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影像─空間敘事《在你之內1.0》
9月
17
2013
856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4次瀏覽
李時雍(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環境劇場,原文翻譯自Environmental Theater,經過一九六0年代理查‧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對於打破傳統劇院鏡框式舞台,嘗試各種演出╱觀看空間形式的理論建立,尤其借自造型藝術概念針對特定場域(Site-specific)所進行的創作或演出,至今蔚為表演團體在有限條件下的他種可能。但對於甫創團的菲林癲視環境劇場而言,「環境」一詞,除了意指他們從今年八月起「Follow me in」計劃於台北、台東、嘉義十餘處戶外空間演出舞作段落和在場即興,除了是參與第六屆藝穗節而選擇藏身於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內,以聲音主題策劃的咖啡廳/展演場所的複合空間「噪咖」演出之外;另一個意涵,或許更是在其所謂的「菲林癲視」,Film&Dance,不同的「媒介環境」之間。

《在你之內1.0》的前身〈在你之內〉便是一齣兩分鐘左右的影像作品。團長暨編舞者黃彥文與男舞者在芬蘭樂團Scarlet Youth〈Breaking The Patterns〉主唱vocal和疊加的吉他音牆裡,近景自抱擁而分離,鏡頭切換全景,是一片綠色芒花的草原,遠處霧中風車的扇葉緩緩轉動著。日系如岩井俊二的影像風格,大草原、手搖鏡頭、電幻青春,或愛的綑綁的抒情主題,及至此次概念影片,狼狗暮色中,鳥瞰鏡頭(bird's-eye view)拍攝下樓頂天台的孤身舞者們。

謝喜納指出環境劇場的原則之一,「整個空間都是表演的一部分」。黃彥文於「噪咖」延續創作的《在你之內1.0》,從兩個舞者增加至三女二男,觀眾演出前進場,可見她手捧著玻璃缸,坐在入口盡頭的吧台上;另外一個角落,男舞者劉俊德置身一架舊鋼琴前。引起我目光注意的,卻是緊臨女子角色,吧台一側懸掛著一支不知是原屬於咖啡廳,或刻意佈置的懸垂木偶,每一關節為線吊起,整場逕自安靜地旋轉著。從Scarlet Youth,到《在你之內1.0》開場劉俊德琴前彈奏著Mogwai〈Get To France〉(劉原是音樂作曲跨界至舞蹈),其後Balmorhea、Shlmorhea、The xx……藉由shoegaze、post-rock等音樂類型的選用,已能形塑出這系列作品的影像風格──令人想起World's End Girlfriend那一支〈Les Enfants du Paradis〉舞蹈影片──巧合是,當男舞者從琴前穿越席地觀眾走至前方表演空間時,手亦在身上彈奏著。對空彈琴的男子,男女背靠著背慢緩的行走,舞者們盡皆著黑色服裝,在進場時建立著各自的象徵角色。

黃彥文擅長編排的雙人關係,成為貫穿作品、反覆演繹的動作主題,抱擁、繾綣、分離,一段獨舞像懸垂木偶般自肘、自腕被擺置移動吊起(又如北野武《Dolls》);並藉由物件如水杯、木椅,舞台後側一張橫置的長桌,舞者邱鈺雯、邱子琪等手擲小小的巴黎鐵塔模型、小屋、飛機,擺成一個微縮的世界;遙遠相對長桌另一側的情人。《在你之內1.0》在中段所有人爭逐於後,以致翻倒長桌,一側傾斜幾乎垂直翻起,桌緣閃爍起淡冷白光,微型世界的物件紛紛墜落於地,突如進入後半段的衝突氛圍。然而除此調性的明顯轉折外,動作、關係等元素,並未得以在「劇場版」更進一步地對於「人的內心本質」、「透過直接且不過度修飾的身體本能表態」(節目冊)展開更多層次。

縱使《在你之內1.0》中並未見到令人預期的影像成分(如舞團介紹「以電影和舞蹈兩種創作觀點去發掘劇場作品不同思維」),對於現場環境的利用也相對回到鏡框式空間等,或引起觀眾疑問;但時常拉出的兩組雙人、與餘下一舞者在表演空間前後的形式,另一方面構成了恰如影像鏡位的前後編排。從《Overload》中的動畫影像,已可見編舞者對於視覺影像於當代空間中的興趣;至此對於菲林癲視,是否可能超越Site-specific實體場域的創作╱表演形式,而轉至特定媒介Media-specific的空間想像,並在其中,重新思考「整個media都是表演的一部分」的另一種身體本能表態,另一種空間—影像敘事,這或許同時是愛情關係、亦是環境關係,自「在你之內」到「在你之外」所敞開場域的更多可能。

《在你之內1.0》

演出|菲林癲視環境劇場
時間|2013/09/08 20:00
地點|噪咖 Noise Kitchen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