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族群與表演形式的交融——《關》
5月
27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32次瀏覽

蔡沛安(國立成功大學戲劇碩士學位學程)


《關》是今年首次舉辦的「六堆庄頭劇場」當中的其中一部作品。此劇以族群關係為故事核心,講述來自大路關的生意人阿和與其妻春蘭、台灣作家鍾理和與其妻鍾台妹遇到的生命關卡,以及對家鄉的深情。在手法上,透過兩對夫妻的穿越,在時空交錯中帶著觀眾回顧水患歷史、原客族群的交流、石獅公的信仰。編導在感言中皆提及「關」的匯聚意涵,這部作品確實做到了匯聚的功能:在情節上有時空的交融;在意義上有族群的交融;在表演上則有戲劇、舞蹈、歌唱三種形式的交融。

戲劇、舞蹈、歌唱在此劇中是並重的。劇中男主角阿和、鍾理和皆由彭浩秦飾演;女主角春蘭、鍾台妹皆由吳奕蓉飾演,由於情節中有時空穿越的設計,因此演員須演繹不同角色,兩位演員大多採用寫實的表演方式,並將角色的轉換呈現到位。至於大自然或是神祇角色,則以舞蹈或歌謠方式呈現,如石獅公由陳福榮出演、河流領舞由陳宜君擔任,兩位舞者以紮實且深具美感的肢體,來演繹劇中的非人角色,「河母」則由桑梅絹演出,用歌謠呈現河水與自然的力量。部分角色與群眾演員由在地素人出演,也是此劇的特色。較可惜的地方在於語言,全劇主要以客語演出,必要時因角色需求加入少量華語及日語,但在演繹原住民族時,卻以華語演出。雖然能夠理解有觀眾聽懂與否以及受眾族群的考量,呈現起來還是稍嫌突兀。

《關》一劇在舞台方面較簡約,除了石獅公像以及一台推車,並沒有大型布景,反倒是演員手持小道具非常多,而道具的使用確實幫助了素人演員在表演上的發揮,在多位演員同時出場時,也容易營造熱鬧氛圍。至於燈光,由於演出場地位於室外、下午天色明亮,並未呈現出太多效果,不過演出期間天氣陰雨不定的狀態,巧合地與劇本相融在一起。在服裝上,鮮明的色彩與設計凸顯出了各角色所屬的族群,非人角色的服裝以同色系布料拼接,具有特色、在視覺上也很豐富。音樂部分,由大恭老師創作並現場演奏的音樂與劇情契合,成功烘托了整個演出。另外,以人聲演唱的山歌與歌謠,都具有相當大的穿透力與感染力,是我認為此劇很精采的部分。

此劇在觀演關係上很特別。由於演出場地並不在典型的劇場空間,而是在六堆客庄的幾個定點進行演出,觀眾多為當地居民,加上演出前還安排了文化體驗活動,形成一種互動性很高的「套裝行程」。我觀看的場次位於六堆忠義祠的天井,觀眾在演出中不但與表演者距離非常近,角色也會與觀眾互動,在開放式的空間可不時聽到鄉親們的談話聲與小朋友的提問,就像在廟埕看野台戲般,氣氛歡樂且共融。

整體而言,《關》這部作品簡單而短小,若放到典型的演出空間中,或許不會讓我感到出彩,但作為一部深入社區以及探索自身族群故事的作品,我認為表現良好。主創團隊無論在與當地素人演員或是觀眾的交流上,都感覺得出下了不少工夫,彼此真誠相待讓演出多了一份故事以外的溫暖。若是往後台灣各地有更多這樣的演出製作計畫,想必民眾對表演藝術的興趣和認識會有顯著的提升,對此我樂觀看待,期許「六堆庄頭劇場」未來繼續舉辦,並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關》

演出|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Dancecology
時間|2022/05/01 15:00
地點|屏東竹田六堆忠義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