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熱之下的落寞——余慈爺公廟聖誕酬神戲
6月
30
2023
「布袋戲團多位於較遠處道路兩側,布袋戲台車首尾相接,螢光色的戲台使道路兩旁抹上鮮艷色彩。」(林慧真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30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3駐站評論人)

雲嘉一帶流傳著俗語:「北港炮,新塭金」,而後余慈爺公廟信徒加上一句「後寮戲」,位於嘉義縣鹿草後寮村的余慈爺公廟每逢農曆4月23日余慈爺公壽誕,酬神戲棚沿著廟宇前道路綿延數百公尺、蔚為奇觀。據廟方統計,今年登記的謝戲戲棚,歌仔戲約近60棚、布袋戲達900棚以上。如此龐大數量多數集中於壽誕日前後開演,我分別在暖壽日(6/10)和壽誕正日(6/11)前往,見歌仔戲約30多棚、布袋戲約百來棚,劇團來自北中南兼而有之,而以南部最多。正棚為明華園星字團,其他歌仔戲團有來自嘉義的桂寶珠、拱樂社菁第六團、藝聲等,臺南則有鶯藝、麒麟子,高雄有藝文、八仙等,另有台中的瓊華和新竹的松興;布袋戲團亦以雲嘉南一帶戲班為主,如嘉義在地的長義閣、阮劇團、弘興閣等,亦有來自北港、新營、東山等地戲班齊聚一處。 


余慈爺公廟右側馬路上整排歌仔戲棚(林慧真攝影、提供)

一般下午兩點為日戲、晚上七點為夜戲,各劇團時間一到便準時開演,現場熱鬧嘈雜。數十棚歌仔戲同時演出時難以聽清楚台詞,各團麥克風聲音從四面八面傳至耳裡,聽覺失效、僅能仰賴視覺,加上未架設字幕,僅能由演員動作判斷劇情。或許正因為僅能透過視覺吸引觀眾,各棚拼戲皆使出渾身解數,這棚在噴煙火、那棚在吊鋼絲,令人目不暇給,但同時也難以專注在同一齣戲。粗略觀覽一周,夜戲多為劍俠戲或胡撇仔戲,刀光劍影、才子佳人,各式行頭璀璨奪目。 

眾聲喧嘩之下,處處都有事物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以余慈爺公廟為中心,廟中人群川流不息,廟後方的舞台車上跳著鋼管舞、左側有新藝芳的大型舞台,正前方和右側沿途都是歌仔戲棚「做大戲」。雖然這樣的環境並不適合專心看一齣戲,但對我而言卻彷彿進入戲後台,看著各團演員在各處穿梭來去。戲棚櫛次鱗比,戲班相互窺探,演員多數已梳大頭或勒頭、化好妝容,身著便服或水衣;戲台上戲班孩子在台上奔跑玩樂,或有演員席地而坐、靠著桌椅化妝。布袋戲團多位於較遠處道路兩側,布袋戲台車首尾相接,螢光色的戲台使道路兩旁抹上鮮艷色彩。唯一一棚大型金光戲余凱揚掌中劇團位在歌仔戲棚最左側,由於與其他戲團間隔一些距離,其聲音相對不受干擾,加以金光戲炫目的火焰、乾冰、大型骷髏戲偶等機關佈景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日戲方面則著重於扮仙,下午兩點一到,各家戲棚皆連演出《醉八仙》等扮仙戲,《醉八仙》為仙界與人間同享瓊漿玉液,台上眾仙將酒灑至台前使觀眾雨露均霑,據說酒有消災解厄之效,各戲台前總是聚集一群群觀眾等待台上米酒撒下的時刻,而後便是灑零錢及糖果等,各團扮仙戲時間差不多,但似乎也有意稍微錯開重疊時間,觀眾群便像是水池中的魚群,哪邊開始灑酒錢便往哪邊移動,直待每一團都完成儀式才心滿意足地離開。余凱揚掌中劇團有意識地把灑錢儀式作為一種吸引觀眾的噱頭,他們不灑零錢而是百元鈔,台前同樣聚集不少試手氣的觀眾。 


余凱揚掌中劇團(林慧真攝影、提供)

在這樣的場合裡,人群是流動的,人來人往看著不同戲班的扮演,同樣的扮仙戲便看出了各團資源的落差,無論是戲服、佈景與妝髮的精緻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有些戲班的資源不足還包含人力,演小生小旦戲的演員看起來垂垂老矣,代表戲班中並沒有青壯年傳承,僅剩年邁演員苦撐。而布袋戲班也人力極力精簡,口白使用錄音播放,只要一、二人便能操偶演戲。 

對資源豐沛的大團來說,也許一年上百場的民戲足以撐起整個劇團人力物力,但對於中小型的戲班來說,人力的斷層相當嚴重。無論是歌仔戲班或布袋戲班,幾乎都倚賴民戲存活,文化場或政府單位的補助僅為杯水車薪,可以說戲班與廟宇為共生狀態,以往人民的生活圈幾乎圍繞著廟宇發展,隨著社會的除魅化,廟宇不再是生活中心,加以各式娛樂產業的發展分散觀眾的目光,駐足於台前看戲的觀眾越來越少;傳藝中心舉辦的「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便是希望透過文化資源補助找回廟口看戲的人群,但是沒有能力申請各式補助的劇團,或許也只能漸漸在歷史洪流中退去。 

一場鬧熱的拼台、各劇團演出當家好戲,余慈爺公廟的百戲祝壽看似鬧熱,實則透出了戲班經營的隱憂,流動的人群穿梭在各戲班前與演員四目交接,卻甚少在台前駐足停留,有些人為震耳欲聾的聲音摀起了耳朵。以往拼台是技藝的一較高下,現在觀眾寥寥可數只是各盡本分罷了。 

《余慈爺公廟聖誕酬神戲》

演出|余慈爺公廟
時間|2023/06/10-06/11
地點|嘉義縣鹿草鄉後寮村61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