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遺音七子戲《陳三五娘》
5月
09
2018
陳三五娘(台灣戲曲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24次瀏覽
鄭希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研究生)

七子戲為現存閩南語系中最古老的劇種,被認為是承襲自宋元南戲之遺音,可說是戲曲界的活化石。而七子戲亦稱小梨園戲,為南管戲劇種之一,舉手投足皆要求精緻、細膩,目前臺灣唯一保存及演出南管戲的團體,為位於臺中的合和藝苑,是2010年獲行政院文化部授證為「人間國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南管戲曲類之林吳素霞藝師所創辦。

演出當天舞台擺設簡單,一桌一椅,覆以繡帔,筆者環顧四周,觀眾年齡層甚廣,涵括老、中、青三代,席上觀眾幾乎滿座,出席十分踴躍,散場後亦有許多戲迷爭相排隊與團隊合照,可謂盛況空前。

後場共有鑼拍、南鼓、琵琶、三弦、玉噯、品仔、大廣弦七件樂器,開場為《睇燈》,以元宵節為背景。小生陳三首先出場,手勢、腳步頗為講究,展現其風流倜儻的氣度。主角念白時,多以鑼拍,特別是南鼓伴奏,南鼓亦稱足鼓,演奏者將一腳放在鼓上,隨演員身段而移動足部並敲擊之,頗具特色;而眾角色演唱時,樂器齊奏,後場人員負責烘托及營造戲曲氣氛,與演員配搭,默契極佳。

隨後丑角林大上場,腳步逗趣,表情及唱詞誇張、猥瑣,與小生表現大異其趣,頗能炒熱現場氣氛。而女主角五娘及婢女益春、女丑角李姐出場時,三人手勢、科步皆不同,五娘矜持內斂,益春青春洋溢,李姐為男生反串,外放且粗魯,引人發噱,尤其打鞦韆橋段,引起觀眾一陣訕笑,好不熱鬧。

五娘唱功細膩、科步精緻,表情到位,頗得素霞老師真傳。導演注重場上美感,並隨劇情變換三人排列順序,極富巧思。三人唱腔頗和諧,身段與唱功兼備,十分難得。舞台設計亦有巧思,換幕時花燈落下,藉由念白,呈現不同的花燈主題,使人身歷其境,如隨主角一同遊賞花燈,而丑角不時插科打渾,適時陪襯主角,增加戲劇可看性,頗具民間色彩。

下半場為《留傘》,其中奪傘一幕,充滿戲劇張力。素霞老師在本折戲中飾演婢女益春,不僅唱腔咬字講究,動作更是細緻靈活,一舉手、一投足皆是戲,無怪乎博得滿堂彩!陳三與益春,兩人以「傘」為中介,巧妙藉由細微的動作,顯現兩人心理狀態,蘊含情味,而後場樂師亦隨著劇情,在激動處,加快節奏,烘托情緒,其團隊傳習技藝之用心,令人動容!

素霞老師不愧為國寶,陳三與五娘對話時,老師在旁做戲,動作靈活輕盈,姿態頗具韻律,恰似攪動一池春水,掀起陣陣漣漪,成為撩撥男女主角情弦之催化劑,看老師時不時擺動身軀,撥弄頭髮,時不時與五娘輕咬耳朵,千嬌百媚,使人忍不住深受吸引,目不轉睛地端詳其細緻的動作及走位,老師結合「懸絲傀儡」身段:走路時垂手走,三步進、三步退,三步到台前;疊腳走時,腳跟著地,手勢亦有定規,每一個動作皆十分講究,但相較之下,徒弟們就沒有老師那般的靈動,程度仍有落差,筆者深怕如此精湛的技藝精髓將失傳,不禁為之心急!

戲劇最後,益春成功留下陳三,也讓觀眾感受團隊,將七子戲留在北臺灣的祝福。期望七子戲如此精彩、珍貴的遠古遺音及臺灣碩果僅存的活化石技藝,能如薪火般,代代相傳。

《陳三五娘》

演出|合和藝苑
時間|2018/04/2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
欲問劇種前程,困頓卡關何嘗不是重究習藝初心的良機;實驗發想多方尋求當代新出路,卻也可能自蹈窠臼,反遭溺陷。莫急莫慌,務本抑末,不忘本也不只吃老本。
12月
18
2024
還是必須回應江之翠劇場難分難捨的根本?——若從現代劇場運用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江之翠劇場值得肯定;但若是純粹討論傳統技藝,則略帶無奈。
12月
16
2024
當《森林七矮人》持續作為兒童教育的表演劇目,則須回過頭來檢視,脫胎自經典的、傳統的價值觀,要如何調整與呈現,才能與時俱進?
12月
16
2024
對我來講,作品其中一ê重要ê價值是來phah破「唐人共同體」ê單一想像,挑戰文化kap血緣共同體所謂ê穩固假設,koh再ùi周茂生「釘根他鄉變故鄉」ê過程,kā「唐山/番平」、「Lán人/番」、「in(他族)/gún(我族)」ê界線phah破。
12月
16
2024
夢醒之後,李金蓮因為潘金蓮的境遇要成為怎樣的金蓮?是此劇難以解讀到的層次。更為要緊的是:李京璇在《金蓮與夢》之後,要成為怎樣的李京璇/演員?
12月
10
2024
在「承功」這個共演平臺,歌仔戲獨特「活戲」的「即興」特質是很難在「精緻化」的賽道與前述劇種競爭的。為了與古老劇種競演,每年參與「承功」演出的歌仔戲,除了凸顯師承傳統,展現藝術能量外,如何「老戲新演」反而是觀察要點。
12月
06
2024
而當歌仔戲走入新世紀,腹內戲傳承不易,新一代演員也多依靠劇本演出,但外台戲仍是歌仔戲源源不絕的原動力。本次演出可見星二代早已不僅只是以製作「大型外台戲」的模式,而是想運用一些劇場元素進入外台場域。
12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