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大花布《離開與重返》
3月
28
2017
離開與重返(陳又維 攝,莎妹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4次瀏覽
劉亮延(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通過演員的閒談構建了一齣戲,究竟是一齣戲呢,還是演員的閒談?一齣通過了表演者日常生活與表演角色之間,所打開的「真」(real)與「戲」(play),究竟試圖抵消什麼?難道夢境幻想總是一種脫逃的方法?如果造夢的演員們,早就對造夢之天職厭倦膩煩,進而試圖影響黑暗中的觀眾「我們」,「我們」應該接受嗎?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接受,去接受台上由「你們」變出來的把戲?這是挑釁,還是建議?

徐堰鈴「第一次在劇場,正式碰觸客家題材」便以如此這般,二個半小時不休息的長篇筆記形式展開。《離開與重返》濃濃的文件展範兒,手寫硬筆字、即時媒體、時代轉接各種道具戲服、景台的側面背面、大小比例等,盡可能低調的音樂就像是針筆打引號,光線的角度各種繁瑣,舞台、片場、心理世界流動,甚至連台上的花生米、醬菜腐乳稀飯都是真的。女導演這次可是織了塊當代感十足的鄉愁大花布。

在人物上,金鐘影帝母親的老厝要被劉縣長拆了,他抗爭未果,母親也故去,他悲傷憤怒抗拒再拍戲;當紅客家一哥是同性戀,他生活裡亞際的邊界移動,恰好對應上電視劇角色,一個逃命到中國大陸的台灣共產黨員;這部電視劇的女主角,一個永恆的、演了二十多年的、每個客家電視劇都需要的典型嚴肅的客家婦人,她甚至能夠提供所有客家婦人角色的戲服,並且清洗,她拒絕演抓山豬去取悅娛樂觀眾;電視劇的年輕花旦,接了德文戲,三十三歲,憧憬著歐洲大舞台(或者男人),一個所謂的擁有旺盛賀爾蒙足與世界溝通的世代;一個以電視劇導演為副業的苗栗男人,他買地做茶園民宿,還想蓋影視城、辦戲劇節,實現苗栗文創一條龍大夢。

構作上,這個作品展現出了反覆對應的企圖,場景是苗栗,尤其鎖定近十年政治化的苗栗。電視劇導演在戲框裡,對應著金槍不倒劉縣長,他是現在的夢想家,他也就會是未來的統治者,差別只是夠不夠老;素人演員對應著大埔事件的抗爭者,他是金鐘獎的影帝,他不願意再被騙去拍戲了,究竟抗爭者是不是影帝;客家一哥剛在加拿大同志結婚,伴侶在上海並不常見面,對應著五十年代逃出台灣,輾轉日韓到大陸的左派知青,究竟是小確幸旅遊還是亡命走天涯;刻板典型的客家婦人對應著女演員,究竟是必須這樣演(角色人物的倫理政治)還是自己的聲音中年才覺醒;千金小姐對應著新人,究竟是想事業還是想男人(搔首弄姿小S的國標舞)。

但總歸,這是一台戲。令人好奇的在於,當台上都這樣全擺上了,「我們」抗爭的種種傷痕,在嬉笑怒罵中,就真的能夠煙消雲散了嗎?作為演員的「你們」所展示出的和諧共同體,真的以為「戲」(play)就是一種「作」(act)嗎?那畢竟還是在片場、舞台的一個範圍之中吧!看完這齣戲,我發覺現實的昏夢離我又更遠了,總覺得那些理不斷的線索,不能被理的情感激動,不應該結尾在惠特曼的《草葉集》,那種超越性的、藝術無上論的、甚至就是寶塚大排場歌舞般的、源自於表演者腎上腺亢奮的,如同託辭的祈禱文中。因為,那句話,真的使得痛苦,太容易離我們遠去了。惠特曼的「我」(me),總是以一種鋪天蓋地的聲勢指著「你」(you),鬼呼狼嚎後又一聲喝止,憑什麼憑什麼啊!

《離開與重返》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
時間|2017/03/26 14:30
地點|台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劇中大部分時刻翻轉著我們對於扮演與現實的認知時,觀眾又該如何面對舞台上所映照的巨大真實呢?透過劇場所折射的真實,與我們被襲捲其中的真實有何不同?一旦離開了劇場,我們又將用何種方式返回外面的世界?(白斐嵐)
3月
31
2017
用了常見的戲中戲手法,卻說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漫漫故事,元素多樣、色彩斑斕,懇切地以「表演」、「存在」、「客家元素」作為各線索、各情節的創作基土,並不過分耽溺於歷史、社會事件的情感之中如此荒謬卻又真實發生。(張峰瑋)
3月
28
2017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