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撇仔翻作新戲曲《楊老五與小泡菜》
4月
09
2012
楊老五與小泡菜(元和劇子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2次瀏覽
黃佳文

「古典新詮」是當前戲曲演出的慣見手法,但更多時候能激盪超乎常人想像的火花,有誰能預料晚清冤獄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會在現代以《楊老五與小泡菜》的面貌見世。當然,這部劇作只是取其「旨趣」另行闡發,並無意為楊乃武、小白菜翻案平冤,且編劇李易修已將此劇定調為「胡撇音樂劇」,承襲「胡撇仔戲」的拼貼精神以開創我們所未知的異想世界。

故事從三位囚犯流轉監牢說起,彼此有心無意的對話揭開了一個「編劇」的荒謬故事,劇中的「編劇」編創了《楊老五與小泡菜》的電視劇劇本,觀眾反映叫好卻也造成真實世界發生與劇情故事相仿的命案,導致「編劇」鋃鐺入獄。沒來由犯司法的「編劇」豈能料知寫個劇本會動地驚天?三個罪犯的對話,神趣地重回《楊老五與小泡菜》劇中的犯罪現場,三位演員忙碌地扮演大灌腸、灌腸母、仵作、知縣、楊老五、小泡菜等人,羅織了戲中戲、案外案,接連的翻案卻翻出了司法審判的疑慮與黑暗;當然,這不表示現代社會的司法缺乏公信,只是很深沉地揭示臺灣的法界現況,甚至諷刺未經審慎檢察,讓冤案纏訟多時的慘例。

全劇在主題精神與思想內涵上投注了不少心力,將司法體制、生命人權、警治政風、媒體素養、性別關係等議題融入劇中,戲裡的三位囚犯道出不白之冤或不平之鳴,戲中戲內的諸多人物則竭力諧趣調笑不公、不義、不明、不白的社會,平凡的小人物只能照著掌權者所定的規矩生活,就如同演員只能順從「編劇」擺布(林朝緒在劇中數次回應為何又是他挨打,也反映了在戲裡只能接受不得反對的實況)。故事貌似朝向「編劇」的安排而發展,實際上卻早已不如預期,三位演員趕演多種角色,其實打破了角色的人物關係,三位演員早已入戲甚深,使得劇中人物性格的形塑與詮釋屢屢不同,徹底發揮戲曲僅供「代言」的特質,藉每個人的對話重新拼湊、還原真相。

傳統戲曲在「承傳統、創新局」的聲浪下已有不少「創舉」,但《楊老五與小泡菜》的表現手法極具奇思妙想,企圖讓歌仔戲的傳統與時尚風貌同步呈現。嚴格來看,這部戲不能視之為歌仔戲或「胡撇仔戲」,可視為具有「胡撇仔」精神的歌舞劇,劇中的音樂結合傳統和西洋器樂,共同譜就搖滾版的新潮曲調,唱出對人生與社會的不滿與批判,Rock的混合形式也造就音樂的變異創新。

憑藉李珞晴、林朝緒和周岑頤三位坐科扎實的演員表現,為本劇增色不少,融腳步、手路和身段動作於歌舞之中,擺脫虛擬、象徵程式的拘束而頗具變形律動,尤其小泡菜受刑銬問、被脅迫賣淫等情節,三位演員展現扎實的武功,唱跳武打仍不忘取悅觀眾,著實令在場觀眾歡笑而拍手叫好。但值得擔憂的是,全劇使演員疲於奔命,十足考驗演員的體力、耐力及注意力,由於劇情因時空交錯而顯緊湊,使得演員在某些動作上有些小缺失,如林朝緒騰躍躺在桌椅上稍有閃失而不成、周岑頤舞動水袖稍嫌纏誤,這樣一部操勞的作品,也見得「編劇」之外的演員是多麼地辛苦。

值得欽敬的是,罕有檢場能融入戲劇之中,而且翻身、劈腿也十分到位,融貫於整場演出,不會讓人感到有局外人攪和,導演統籌得相當和諧。

舞臺設計暗藏玄機,得以讓演出的道具靈活取用,增加戲劇的流暢性。燈光設計亦別具巧思,透過光影呈現牢房既簡約又明顯。服裝設計則讓人明確感受到非真實的存在,讓演員套上不同花樣的造型服裝即能扮演該角色。

但全劇在音樂及音效的配合上仍有調整空間,全劇一開始刻意在誦唸聲中,提醒觀眾用心「聽」出端倪,緊接著就傳來群眾叫囂與記者採訪的聲效。但既然要做出這樣的效果,擬真程度還有待增強,記者現場報導可再多一點聲音上的情緒、語速變化,群眾叫囂聲音當中亦能有齊呼口號的抗議訴求,些微的變化能讓音效的處理更具有引人入戲的效果。

音樂方面則須考量場地回音問題的排除,且傳統與西洋器樂彼此交錯,已非和諧搭配反倒有互相干擾的狀況,尤其傳統器樂的聲音常被掩蓋,更使「變調」的傳聲欠了些韻味。聲音方面的干擾也使得字幕呈現的時機未能適時掌握,實有調整的空間。

「元和劇子」創團未久,但三位演員在劇中穿梭扮演十二個角色,角色混雜、時空交錯,稍一不留神便覺混亂,對演員及觀眾皆是如此,需要定睛凝神費思量。劇情結構上,上半場的情節冷熱調度適宜,調弄的成份頗多,到下半場則略感乏力,劇情結局快速得讓人不明就裡,若一併考量演員體能負荷、道具擺設、服裝換穿等狀況,稍加修改或可取得各場次的平衡,而不致使上半場精銳盡出、下半場後繼無力。

整體而言,編、導、演盡善盡美,或許我們視之為「胡撇仔」的風格,但就二旦一丑的安排來看,也是「老歌仔戲」踏謠調弄的組合,透過文化拼貼讓整齣戲穿梭時空,以娛樂為旨趣,是一部難能可貴的鬧劇。但讓人感到擔憂的是,當觀眾領略到這部戲的趣味時,是否會減少思考,而削弱了社會批判的意識,值得留意。

《楊老五與小泡菜》

演出|元和劇子
時間|2012/03/30 19:30
地點|臺北市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東3館烏梅酒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楊老五與小泡菜》近三小時的演出,表演創新卻缺乏內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元和劇子首次的創團作品創新的精神仍然值得鼓勵,可以看出三位戲曲演員欲將自身傳統藝術與社會議題進行創新創作的努力。(陳維柔)
5月
02
2012
真正埋伏在劇本文本裡的,毋寧是揭示司法不公、不平等婚配、男男相戀等極具現代意識的潛文本,只是,很可惜的,這個伏流並沒有被凸顯;儘管導演手法上強調翻新,刻意Kuso化,最終仍不免留於表相,無法勾掘更深刻集中的題旨。(紀慧玲)
4月
06
2012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