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的跨界佳作《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
10月
25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85次瀏覽

文 王照璵(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電視劇版《孟婆客棧》是唐美雲歌仔戲團(後簡稱唐團)在2021年推出的台灣首部結合歌仔戲與音樂劇的歌舞情境喜劇。【1】播出後頗受好評,翌年更獲得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創新獎」的肯定,可算是歌仔戲重回流行文化圈的一次成功試水。此次唐團打鐵趁熱推出劇場版的外傳作品《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後稱《冥星》)。除了鑽石三角(唐美雲、許秀年、小咪)外,還找回電視劇版的原班人馬(蔡振南、方馨、方宥心、許富凱)飾演客棧員工,更三度邀請唐文華加盟,陣容可謂豪華至極,除了回應粉絲的期待外,或許也有打造戲曲IP的企圖心。

故事敘述冥星歌劇團團長方素秋來到孟婆客棧住宿,成為等待轉世的貴客。【2】期間忽然密室失蹤,現場只留下一本「冥星雙飛俠」的劇本。根據現場狀況,研判方素秋應是閱讀過於入迷而進入了劇本世界。孟婆客棧老闆萬千帆(唐美雲飾)只好進入劇本中,要在時限之內帶她回冥界,由此開啟一場勇闖武俠世界的狂想之旅。與此同時,客棧員工也不斷追索方素秋的過去,她內心世界逐步鋪陳在觀眾面前,使觀眾能理解她的遺憾。到了故事最後,方素秋是否能及時回歸冥界?了卻遺憾轉世呢?

雖說《冥星》情節天馬行空,但核心上仍是一個家庭故事。近年來各種相愛相殺的家庭主題劇作,特別受到臺灣觀眾青睞,如《孤味》、《俗女養成記》、《勸世三姊妹》等,均是口碑票房雙收的佳作。而編劇陳健星尤其擅長此類題材,他《春櫻小姑》系列便是此類型的優秀作品。此次他以唐美雲家史為素材,將唐美雲的母親唐冰森化身為方素秋,由唐美雲飾演的萬千帆陪伴著她面對過往,為觀眾訴說一個面對遺憾的故事。眾所皆知,唐美雲與母親的情感深厚,套句現在流行的句式:《冥星雙飛俠》可以視為一封唐美雲寄給母親的情書。

在電視版的世界觀基礎上,《冥星》利用萬千帆和孟婆客棧員工的拯救行動,串連起冥界、劇本世界以及回憶三個時空。以「冥界」同時框住「回憶」、「劇中世界」,以「戲中戲」的結構展現了「花開三朵,共表一株」的敘事技巧。由等待投胎的老年方素秋(許秀年飾)、回憶中的少年方素秋(吳宜蓁飾)以及劇本世界裡的流星(曾玫萍飾)這三個劇中人共同交疊出完整的方素秋形象。

在回憶中,編劇用很日常的筆觸描繪方素秋的人生軌跡,沒有任何戲劇化的場面。無論是戲班生活的過往,還是與母親的糾葛情感,都由老年方素秋娓娓道來,配合著少年方素秋的演繹,情節雖然平淡,卻顯得格外細膩而真實。

相形之下,劇本世界的江湖則充滿了奇幻色彩,在這裡,方素秋化身為女主角流星:一個不滿父親武林盟主龍劍天(唐文華飾)不願傳承武功,於是憤而離家女扮男裝闖蕩江湖的女俠。本來按原作只要經過一番鬥智鬥勇,消滅魔教,就可以迎來父女相認的大團圓結局。卻因萬千帆的胡來,讓劇情走向完全失控,進而鬧出許多笑話,最後更陰錯陽差地成為一場悲劇。

兩段戲中戲,寫實與奇幻的參差對照,共同交映出親子間那又愛又怨的難解習題。雖說《冥星》最後仍收結於「愛,要及時」的主旨,但相較於一般作品強調「付出」,《冥星》提醒觀眾,「接受」其實也是一種愛的表現。故事最後,經歷一切的方素秋雖然放下了執著,但過往遺憾終究無法彌補。這也提醒著看戲的我們,我們都曾為人子女,也有不少人已為人父母,不要因為「彆扭」,在親子之間纍築起難以逾越的高牆。

豪華的演員陣容,固然可以吸引觀眾,但同時也為編、導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如何讓沒看過電視劇的觀眾能夠快速進入狀況?如何讓主要演員能有足夠的表現空間?如何調和戲曲與非戲曲演員的表演扞格?關於這些難題,編、導在技術層面交出一份幾近完美的成績單。

整體《冥星》的調性更接近音樂劇,一開始便以人物主題曲,快速地讓觀眾認識孟婆客棧員工。而拓展的時空,除了讓全劇可以容納更多有發揮空間的角色外,又為不同時空定義了相應的表演形式,構成戲曲(劇本世界)、音樂劇(冥界)、舞臺劇(回憶)的格局,也區隔出影視演員的表演空間,讓他們起到了穿針引線以及活絡氣氛的作用,而不與戲曲演員直接對戲,從而避開了表演風格的衝突。彼此之間無縫轉換,一氣呵成,絲毫不覺衝突,充分展現出主創團隊舉重若輕的非凡實力。

即便劇幅有限,每個角色的戲份仍是經過精心設計,無論是名角、影視演員還是青年演員都有發揮之處。雖說難免有些工具化,其形象也偏於簡單,但刻劃得鮮明而不刻板,而且時有亮點,如唐文華飾演的龍劍天雖有身為武林盟主的威儀,卻也有不知該如何重新面對女兒的惶惑不安。而作為反派的魔教教主司徒霙(小咪飾),因為情節失控,竟發展出一條關於性別認同的支線,前生後旦的表演,對比強烈,宛如東方不敗再現。而司徒霙與龍劍天的恩怨,也可以延伸出關於傷害LGBT族群的討論。

《冥星》聚集了臺灣最優秀的一批戲曲劇場工作者,無論從哪方面來看,絕對是一齣適合闔家進入劇院欣賞的高水準製作。但同時《冥星》似乎是個太過「面面俱到」的作品,筆者似乎可以看到主創團隊使出了渾身解數滿足了劇團需求,滿足了歌仔戲迷、滿足了演員粉絲、也滿足了臺灣社會的審美喜好,但也沒有了進一步深化人物、拓展議題的餘裕,就如同一篇優秀卻少了些個性的命題作文,這或許就是延續IP所要背上的包袱吧。


注解

1、2018年唐美雲歌仔戲團便曾推出《孟婆客棧》,故事改編自《聊齋誌異.席方平》篇,除了延續部分設定外,與電視劇版《孟婆客棧》沒有任何關係。

2、在《孟婆客棧》的世界觀中,冥界是人類輪迴過程中的中轉站,人死之後會暫時成為冥界居民,等待下一次的投胎。在投胎前夕,將會來到孟婆客棧居住,而孟婆客棧員工們的任務就是必須要在七日內讓客人了卻遺憾,心無罣礙地喝下孟婆湯轉世。

《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24/09/14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