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版的大音樂劇《阿伊達》
5月
21
2012
阿伊達(寬宏藝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04次瀏覽
鴻鴻

寬宏藝術工作室

在台灣看到的「原版」百老匯音樂劇,往往是為了巡迴方便的縮減版。載著東尼獎四項得獎光環,在問世13年後終於抵台演出的《阿伊達》也不例外。我們會發現這齣戲並未隨著時間而長大,反而縮小了。

經典改編有兩個入手的方式。一種是音樂與文本不動,導演在視覺調度、演員在角色詮釋上,加入新觀點;另一種則是直接改編文本,賦予當代語言和觀念。《阿伊達》更過火,乾脆連音樂也全盤重寫。這個與羅茱同一套衝突模式的「仇家變情人」故事,有黃哲倫參與的百老匯改編,主要強項在於對美帝國強權的反思,並豐富了角色性格。

劇中的兩股勢力:非洲的努比亞、埃及帝國,在新版中變成了黑人與白人之爭,讓觀眾立即聯想到非洲與美國、奴隸與殖民主的關聯。這製作順理成章起用大批黑人演員,也是美國社會轉型的鮮明表徵。兩位白人主角:公主安奈莉絲和將軍拉達梅斯,從語言到表演都活脫脫是美國當代年輕人。公主的角色塑造尤其成功,從一個注重外表的浮華少女,經歷愛情挫折後,領略了愛情的真正價值,成全了情敵,自己也挑起責任,轉成大人。相較之下,將軍角色的天真美國男孩形象,卻完全看不出他統率大軍、戰無不勝的領導能力與氣質。

全劇的歌詞淺白、入耳即化,可惜中文翻譯沿用國內CD歌詞翻譯的傳統,愛用成語以及修辭過度美化,對應現場的戲劇情境,往往覺得隔靴搔癢,凸顯了經紀公司的專業素養不足。幸而演員都能量十足,歌喉與情感層次豐富,保證了演出的基本品質。全劇從埃及文物的博物館展覽開始,視覺上相當有力,也明示了觀眾可以參與、可以認同的當代經驗。然而舞台或許是為了巡迴各中小型劇院之需,刻意縮小,即使放到台北國家劇院的大舞台上,也「漲」不回來。場上最多可達20位演員,卻全擠在深度只約五米的舞台上,騰挪困難。即使是簡單的二、三人感情戲,也嫌施展不開。雖然有一道狹窄的二樓陽台,可以把構圖往上延伸,但用到的機會不多。

空間的侷促,也讓許多場景的處理十分草率,例如阿伊達護送族人上船離開,拉達梅斯前來救援,與埃及人展開大戰,就演得像扮家家酒,更凸顯了這個製作以演唱為主,戲劇只是潦草應付的轉折交代。而獲得東尼獎的舞台設計與燈光設計,在這個簡單的製作裡,也委實看不出名堂來。──附帶一提,經紀公司還在宣傳上把「最佳舞台設計」誤為「最佳舞蹈設計」,媒體報導也以訛傳訛,觀眾若對號入座,看到全劇比較像擺pose的伴舞設計,恐怕更會大感失落。

最好是觀眾已經習慣,把巡迴到台灣的百老匯名劇當演唱會來聽。就怕也以訛傳訛,以為音樂劇都是這樣搞的,讓國內的原創音樂劇製作對劇場元素也習慣這麼馬馬虎虎,那就真的誤會大了。

《阿伊達》

演出|
時間|2012/05/17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整場演出聲樂家幾乎是無間斷地接續出場,從他們的如同真光般的歌聲、樸質無華的音樂詮釋、充滿戲感與韻律的肢體呈現,和充滿情緒地交替的轉場,使得這整場音樂會的聲聲與步步,都真摯地走在馬勒的音樂哲思之中。
8月
27
2025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