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的再想像《淡水小鎮》
7月
10
2014
淡水小鎮(果陀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40次瀏覽
鍾逸瑩(上班族)

第一次接觸《小鎮》是在大四時課堂需要,所以閱讀了原著劇本的翻譯本,多年以來一直期盼能看到此戲在舞台上搬演,雖一直有印象果陀曾改編過此劇,卻一直沒有機會看現場表演,這次總算得償所願。

看的過程,一面享受舞台上的演出一面比對我腦海中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小鎮》(Our Town),果陀的小鎮不斷地在《小鎮》與《淡水小鎮》中來回穿梭,時而相同時而相異,但卻連結的相當巧妙。

原著裡的舞台背景應是相當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淡水小鎮》的舞台已算是相當精簡,但或許是想加深台灣觀眾的在地情感而在背景強調了淡水風情、地理、歷史,以及突顯生命、時間的循環流轉,在舞台上出現了圓形舞台,其實這些在原著裡都不是必要的設置。

演員的表演上,果陀仍延續了懷爾德受東方戲劇的影響而運用在《小鎮》(Our Town)的手法,演員表演無道具無明確搭景,台上僅有兩桌六椅,其餘皆看演員的功力;這樣的表演方式,也確實使觀者在看表演時更專注於演員與故事的本身,而《淡水小鎮》演員們沒有讓我失望。

一開始知道舞台監督是由曹啟泰飾演時,心裡其實有些疑慮,但他一開口說了第一句台詞後我就放下了心中大石安心的看戲了。舞台監督時而親切的介紹小鎮、時而搞笑的提供有獎徵答,又甚至在劇中客串演出卻不會讓觀者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妙語如珠帶動了整齣戲的氣氛算是徹底展現了舞台監督在此劇裡多功能的特點。

在最後一幕時,舞台監督有別於前面兩幕顯得相當沉默,一開始會認為這是曹啟泰在此劇裡的失誤,但後來經過了一些思緒反覆的回憶、重啓,卻讓人覺得這樣的沉默是有必要的,死亡本身,一直以來都叫人無話可說,既然如此那舞台監督又怎麼可能不沉默呢?

淡水小鎮裡的居民隨著舞台監督的台詞被隨意地轉換了時空,但在不同時空裡,演員年紀、情境裡的變換卻十分流暢,不會有時空都改變了,演員還留在別的時空裡沒有過來的感覺。

早在一開始就知道《淡水小鎮》是一齣非常平淡弄不好可能會相當悶的戲,但果陀將此戲處理的很好,雖然平淡卻不至於沉悶,甚至在最後一幕非常的動人。

看完了《淡水小鎮》雖然覺得很好看,但卻覺得這不是《小鎮》,而是從《小鎮》生出來的另一個小鎮,是導演對原著的再想像(不說再詮釋是認為導演並沒有重新解釋原著,而是跟隨原著的宗旨),或者說,這就是改編者心中的《小鎮》,也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小鎮吧!不過原著想表達的思想,我想在《淡水小鎮》裡有被忠實表達了。

最後,我永遠也忘不了艾茉莉回到十歲生日母親擁抱她時我為艾茉莉留下的眼淚。母親的懷抱是那樣的溫暖,但對她來說卻再也沒有意義了。我也忘不了艾茉莉最後痛徹心扉的問:「……他們都知道嗎?」。《淡水小鎮》是一齣會讓我在演員都謝幕了,卻還是得讓我拼命忍住淚水的戲,很好看,謝謝果陀的《淡水小鎮》。

《淡水小鎮》

演出|果陀劇場
時間|2014/06/21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齣戲當中諸多美中不足的部分,就是主、配角間的能量失衡,飾演艾茉莉與陳少威的蔡燦得、李沛旭,演出經驗固然豐厚,也不能說沒有掌握到角色的核心本質,但因為其餘演員的表現太過出色,演出能量有股被壓著走的感覺。(郝妮爾)
6月
24
2014
廿世紀初期的美國小鎮,作為標準的「我們的鎮」(Our Town),其實是個貨真價實的獨特小鎮。果陀劇場其實是揭下了美國這個「我們的」(誰是我們?)小鎮的面具,換上一張我們的(臺灣的?)小鎮臉孔,應該不是太偏離原著的改編。(汪俊彥)
6月
19
201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