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離家書與家族史後的諭示《天諭之徒》
9月
03
2021
天諭之徒(長義閣掌中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3次瀏覽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2021年2月時,長義閣掌中劇團推出《掌中家書.朱一貴》(以下簡稱《掌中家書》)一劇,透過將布袋戲與現代戲劇結合,訴說朱一貴故事對長義閣家族史、以及在臺灣史上的意義,同時也有為布袋戲的表演形式打開新局的意義。

《掌中家書》的多層結構敘事,較明顯的其中兩條為:以現代戲劇呈現的長義閣家族史,與以布袋戲呈現的朱一貴故事,兩條敘事線相互結合對照,點出劇中「阿公與朱一貴都是同一種人」的情感投射。至於劇中作為引子的禁戲〈林沖夜奔〉,則隱微地以「戲中戲中戲」的第三條敘事結構,作為對抗時局禁錮的背景與生命張力。

演出半年後,長義閣則將其中現代戲劇的內容抽離、修編為本次推出的《天諭之徒》,將敘事內容更聚焦於朱一貴在「天命」所趨下,從發跡至敗亡的歷程。從內容而言,《天諭之徒》只對《掌中家書》中朱一貴的部分進行細部修整、並無大幅改動;從主題而論,則有從家族史轉向討論「天命」之於朱一貴做為「人」的影響力;從演出效果來說,對於在《掌中家書》身兼戲劇演員的藝師來說,《天諭之徒》的修編,或能更專注地在偶戲表演上,觀眾亦可免於布袋戲與現代戲劇在同一表演空間中,兩種演出形式相互輔助、卻也彼此競逐的感受。

從劇名來看,朱一貴的發跡是「天諭」:編劇刪去了原《掌中家書》王玉全委託和尚宣傳朱一貴帶天命一段,僅留下和尚對群眾宣傳,與王玉全求卦得「一貴為王」的藏頭詩兩段情節,使「天命」成為人造時勢的「人為」結果,而真正的「天命」——即第五場憶往中提到幼時曾得指點必須離群索居、否則將帶來災難——反遭埋沒。真實天命的隱沒、與人造的天命被揚升,進而強化朱一貴起義不僅是群眾擁立的黃袍加身、更具有稱王的「正當性」。此正當性亦區隔引子〈林沖夜奔〉為時勢所逼、奔上梁山的主題,更為此劇之反諷天命留下伏筆。

朱一貴稱王,看似是天命,實為人造時勢與個人選擇所趨,此事對群眾而言是英雄,對政府而言是流寇。此種雙重特質,實質上與〈林沖夜奔〉等《水滸傳》梁山好漢並無區別,且最終迎來的都是悲劇——此點從朱一貴敗亡,並對王玉全從不說完《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的故事感到遺憾,王玉全則點出兩個故事都是觀眾不喜歡的悲劇可知。因此編劇將〈林沖夜奔〉做為《天諭之徒》的引子,從表面上來看,是對只看到前半齣〈林沖夜奔〉的劇中人指出朱一貴與林沖雖都是反抗者,但前者卻更帶有天命所示的正當性,可為群眾所追隨;對於劇外的觀眾認知的《水滸傳》結局、與演出所呈現的內容來說,則同是時勢造英雄,以及選擇後難以回頭的喟嘆與惋惜。

此外,《天諭之徒》修編後的主題移轉,不僅使敘事主線更為聚焦,同時也令《掌中家書》未能找到適當的對照處的朱一貴與阿春、吳外與花姐此兩組的情感,較可得到妥適的安置處。在《掌中家書》中,由於家族史與朱一貴生命史的兩條敘事線綰合為劇中的大脈絡,人物情愛的部分僅能成為點綴式的柔情轉折、或是劇中的笑料。

但《天諭之徒》在抽離做為前提的家族史後,儘管兩組人物的情感鋪陳內容不變,卻反而能夠使抗爭與情愛經由人物在生命中的無數選擇被結合,諸如朱一貴為何選擇接納阿春、為何選擇與阿春母子生死別離的結局;做為對照組的吳外與花姐,雖是插科打諢的甘草角色,但打鬧中逐漸看見彼此真心、且一前一後希望在陰間相會而赴死。兩組人物雖然在愛情的表述方法與命運結局各不相同,但這當中卻是經過人物有意無意的選擇而形成的對照性結局,表現出在亂世衝突中,不同性格與身分的人如何表述他們的情愛。

以作意來說,朱一貴故事之於長義閣,是相當重要的故事主題。從1997年《南臺灣風雲錄:鴨母王魂斷六腳溝尾寮》以悲劇英雄的形象塑造朱一貴的形象,到2021年《掌中家書》以朱一貴故事對家族史與臺灣史的重大意義,再至《天諭之徒》以「天命/人為」的諷喻角度來看朱一貴稱王的過程。

重說故事,是對前輩的致敬,也是從不同時代的角度與方法重新詮釋故事。

《天諭之徒》雖然以「天命」做為命題,但敘事當中,卻無不呈現出人為的操作與選擇,除是反諷天命的不可違逆外、更諭示所有的一切都是人所選擇的——無論是選擇走上沒人走過的路、或是選擇走下人生的戲台皆是。此種詮釋角度,也是長義閣對朱一貴故事的再次翻新,從而闡釋「命由己造」的意涵。

《天諭之徒》

演出|長義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1/08/28 19:30
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
整體而言,本劇仍不失為一次成功的改編,不但貼近傳統歌仔戲的大眾口味,也為本土劇團示範將來跨國合製、或深化表演語境的可行路徑。
6月
12
2025
或許因為有《鏢客》珠玉在前,才顯得《錦衣》略為遜色。然而以豫劇團創團七十年的歷程而言,《錦衣》與《鏢客》開啟了文戲以外的另一條新路徑,以共同宇宙建構了架空的武俠世界,各式武器的運用也相當多樣化、別開生面。
6月
11
2025
雖然與《鏢客》相比,少了一點驚喜,在虛實結合與角色塑造上也還有提升空間。但本劇解開了上一部作品中駱成身上的謎團,也為下一階段的篇章埋下伏筆,成功達成承上啟下的關鍵任務。
6月
10
2025
筆者雖為謝幕時全體演員喊出「蘭陽戲劇團,傳承百年歌仔戲」而感動,但也不禁思考,若傳承僅停留在演員技藝,無法從製作面嘗試更多可能性,不但成效有限,亦非長遠之計。
6月
04
2025
當所有雲波詭譎的政治事件,簡化為精衛鳥內心世界中與汪精衛(李家德飾)的一問一答,藉此解放這齣戲形式與創作的侷限。精衛鳥有如引路人一般,透過探問,一步步帶領觀眾逼近汪精衛的幽微內心。
5月
29
2025
國光劇團與翃舞製作的跨界演出《精衛》,除了延續王安祈一貫文學劇場風格,也藉由舞蹈與武戲身體的交織,開啟了以京劇之「身」為戲曲寫「意」的新風貌。
5月
29
2025
《水淹台北城》乍見異色,它是雨霧雲洪,如未定義的水氣聚生,開闢出一條前進之路。歌仔戲和現代劇場的論證,植入歌仔戲歷史的仿擬轉化,做出歌仔戲未來的申論。
5月
27
2025
《錦衣》在編導與舞台美學的整合上亦展現高度製作水準。武打場面設計精巧,轉場節奏明快流暢,燈光與場景亦有效區分夢境與現實,具體呈現角色的內心狀態與意識流動。
5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