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大秦孤傲任誰評?《千古一帝秦始皇》
7月
08
2015
千古一帝秦始皇(許亞芬歌仔戲劇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76次瀏覽
黃佳文(社會人士)

透過戲劇演繹史實,改編並展演歷史劇作相當吃力且不討喜,尤其劇本的編寫不能大幅背離史實,在情節構設及人物周旋間亦須留意是否過度揣度,在既有史實的束限下,成就一齣歷史劇自然不易,面對愈加專精的觀眾,歷史劇的編演與詮釋更被肅穆檢視。「許亞芬歌子戲劇坊」推出《千古一帝秦始皇》,詮解一統於秦的功過是非,甚至判定秦始皇的歷史定位與人生價值,勇於挑戰劇作的編演,便在這般期待中受人矚目。

《千古一帝秦始皇》全劇依憑《史記‧秦始皇本紀》編擬劇作,敘述自嬴政即位掌權之初,至剿滅六國、號為「始皇帝」的一生,生平經歷濃縮如影劇片段般展現於舞臺,其中又以嬴政(許亞芬飾)與仲父呂不韋(古翊汎飾)欲親還疏的難言隱事最令人動容、感慨,但除此之外則難引起觀眾共鳴;嬴政斥逐趙姬(廖玉琪飾)、偏寵阿房(張孟逸飾)、逐客等情節本可有細密深入於人心的演繹,或許礙於劇幅而未能施展,在劇中空留遺憾。

束限於史實,也使得編劇林紋守難以盡情揮灑,從而依循史實脈絡中規中矩地鋪排情節,但少了「節外生枝」的浪漫想像,嬴政與趙姬的母子親情便難以申懷,嬴政與阿房的繾綣情誼也不再淒楚,難以見曉嬴政的性格變化與情感起伏,使其個性只有單方面的孤傲與霸道,成就了鐵血大秦,橫掃六國,縱使登上王者之路,隻影寂寥何須讚嘆? 走筆至難以敷演的情節尾聲,只好以〈始皇頌〉:「車同軌、書同文、畫一度量衡,築長城、建馳道、一車透通行」輕略作結。倘若只是歌功頌德一番,著實沒有必要大費周章敷演此劇,欲憑藉《千古一帝秦始皇》將歌仔戲推往王者之路,還有待後人品評,據此琢磨再登臺展演,方有不可一世的面目與內涵。

《千古一帝秦始皇》由許亞芬領軍演出,各腳色俱為一時之選,聲威浩大。許亞芬曾於「河洛歌子戲團」《秋風辭》一劇中飾演漢武帝,令人激賞,有此典範無不讓觀眾期待她所飾演的嬴政;而在飾演嬴政時所展現的孤傲與霸道,顯見其剛強的氣魄外,若能顯露些微「不忍」則更增性情變化,讓人物更加生動,可歌可嘆。也由於許亞芬獨挑大樑而戲份吃重,至使周邊人物的演出相形見絀,除呂不韋、趙高(江俊賢飾)貫串劇中以外,其餘腳色性格及其情感難以彰顯,眾多伶優淪為邊襯,無法達到綠葉襯托紅花之效,在劇情考量與角色編配上則有顯著的缺憾。值得一提的是,古翊汎的演出極其精湛、到位,大將之風已有所成。

全劇幕前幕後所費苦心不容小覷,集聚各路歌仔戲名角共襄盛舉外,音樂、舞臺及影像設計亦為全劇加分不少。首尾影像氣勢開闊奔騰,宛如史詩鉅片;舞臺設計簡約中富含變化,靈活巧轉,增添新奇;本劇的樂曲歌調則別開生面,經過名家安腔編曲,企圖創生有別於傳統曲調的「新聲」,其偶數字句的唱詞似追循先秦詩歌而有迂緩清雅的風格,輔以鐘磬之音則顯古樸,作為高度精緻化企圖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所編配的樂曲歌調已非傳統歌謠小調所能駕馭,但融入大量新編曲調與音樂,雖然精緻卻也造成歌仔戲曲調愈形疏遠,該定位為歌仔戲,抑或是歌仔音樂劇?

全劇聲威豪壯,卻鮮有歌仔戲曲調旋律,或因板式變化而歧異,在唱腔欣賞上多少令人感到不習慣;而融入國樂團的伴奏未能充分提供演出時達到敘事、抒情的效果,各行其是,和諧不成則淪為干擾,令人略感可惜,雖不至荒腔走板,但在安腔編樂的主從關係上應拿捏得宜,方能使曲調演唱與伴奏協調生成。

在場面調度與演唱調劑上,導演蔣建元功勞不小,為駕馭此一氣勢磅礡的歷史劇,化繁為簡,當嬴政一登峻嶺傲視秦國橫掃六國之時最為可觀,在舞臺旋轉之際,穿插細節,舉重若輕而巧妙帶過,也遮掩了歌仔戲長年著重生旦愛情戲路而武藝乏弱的缺點;然而劇本走向已然定型,也使得導演發揮受限,在缺乏故事想像的歷史事件中,轉而提煉嬴政的王風霸道,將其高張的氣燄推至頂端,藉澎湃氣勢掩蔽人性的空缺與紛歧的演唱。順道一提,透過考古學家串場以穿梭古今,縱使新奇卻顯累贅,尤其劇末聲稱秦始皇未死,一代尊皇懼死之態,大大折損其王風霸道,頗感貶意。

《千古一帝秦始皇》作為「許亞芬歌子戲劇坊」首登國家戲劇院此般大雅之堂的鉅製,其所展現的企圖與氣勢非同凡響,不僅匯聚幕前、幕後各路名家,就連劇情與史實的勘合也十分用心,樂曲歌調的編製、舞臺設計也有著曠古傲然的野心。然而,《千古一帝秦始皇》與觀眾之間卻有著莫名的距離,當劇作本身無法令觀眾感受而有共鳴,肅穆以對,終究只是廟堂雅樂而非民間流風,期待與失落難免並存。

《千古一帝秦始皇》

演出|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時間|2015/06/07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