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小鎮》是在大四時課堂需要,所以閱讀了原著劇本的翻譯本,多年以來一直期盼能看到此戲在舞台上搬演,雖一直有印象果陀曾改編過此劇,卻一直沒有機會看現場表演,這次總算得償所願。
看的過程,一面享受舞台上的演出一面比對我腦海中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小鎮》(Our Town),果陀的小鎮不斷地在《小鎮》與《淡水小鎮》中來回穿梭,時而相同時而相異,但卻連結的相當巧妙。
原著裡的舞台背景應是相當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淡水小鎮》的舞台已算是相當精簡,但或許是想加深台灣觀眾的在地情感而在背景強調了淡水風情、地理、歷史,以及突顯生命、時間的循環流轉,在舞台上出現了圓形舞台,其實這些在原著裡都不是必要的設置。
演員的表演上,果陀仍延續了懷爾德受東方戲劇的影響而運用在《小鎮》(Our Town)的手法,演員表演無道具無明確搭景,台上僅有兩桌六椅,其餘皆看演員的功力;這樣的表演方式,也確實使觀者在看表演時更專注於演員與故事的本身,而《淡水小鎮》演員們沒有讓我失望。
一開始知道舞台監督是由曹啟泰飾演時,心裡其實有些疑慮,但他一開口說了第一句台詞後我就放下了心中大石安心的看戲了。舞台監督時而親切的介紹小鎮、時而搞笑的提供有獎徵答,又甚至在劇中客串演出卻不會讓觀者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妙語如珠帶動了整齣戲的氣氛算是徹底展現了舞台監督在此劇裡多功能的特點。
在最後一幕時,舞台監督有別於前面兩幕顯得相當沉默,一開始會認為這是曹啟泰在此劇裡的失誤,但後來經過了一些思緒反覆的回憶、重啓,卻讓人覺得這樣的沉默是有必要的,死亡本身,一直以來都叫人無話可說,既然如此那舞台監督又怎麼可能不沉默呢?
淡水小鎮裡的居民隨著舞台監督的台詞被隨意地轉換了時空,但在不同時空裡,演員年紀、情境裡的變換卻十分流暢,不會有時空都改變了,演員還留在別的時空裡沒有過來的感覺。
早在一開始就知道《淡水小鎮》是一齣非常平淡弄不好可能會相當悶的戲,但果陀將此戲處理的很好,雖然平淡卻不至於沉悶,甚至在最後一幕非常的動人。
看完了《淡水小鎮》雖然覺得很好看,但卻覺得這不是《小鎮》,而是從《小鎮》生出來的另一個小鎮,是導演對原著的再想像(不說再詮釋是認為導演並沒有重新解釋原著,而是跟隨原著的宗旨),或者說,這就是改編者心中的《小鎮》,也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小鎮吧!不過原著想表達的思想,我想在《淡水小鎮》裡有被忠實表達了。
最後,我永遠也忘不了艾茉莉回到十歲生日母親擁抱她時我為艾茉莉留下的眼淚。母親的懷抱是那樣的溫暖,但對她來說卻再也沒有意義了。我也忘不了艾茉莉最後痛徹心扉的問:「……他們都知道嗎?」。《淡水小鎮》是一齣會讓我在演員都謝幕了,卻還是得讓我拼命忍住淚水的戲,很好看,謝謝果陀的《淡水小鎮》。
《淡水小鎮》
演出|果陀劇場
時間|2014/06/21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