸愛上水中人,最後情感不得所償,耗竭生命,被諸神化為水仙花,永搖曳在水湄。如果將傳說故事之水中倒影加以轉化意義,可作如是看──那是自我理想形象/美好特質的投射,但必須透過如水面、鏡子外物才能反映。對應至現代,與其說每個人有自戀傾向,不如說我們多少將自我投射在偶像明星、網路社群、電玩遊戲......上頭,藉虛擬想像、身份或扮演來塑造理想化自己,從中隱含想被肯定的心理。

劉建幗劇作常有追尋理想自我情節,例如《金蘭情×誰是老大》中少女巧希,《Roseman 玫瑰俠》保護企業家的小弟,《十八羅漢圖》凝碧軒軒主赫飛鵬等,現實生活是普通人士,卻因變身、武功、藝術──工具外物之助──而隱藏出凡內在,這些強大技能,不只突破平凡外殼,還進一步挑戰性別、法律、倫理,形成其作品另一個特點「越界」,模糊社會既定印象、成規的界線,呈現開放性的思考。

《信》透過古裝劇敘事,包裝著理想自我之塑造和越界等情節,烏雪國因政治因素分裂為水雲、山南國,彼此不得往來交通,終擋不住人民要聯繫的渴望,暗地遂產生走私書信、人口的商機。

首先戲很復古,然無關乎古裝,而是它講一個距現在社會漸行漸遠的過時經驗──紙筆通信,數位時代有多少人還提筆寫信,交由郵局遞送,耗時等待寄件、回信?更多時候是手機按鍵、電腦鍵盤取代了握筆觸感。其次,歌仔戲的談感情方式,往往「小生小旦眼尾牽電線」,剎那間看對眼便成了,可這戲第二個復古處是紙上談情,緩慢醞釀、知性行文,完全沒面對面,充滿想像空間,重現被(現代)遺忘的古典浪漫。另外,信裡的男女主角「知書達禮」形象和實際上相差甚遠,除形象落差和真相揭曉是笑點來源外,更可探究是:人用紙筆或網路的書寫行為,為何總有刻意經營或表演「現實中欠缺的某部分自己」心態?如此「美化」的內容,真實程度有多少?

劇中兩國明令禁止人民往來,但法不合常理,用「錢」輸通(言子韋走私生意)或兩「情」相繫(柳清守和白靈萱私訂終身)即能突破疆域,嘲諷嚴刑竣法意圖明顯,又何嘗不是現實極權國家的鏡象寫照?輕賤普世價值、橫加管制各種權利,法網收束越緊越杜絕不了旁門左道猖狂與離心者向外流動,正是反對威權的越界現象。

劇情頗與時下政治比擬,似曾相識處還來自其他影視作品的手痕,男女談情說愛援用如《情書》、《電子情書》……等書信主題相關電影,言子韋「合理不一定合法」走私事業像《辛德勒的名單》,勇伯始終不放棄找尋「風坡村賣豆腐的秀美」,豈非《等待果陀》的永恆探問?眾多「影跡」顯示的訊息是,世代不同的經典定義──純文字書籍轉變成影視、漫畫、電玩等圖像為主,影響創作取材,好處是觀眾容易理解有共鳴,卻難免流於輕易,本戲主角結局和情感走向都因簡單理由而硬生轉折悲喜,表面的快樂或可調劑沉重氣氛、不叫人生那麼嚴肅,再次印證了娛悅歡笑和新奇創意向為劉建幗的風格賣點,也許「欲深反淺」是其刻意戴上的外在面具?希望不僅於此罷。

《信》

演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時間|2016/09/04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陳昭香的聲音清亮,穿透力感染力十足,這齣戲對言子韋的刻劃飽滿立體,讓陳昭香的魅力與本事可以盡情揮灑。戲曲劇本的創新改革,似乎還是要回歸到角色的塑造,唯有角色的形象飽滿,演員才有發揮的空間。(謝筱玫)
9月
06
2016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
欲問劇種前程,困頓卡關何嘗不是重究習藝初心的良機;實驗發想多方尋求當代新出路,卻也可能自蹈窠臼,反遭溺陷。莫急莫慌,務本抑末,不忘本也不只吃老本。
12月
18
2024
還是必須回應江之翠劇場難分難捨的根本?——若從現代劇場運用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江之翠劇場值得肯定;但若是純粹討論傳統技藝,則略帶無奈。
12月
16
2024
當《森林七矮人》持續作為兒童教育的表演劇目,則須回過頭來檢視,脫胎自經典的、傳統的價值觀,要如何調整與呈現,才能與時俱進?
12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