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辣失控的懽慾《週末狂歡夜》
11月
29
2011
週末狂歡夜(螢火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65次瀏覽
楊美英

當表演藝術作品將裸露、性愛場面搬到舞台上,常常容易形成特別關注的焦點,然而,除了勇於展露肉身,以便宣示身體自主權、或是表達對於社會道德一般尺度的挑戰之外,筆者更在意的是,如是表演素材的選用,乃是為了完成什麼樣意圖的劇場藝術手段?

螢火蟲劇團於高雄成立十六年,活力充沛,曾經出現兩條創作脈絡:一為跟隨學習歌仔戲、夜市叫賣,推出江湖風塵味的新編廟口野台戲,俗艷粗野,獨具特色;一為經營多年的同志題材,加上導演韓江的過往警界服務經驗,交互編織成結合時事新聞的社會寫實劇,自成一格。

這回的《週末狂歡夜》,故事場景設在粉紅色系的旅館房間內,四男一女湊在一起,不斷地炒K粉(K他命)、呼大麻等,在高張的性慾、毒癮、妒意之中,擦槍走火,一場周末搖頭性愛轟趴頓時成了一個接一個的命案現場,最後連旅館服務生也難逃厄運……。

觀賞過程中,可以感覺到導演企圖營造一種強大的緊張壓力,包圍著這幾個進入旅館房間找樂子開轟趴的年輕人,其中有同性戀、疑似雙性戀的異性戀者及其女友,特別是幾起命案連續發生後,剩下的活口彼此猜忌,同時苦思對策,一再歇斯底里聲嘶力竭哭喊恐懼,似乎意圖傳達一種類似「無路可出」的困境。然而,全劇的呈現看來,除了第一個喪命者像是因為吸毒過量斃命,處理得順理成章以外,後來接續因為內鬨而先後造成的暴力殺人,在對白與情緒動機的堆疊上,都顯得有些勉強,無法充分建出性與死的迷離氛圍、人性的矛盾衝突、空間內外的臨界張力。

如此不到位、放不開的感覺也出現在導演兼演員韓江飾演的Simon身上;令人好奇的是,印刷節目單中夾了一張影印資料,說明導演在該劇首演前一天凌晨才決定換角,原因「難以一言以蔽之」。演員名單中有來自香港的風草草劇團創作總監梁祖堯,擔任重要角色,演來輕鬆順暢,但如前述所言的堆疊與轉折上面,內在能量不足;另外,資深演藝人員田路路、在地劇場演員金美滿(原名歐陽明淑)飾演旅館同事,聯手開場的一段對話,自然通俗生動,好比台語相聲答嘴鼓加爆粗口,偶獲席間些許笑聲回應,只是篇幅稍嫌過長,反而削減力道,而且快速的台語口白恐怕也造成若干觀眾的接收困難。

如此單刀一揮、直白陳述的手法,為螢火蟲韓江常見作風,就像劇中的親密互動、挑逗、多P交歡等,也都相當直接暴露,傳達了濃濃肉慾的身聲現場感。又如劇情交代搖頭派對種種毒品器材的準備過程,幾乎可說不厭其煩的鉅細靡遺,或可藉此達到社會寫實的舞台效果,然而,從生活到劇場呈現之間的「時間感」還是需要剪裁的,一如筆者對於劇場表演還是期待藝術性的想像創造。

劇終,人去房空,燈暗之際,旅館歐巴桑試探性的要解開裝有屍體的黑色垃圾袋,日常規律的垃圾車旋律響起──我們不確知垃圾袋的結是否被解開,兇案被揭發了?!或是畏縮的歐巴桑放棄探索的勇氣,且讓真相被垃圾車帶走,暫時繼續掩藏?這般開放式的結尾,帶來多元討論的可能,但也可能因為其中的不確定性,使得全劇在平面而單一的暴露、俗辣之中應該可以更為精準的掌控,才有機會在滿懷犯忌的膽量裡更為清楚的表達創作者面對社會百態的真實觀點!

《週末狂歡夜》

演出|螢火蟲劇團
時間|2011/11/25 19:30
地點|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善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