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辣失控的懽慾《週末狂歡夜》
11月
29
2011
週末狂歡夜(螢火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00次瀏覽
楊美英

當表演藝術作品將裸露、性愛場面搬到舞台上,常常容易形成特別關注的焦點,然而,除了勇於展露肉身,以便宣示身體自主權、或是表達對於社會道德一般尺度的挑戰之外,筆者更在意的是,如是表演素材的選用,乃是為了完成什麼樣意圖的劇場藝術手段?

螢火蟲劇團於高雄成立十六年,活力充沛,曾經出現兩條創作脈絡:一為跟隨學習歌仔戲、夜市叫賣,推出江湖風塵味的新編廟口野台戲,俗艷粗野,獨具特色;一為經營多年的同志題材,加上導演韓江的過往警界服務經驗,交互編織成結合時事新聞的社會寫實劇,自成一格。

這回的《週末狂歡夜》,故事場景設在粉紅色系的旅館房間內,四男一女湊在一起,不斷地炒K粉(K他命)、呼大麻等,在高張的性慾、毒癮、妒意之中,擦槍走火,一場周末搖頭性愛轟趴頓時成了一個接一個的命案現場,最後連旅館服務生也難逃厄運……。

觀賞過程中,可以感覺到導演企圖營造一種強大的緊張壓力,包圍著這幾個進入旅館房間找樂子開轟趴的年輕人,其中有同性戀、疑似雙性戀的異性戀者及其女友,特別是幾起命案連續發生後,剩下的活口彼此猜忌,同時苦思對策,一再歇斯底里聲嘶力竭哭喊恐懼,似乎意圖傳達一種類似「無路可出」的困境。然而,全劇的呈現看來,除了第一個喪命者像是因為吸毒過量斃命,處理得順理成章以外,後來接續因為內鬨而先後造成的暴力殺人,在對白與情緒動機的堆疊上,都顯得有些勉強,無法充分建出性與死的迷離氛圍、人性的矛盾衝突、空間內外的臨界張力。

如此不到位、放不開的感覺也出現在導演兼演員韓江飾演的Simon身上;令人好奇的是,印刷節目單中夾了一張影印資料,說明導演在該劇首演前一天凌晨才決定換角,原因「難以一言以蔽之」。演員名單中有來自香港的風草草劇團創作總監梁祖堯,擔任重要角色,演來輕鬆順暢,但如前述所言的堆疊與轉折上面,內在能量不足;另外,資深演藝人員田路路、在地劇場演員金美滿(原名歐陽明淑)飾演旅館同事,聯手開場的一段對話,自然通俗生動,好比台語相聲答嘴鼓加爆粗口,偶獲席間些許笑聲回應,只是篇幅稍嫌過長,反而削減力道,而且快速的台語口白恐怕也造成若干觀眾的接收困難。

如此單刀一揮、直白陳述的手法,為螢火蟲韓江常見作風,就像劇中的親密互動、挑逗、多P交歡等,也都相當直接暴露,傳達了濃濃肉慾的身聲現場感。又如劇情交代搖頭派對種種毒品器材的準備過程,幾乎可說不厭其煩的鉅細靡遺,或可藉此達到社會寫實的舞台效果,然而,從生活到劇場呈現之間的「時間感」還是需要剪裁的,一如筆者對於劇場表演還是期待藝術性的想像創造。

劇終,人去房空,燈暗之際,旅館歐巴桑試探性的要解開裝有屍體的黑色垃圾袋,日常規律的垃圾車旋律響起──我們不確知垃圾袋的結是否被解開,兇案被揭發了?!或是畏縮的歐巴桑放棄探索的勇氣,且讓真相被垃圾車帶走,暫時繼續掩藏?這般開放式的結尾,帶來多元討論的可能,但也可能因為其中的不確定性,使得全劇在平面而單一的暴露、俗辣之中應該可以更為精準的掌控,才有機會在滿懷犯忌的膽量裡更為清楚的表達創作者面對社會百態的真實觀點!

《週末狂歡夜》

演出|螢火蟲劇團
時間|2011/11/25 19:30
地點|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善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