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傳統參透人性《半羽》
10月
16
2016
半羽(悟遠劇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52次瀏覽
黃子建(銘傳大學學生)

悟遠劇坊《半羽》運用了傳統歌仔戲,結合創新的元素,新穎的主題,讓人看見不同的歌仔戲。除了對傳統戲曲的突破,音樂改編了傳統的曲調,熟悉卻又陌生的音律;布景上,運用科技,加入多媒體素材,跟著劇情更快使觀眾進入劇中。除了傳統的歌仔戲身段,增加了現代舞、特技等等,闡述心理層面的糾結,將抽象具象化,也使觀眾容易進入劇情。

序場用藝術手法交代了繁雜的細節,分區塊顯示出不同氛圍,天凰地鳳的無奈、坤伯的自愧、萬花樓的燈紅酒綠、人們對於他人秘密的好奇卻不敢輕易窺探,在序場已做了完整的解釋。

主角天凰、地鳳二角為一人,除了性別的不同,在個性上突破了性別刻板印象,天凰雖為男性,卻較柔弱,面對刺激,易受外在的衝擊,無法接受自我,在性別轉換時,抗拒改變,忽男忽女;反觀地鳳,在第二場的變化卻是一瞬,隨即要求一郎轉身,害怕被人看見自己無法接受的自己產生的篤定。天凰卻在眾人眼前忽男忽女的變化,而造成反差。

《半羽》的每個人都是殘缺的,管家坤伯因生理殘缺而有了心理殘缺,付出一切給予了自己的孩子,為了彌補自己認為的過錯,自卑而躲避過去,自責而費心費力,或許孩子只是想要一個真正的父親,要的只是個真相。

樂觀的一郎,不畏懼世人的眼光,遇到心儀之人,願意付出一切,一首《詩經‧衛風‧碩人》除了以碩人之姿形容地鳳美貌外,也為地鳳與坤伯的相認埋下伏筆,在坤伯面前雖然氣憤,但心中仍認定父親。一郎與地鳳和著【刀狼大調】,該曲氣勢磅礡,除了與先前的柔美相對映,亦暗指地鳳私遊在一陌生人面前全然的自我。【刀狼大調】末句,搭配二人動作,除了說明鳳凰山莊是禁地,非常人可入,亦指地鳳非常人不可輕易追求。

在傳統戲中,男女主角無論家世背景,定有著姣好外表、是善良正義之人,此次戲中,一郎、西施非傳統俊男美女,挑戰了觀眾,也道出無論外在每個人都有嚐愛情果實的權利。一郎與西施勇敢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忘卻朦朧所創造出的美感,得知真相後卻無法接受,心中完美的人不再完美,愛情是否存在。

蕭八音與坤伯是相同的父親,都用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孩子,免於受到任何的傷害,八音怕一郎被取笑而勸阻一郎前去萬花樓,坤伯怕天凰地鳳受外在刺激而將其關至閣樓,對於孩子的缺陷有著自責與憐惜,坤伯急於和地鳳解釋,而八音也害怕一郎受傷急忙安慰。

天凰地鳳的對話與互動,也成了該劇的亮點,由於不同靈魂,僅僅自憐,不愛自己,無法自我認同,這只是一種自憐。最後,天凰地鳳被舞者以水袖遮蓋住,也暗指著將自己關閉起來,戴上面具,把最真實的躲藏起來。在第六幕時,吊鋼絲,飛往遠處,為整劇留下似有若無的結局。

在結尾以留白的方式,給予觀眾一個想像的空間,卻也融合了傳統上的大團圓,降低了該劇的沉重感。

不同的劇碼、不同的表演方式,將不同的觀眾帶入劇場,悟遠劇坊為薪傳做了最好的示範,給傳統戲曲加入了新生命。

《半羽》

演出|悟遠劇坊
時間|2016/09/17 19:30
地點|宜蘭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