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族群與個人認同之間《離開與重返》
3月
28
2017
離開與重返(陳又維 攝,莎妹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34次瀏覽
張峰瑋(劇場工作者)

戲中戲架構易於探討「表演」、「虛實」、「劇中人」等命題,然而《離開與重返》使用戲中戲,卻遙遙不止滿足於透過演員穿梭內外兩戲以營造戲劇效果、深入角色刻劃、為劇中人發聲等事(而雖有「劇組經營危機」、「演員頻頻跳出情境為角色抱屈」等套路情節,卻處理得俐落深刻、不落俗套),其更關注的是「客家『族群』認同」與「客家『人』自我認同」一類的辯證。

身兼編、導的徐堰鈴在這齣一百四十分鐘無中場的舞台劇中,藉此架構及一眾角色,拋散大量符號諸如月光華華、國語、口音、月琴、同志、土地、金鐘獎、勤儉、硬頸,圍繞著「我是誰」、「什麼是客家」、「哪裡是客家」不住叩問,舞台設計並以倒吊的屋舍、歪斜的壁面、好似浮冰崩裂的地板、裸露的劇場燈光及後台空間,再加上整齣戲的開頭及結尾皆處於風雨交加的混亂狀態,以及過程中皓天(徐灝翔飾)失家、美娟(謝瓊煖飾)崩潰、佑妤(李邵婕飾)遺忘、承宗(李辰翔飾)離家等故事,全劇呈現出超現實、徬徨隱含暴躁的質感,那些警察暴力、性向思辨、記者亂入、客家八音尬電音、月琴從美娟身體衝出去、皓天走不出物事全非的事件......等場景,俱如同滿張的氣球們一顆顆爆破。

層層疊代附身於美娟身上的客家傳統女性「月琴」、背負祖先土地重擔的皓天、立志振興客家文化的元龍(林家麒飾)、與來自客家鄉、承著客家血脈,卻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褪下了客家外衣的佑妤,他們或滿溢、或有志、或混淆,透過拍攝一齣(虛幻的)《月光華華》客家戲因緣際會,正是離開了客家原鄉後,來到攝影棚裡重逢了客家內容,經歷了離開與重返,反而得以局外人的角度審視自身:究竟在戲裡要怎麼「演」才會「像」個客家角色、客家「人」?

演員從扮演劇中人,逐漸成為了劇中人;演員透過劇組重新看見了客家腔調之美,卻也看見了潛移默化的口音歧視,而為了守護自家位在大埔的土地,卻要到臺北去抗議,好像沒有被臺北看見的土地就不是土地、不在台北的人就不是人似的,但是那些在台北上演的、敘述著這個國家裡種種不公平的紀錄片、電視劇、舞台劇,卻又是供都市人們虛偽關懷的功能大於實際產生扭轉,如此荒謬卻又真實發生(最近《做工的人》也引發類似討論)。

《離開與重返》以傳統客家人、客家文化為核心命題,用了常見的戲中戲手法,卻說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漫漫故事,元素多樣、色彩斑斕,懇切地以「表演」、「存在」、「客家元素」作為各線索、各情節的創作基土,並不過分耽溺於歷史、社會事件的情感之中,若比之去年同樣帶有客家色彩的《雲係麼个色?》、《人間男女─幌馬車變奏曲》,此作都更為成熟、中立。

《離開與重返》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時間|2016/3/25 14:30
地點|台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劇中大部分時刻翻轉著我們對於扮演與現實的認知時,觀眾又該如何面對舞台上所映照的巨大真實呢?透過劇場所折射的真實,與我們被襲捲其中的真實有何不同?一旦離開了劇場,我們又將用何種方式返回外面的世界?(白斐嵐)
3月
31
2017
二個半小時不休息的長篇筆記形式展開。舞台、片場、心理世界流動,甚至連台上的花生米、醬菜腐乳稀飯都是真的。女導演這次可是織了塊當代感十足的鄉愁大花布。(劉亮延)
3月
28
2017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