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的保羅《油漆未乾》
6月
05
2017
油漆未乾(復興高中戲劇班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94次瀏覽
涂東寧(文字工作者)

在我老家的房間裡,掛了一張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複製畫《畫畫的保羅》(Paul dessinant,1923)。小時候的回憶即是邊聽著枕邊故事,餘光一邊瞄著保羅。經年累月下來,保羅於是成為一種召喚物,每每憶及此畫,想的第一個是,嘿,你知道,其實畢卡索也不全然只畫那些奇形怪狀;其它更多意義是童年,是家庭,是愛,是喜愛塗鴉亂畫的我與保羅的互文。

當關尼(古曼筠飾)看著掛在床頭的肖像畫,看著古石橋,看著玉米田,看著紅穀倉,一如麥穗之於狐狸,那種種召喚物之於關尼總是與克里斯賓共度的日子。所謂藝術不需要什麼高明的見解,能從生活有所感召,自回憶有所體悟者,即是藝術。就算是被克里斯賓評為「對藝術的見解就和下等生物一樣」的哈格醫生(陳緯軒飾),也還有自生活、自回憶感召美的能力,從他在客廳壁爐上掛著女兒艾達(黃詩淳飾)於克里斯賓的畫作背後的塗鴉可見一般。看看哈格醫生!他甚至能說出像「我們現在有兩個關尼了,一個是真的的,另外一個是畫上的——」這種話!只可惜他的心靈到底無法企及他偶然道出的真理,整個人反全給物質利益蒙蔽了。這樣的感召,我們還能在小情侶蘇珊(高庭芝飾)與布魯斯(徐繹展飾)的組合見到:布魯斯為蘇珊與艾達畫了張像,哈格太太(林冠君飾)視之為土芥扔進壁爐裡。這場戲實在有些惡趣味,我很清楚的能在觀眾席看到布魯斯畫的肖像,那畫技實在還比不上國小女生畫的公主圖。怪不得哈格太太要扔火爐裡,我心裡想,怪不得反對他們結婚。但你也沒法怪蘇珊品味差,那畫可是愛情加持過的。

無論懦弱貪財的哈格醫生,或強勢虛偽的哈格太太,又或自倫敦來的客人達倫、旦文波、羅森(許元和、鄭雲生、黃旭鴻飾),都詮釋得到位且極富特色,加以精緻溫暖的舞台設計,走進劇場恍若時光穿梭,配合悠揚的古典樂,很好地呈現一個1930年代歐洲世界的氛圍。演員很好的抓著節奏,哈格醫生尤其辛苦,又是扮醜又是發動情節者,總之,70分鐘的戲像一場恰如其分的美夢。

我喜歡蘇珊與但文波互動的那場戲,在看到哈格醫生回家後緊張而困窘的藏起布魯斯的畫,實在可愛。一來它展現了整齣戲明快而活潑的調性。二者又回扣到整齣戲的主題,不為外人所參透、與個人連結而發酵的、回憶的、藝術的秘密。三、這又給我想到,好在蘇珊沒給旦文波這位藝評人見布魯斯為她畫的肖像,如此旦文波還會想見見這位年輕人嗎?請容我對那畫一提再提,由於它和整個精緻寫實的舞台調性相差太大,這衝擊反而使那畫與我,在這短短的演出時間裡產生連結,它成為一個實實在在與我生命連結的召喚物。

說到舞台,正由於其搭置精美——鉅細靡遺的程度到桌上的小西點、文具組備齊無缺,乃至克里斯賓的那些畫:古石橋、玉米田、關尼肖像呈現的質感在在令人驚豔(除了布魯斯畫的肖像)——,反而後來哈格一家用餐的一場戲,盤面無食,眾人默默的嚼著空氣的場景有些違和古怪。倘若能看見一個中產家庭用的一餐也許更好一點,也許從中更能窺見何以他們汲汲營營就這麼想與藝術掛勾、攀附上流階層的緣由。

劇末,一夥人總算見到藏在關尼箱子裡克里斯賓的畫作,燈光收束,聚焦於他們頂上,他們合音唱起一首聖歌,宛若還有天使在旁盤旋著。這是所有人緊繃的情緒噴發的一刻,他們將各自的生命,也許慾念,也許悲憤之情,或對藝術純粹崇高的激賞與愛層層潑灑在克里斯賓的畫上。意義不斷在舊作中誕生,油漆未乾,色彩背後盡是人世間的無常荒謬。

《油漆未乾》

演出|復興高中戲劇班
時間|2017/05/17 19:00
地點|復興高中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