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唱完靜夜星空《淡水小鎮》
6月
24
2014
淡水小鎮(果陀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98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系創作組)

二十五年了,果陀劇場將索爾頓‧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經典劇作《我的小鎮》(Our Town)帶來台灣,注進本地血脈,搖身一變成為《淡水小鎮》。彼時淡水小鎮的風情就彷彿溶進所有台灣人的血液裡,同教堂中合唱團的聖歌祝禱、漫步於黎明時分的清水街,這個鎮上濃縮了台灣曾經有過的質樸與純真,一演就是二十五年。

而恰好我今年滿二十五歲,人生中錯過的總比遇見得多,這幾年來我錯過了張雨生所扮演的「陳少威」、錯過了蔡琴、陶大偉「舞台監督」的角色,今年無論如何都不能夠再錯過。

當年張雨生一首《靜夜星空》的歌聲從舞台上流洩出來,那清亮的歌喉彷彿收攏了全世界的星空在這舞台上,從此「一陣大雨剛剛下,下在這寂靜的星空……」成為了這鎮上的主題曲,它是愛情的發端、親情的記憶、友情的聯繫,它是鎮上所有人心中的一條弦律,唱出心中的孤獨,卻也與鎮上所有人同在。這就是「小鎮魔力」,戲中充滿著各種平凡、日常的生活細節,卻無不流露出真摯的感情,如同戲中台詞所言:「如果要回去,那就回到最平凡的一天,光是平凡就夠讓人快樂了。」這也是為什麼,在最後一場最不貼合現實的劇情──死去的艾茉莉回到十歲那一年自己生日那一天,看見年輕的母親,以及感受母親溫暖懷抱的那一刻,我幾乎聽到身旁的人眼淚滴落在手臂上的聲音。無論我們走進這小鎮中幾次,甚至連台詞都朗朗上口,還是會在同一個地方無預警地掉淚。

在本次演出當中,扮演「舞台監督」一角色的曹啟泰,展現溫柔敦厚的說故事魅力,在開場的前三秒就讓我完全掉入小鎮時空中,能夠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全付交給故事中。然而可惜的是,名主持人曹啟泰,仍然無法擺脫主持人的慣性,鋒芒畢露,實在搶戲,在許多地方都不自覺模糊了焦點,讓人的目光離不開他,有時也無法聚焦在劇情核心。這齣戲當中諸多美中不足的部分,就是主、配角間的能量失衡,飾演艾茉莉與陳少威的蔡燦得、李沛旭,演出經驗固然豐厚,也不能說沒有掌握到角色的核心本質,但因為其餘演員的表現太過出色(陳太太與陳醫生兩人鶼鰈情深、舉手投足均散發著自然的情愫;艾太太與艾先生鮮活的性格、慈愛與活潑的形象……)導致身為主要角色的艾茉莉與陳少威,演出能量有股被壓著走的感覺。此外,上半場節奏不只「快」,簡直「急」。在許多地方都有角色之間互相搶詞之嫌,在偌大的戲劇院當中,麥克風的回聲,有擾觀賞品質。

雖然如此,我仍然在最終被感動了。我很懷疑,究竟有誰能夠抵擋的了艾茉莉最終的告別。那一聲聲的再見就像一雙白色的芭蕾舞鞋,踮個腳尖輕盈地舞進所有觀眾內心,把胸口那塊地方給踩疼了,仍覺得很美,很不捨。我們終究不是聖人或者詩人,關在自己的小房間中,對於小小的快樂或者悲傷感受到人生地偉大。

《靜夜星空》的曲子悠揚而下:「…滿空星座放出青光,說出人們永遠的夢」。

《淡水小鎮》

演出|果陀劇場
時間|2014/06/22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也忘不了艾茉莉最後痛徹心扉的問:「……他們都知道嗎?」。《淡水小鎮》是一齣會讓我在演員都謝幕了,卻還是得讓我拼命忍住淚水的戲,很好看,謝謝果陀的《淡水小鎮》。(鍾逸瑩)
7月
10
2014
廿世紀初期的美國小鎮,作為標準的「我們的鎮」(Our Town),其實是個貨真價實的獨特小鎮。果陀劇場其實是揭下了美國這個「我們的」(誰是我們?)小鎮的面具,換上一張我們的(臺灣的?)小鎮臉孔,應該不是太偏離原著的改編。(汪俊彥)
6月
19
2014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