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的再想像《淡水小鎮》
7月
10
2014
淡水小鎮(果陀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54次瀏覽
鍾逸瑩(上班族)

第一次接觸《小鎮》是在大四時課堂需要,所以閱讀了原著劇本的翻譯本,多年以來一直期盼能看到此戲在舞台上搬演,雖一直有印象果陀曾改編過此劇,卻一直沒有機會看現場表演,這次總算得償所願。

看的過程,一面享受舞台上的演出一面比對我腦海中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小鎮》(Our Town),果陀的小鎮不斷地在《小鎮》與《淡水小鎮》中來回穿梭,時而相同時而相異,但卻連結的相當巧妙。

原著裡的舞台背景應是相當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淡水小鎮》的舞台已算是相當精簡,但或許是想加深台灣觀眾的在地情感而在背景強調了淡水風情、地理、歷史,以及突顯生命、時間的循環流轉,在舞台上出現了圓形舞台,其實這些在原著裡都不是必要的設置。

演員的表演上,果陀仍延續了懷爾德受東方戲劇的影響而運用在《小鎮》(Our Town)的手法,演員表演無道具無明確搭景,台上僅有兩桌六椅,其餘皆看演員的功力;這樣的表演方式,也確實使觀者在看表演時更專注於演員與故事的本身,而《淡水小鎮》演員們沒有讓我失望。

一開始知道舞台監督是由曹啟泰飾演時,心裡其實有些疑慮,但他一開口說了第一句台詞後我就放下了心中大石安心的看戲了。舞台監督時而親切的介紹小鎮、時而搞笑的提供有獎徵答,又甚至在劇中客串演出卻不會讓觀者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妙語如珠帶動了整齣戲的氣氛算是徹底展現了舞台監督在此劇裡多功能的特點。

在最後一幕時,舞台監督有別於前面兩幕顯得相當沉默,一開始會認為這是曹啟泰在此劇裡的失誤,但後來經過了一些思緒反覆的回憶、重啓,卻讓人覺得這樣的沉默是有必要的,死亡本身,一直以來都叫人無話可說,既然如此那舞台監督又怎麼可能不沉默呢?

淡水小鎮裡的居民隨著舞台監督的台詞被隨意地轉換了時空,但在不同時空裡,演員年紀、情境裡的變換卻十分流暢,不會有時空都改變了,演員還留在別的時空裡沒有過來的感覺。

早在一開始就知道《淡水小鎮》是一齣非常平淡弄不好可能會相當悶的戲,但果陀將此戲處理的很好,雖然平淡卻不至於沉悶,甚至在最後一幕非常的動人。

看完了《淡水小鎮》雖然覺得很好看,但卻覺得這不是《小鎮》,而是從《小鎮》生出來的另一個小鎮,是導演對原著的再想像(不說再詮釋是認為導演並沒有重新解釋原著,而是跟隨原著的宗旨),或者說,這就是改編者心中的《小鎮》,也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小鎮吧!不過原著想表達的思想,我想在《淡水小鎮》裡有被忠實表達了。

最後,我永遠也忘不了艾茉莉回到十歲生日母親擁抱她時我為艾茉莉留下的眼淚。母親的懷抱是那樣的溫暖,但對她來說卻再也沒有意義了。我也忘不了艾茉莉最後痛徹心扉的問:「……他們都知道嗎?」。《淡水小鎮》是一齣會讓我在演員都謝幕了,卻還是得讓我拼命忍住淚水的戲,很好看,謝謝果陀的《淡水小鎮》。

《淡水小鎮》

演出|果陀劇場
時間|2014/06/21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齣戲當中諸多美中不足的部分,就是主、配角間的能量失衡,飾演艾茉莉與陳少威的蔡燦得、李沛旭,演出經驗固然豐厚,也不能說沒有掌握到角色的核心本質,但因為其餘演員的表現太過出色,演出能量有股被壓著走的感覺。(郝妮爾)
6月
24
2014
廿世紀初期的美國小鎮,作為標準的「我們的鎮」(Our Town),其實是個貨真價實的獨特小鎮。果陀劇場其實是揭下了美國這個「我們的」(誰是我們?)小鎮的面具,換上一張我們的(臺灣的?)小鎮臉孔,應該不是太偏離原著的改編。(汪俊彥)
6月
19
2014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