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或漏闕的詮釋《楊老五與小泡菜》
4月
06
2012
楊老五與小泡菜(元和劇子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8次瀏覽
紀慧玲

《楊老五與小泡菜》是齣偽推理劇,藉著被關在同一牢房裡的三位人犯,彼此之間的問答,狀似誘引觀眾去尋思其中一位編劇人犯描述的某公園裡的命案為另一位人犯所為,同時藉編劇人犯之口以「戲中戲」形式再現《楊乃武與小白菜》此一清末命案的部分來龍去脈。但這都只是框架。真正埋伏在劇本文本裡的,毋寧是揭示司法不公、不平等婚配、男男相戀等極具現代意識的潛文本,只是,很可惜的,這個伏流並沒有被凸顯;儘管導演手法上強調翻新,刻意Kuso化,最終仍不免留於表相,無法勾掘更深刻集中的題旨。

編劇李易修的原劇名《胡撇音樂劇:泡菜冤─黑牢啟示錄》,獲得今年台北文學獎舞台劇本優等獎,《楊老五與小泡菜》上演之際,似來不及以此為宣傳重點,但導演(同時也是主要演員)李珞晴緊緊抓住了胡撇仔精神,復貼上Kuso標語,更藉著半丑化的妝扮、視覺符號,讓此劇多少以「搞笑」的可能,吸引了觀眾注意。

全劇的舞台概念、導演手法的確是創新的。華山文創園區烏梅酒廠偌大空間拉出長幅三面式舞台,僅僅只有三名演員(加上三名黑衣撿場),扮演十二個角色。幕與幕之間,負責轉換角色身分的,多半由黑衣人移動牢車、敘事時間停頓、演員換裝等等手法完成。觀眾可以接受這類轉換,表演也饒富趣味,只是,全劇分做三場,各場比重卻不均,每一幕卻又似等分,節奏也一致,長達二個多小時的戲並無明顯高潮,就算觀眾猶記得戲一開始的「推理」引子,進行到一半時,這個初始的線索大概就被拋諸腦後,戲也難免呈現些許滯怠。

三個囚犯,彼此之間似有干連,但推理畢竟不如「戲中戲」明確。全劇的重點仍在重寫《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編劇一開始就設定現代場景,OS聲音傳出「司法改革」、「廢死聯盟」、「受刑人保護聯盟」簇擁著人犯上場;小白菜被屈打成招後一番告白,揭露她是被賣與「大灌腸」的外籍配偶;疑被毒死的大灌腸與楊老五陰陽對質,才發覺兩人之間頗有曖昧,喜愛「南風」。這些出人意表的「翻案」讓人驚喜,也為表演平添「亂入」的可能。但,這些極隱諱卻又具高度戲劇張力的段落,只在演員話語間輕輕流過,導演處理最多的仍是戲曲表演程式的運用,以及景與景之間如何切換。不處理這些「爆點」,是導演刻意迴避?或解讀上的差異?不得而知,只是,這一齣「老戲新編」如果只在創造結構上的新異觀點,而未能深入玩味其箇中伏筆,對筆者而言實是遺憾。

如果正面看待表演、導演上的創新,對元和劇子這個新成立的劇團,仍應給予大大掌聲,不論國台語、歌仔調與POP、多重角色,彼此之間的轉換都極賣力,給了觀眾極豐富的觀賞趣味。但舞台設計,或說演出場地的選擇,則或有商榷餘地。雖說三面舞台,但表演多數仍以鏡框式單面為主,過大的舞台使得場景、角色轉換時必須借助檢場,一來拖緩了演出節奏,再者,空間對於角色轉換其實無關緊要,假設演出換成在黑盒子劇場裡進行,演員一翻身,套上另一件衣服,轉換表演,戲立刻照樣可以接下去,因為導演使用的也不過就是戲曲的「空台」,一切皆虛擬化,反而是可用之大用,且更能凝聚表演,讓觀眾吸睛。

《楊老五與小泡菜》是一次新穎題材與嘗試,創團的決心昭昭可鑑。最後,狗尾續貂要說的是,這戲與道佛、觀心關係不大,勉強加入「心靈」元素或許是創作群另一種解讀與期許,但人性不在乎善惡明暗,更無須迴避異色情慾,然也?非也?劇場需要的是揭露,而非度化。

《楊老五與小泡菜》

演出|元和劇子
時間|2012/04/01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東3館烏梅酒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楊老五與小泡菜》近三小時的演出,表演創新卻缺乏內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元和劇子首次的創團作品創新的精神仍然值得鼓勵,可以看出三位戲曲演員欲將自身傳統藝術與社會議題進行創新創作的努力。(陳維柔)
5月
02
2012
憑藉李珞晴、林朝緒和周岑頤三位坐科扎實的演員表現,為本劇增色不少,融腳步、手路和身段動作於歌舞之中,擺脫虛擬、象徵程式的拘束而頗具變形律動,尤其小泡菜受刑銬問、被脅迫賣淫等情節,三位演員展現扎實的武功,唱跳武打仍不忘取悅觀眾,著實令在場觀眾歡笑而拍手叫好。(黃佳文)
4月
09
2012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