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搗技巧難度的核心地帶《諏訪內晶子與NSO》
1月
25
2018
諏訪內晶子(NSO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08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跨越一世紀的天才物語,在提琴的炫技裡、低限的風格上、新古典的形式中,注入浪漫主義的色彩,不論是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亞當斯《主席之舞》、普羅科菲夫《第五號交響曲》,皆表現出台上這群音樂家的藝術理想。此次NSO除了再次邀請諏訪內晶子共同演出,也由多利安.威爾森擔任客席指揮演出兩首20世紀的作品,眾所期待的心情從近滿座的票房便可證明。

威爾森是國際間相當活躍的指揮家,在美蘇冷戰之際就能在蘇聯的政權下擔任莫斯科愛樂樂團的指揮,並成為俄國史上最年輕的指揮家,並且備受國際樂壇的肯定,甚至在2007年獲得聖彼得堡交響樂團「終身客席指揮」的頭銜,所以他所詮釋的俄國作曲家作品想必是深具說服力的。

所以,普羅科菲夫《第五號交響曲》在他的帶領下,從宏觀端看,每一個樂章及大的樂段的聲響營造得富立體感及戲劇張力;從細節探究,速度、力度、音色的變化展現音樂的多重風格,威爾森在詮釋上的機智與果決,使得樂團的演奏靈氣活現又不失莊重穩定,音樂火候拿捏得宜。亞當斯《主席之舞》表現低限主義在級進音程上平穩律動,堆疊交織出錯綜複雜的懷舊思緒,可看出這群團員在音樂上的表現力。

相信很多觀眾是因為諏訪內晶子而來的,這位在十八歲就已奪得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之後仍不斷精進自己的演奏能力及音樂內涵,曲目廣泛涵蓋了巴洛克時期至當代,她選擇演奏聖桑當年為沙拉薩泰所量身訂做的《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難度高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把位及運弓的精準確實,換絃時左右手協調得宜之外,整首樂曲的情緒跌宕起伏、歌劇元素的運用,除了表現技巧性還須掌握音樂的流暢、結構的完整性、演奏的精確度,對獨奏家及樂團都是一大挑戰。

這一晚在音樂廳的舞台上再次見證她的舞台魅力,將這首「難度破表」的協奏曲的細膩詮釋,是值得肯定的。在樂曲的一開始,作曲家劈頭就給獨奏家一個「下馬威」,那些迴音音型皆停留在大跳上行的長音,一次比一次迫切而激昂,更要求精準。這時,諏訪內晶子在運弓的穩定度就出現驚險的狀況,支撐力略顯不足,但之後就化險為夷;到了發展部的連續三連音的抒情旋律又是另一個「硬仗」,但此時也算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在第二樂章的西西里舞曲奏出甜美溫暖的韻律,如微風輕撫般的自然流暢,算是扳回一城。但在終樂章如宣敘調的裝飾奏、快速音符的炫技在音準上及快速音群的清晰度雖也有些失誤,但最後還是將所有的挑戰一一克服。不論是莊嚴虔敬的聖詠樂段,或是由快速的三連音群所構成的西班牙風格的旋律線,在冷靜與熱情中勢如破竹,直搗技巧難度的核心,最後在B大調的和聲架構上扶搖直上,綻放出繽紛璀璨的火花。

這場音樂會的靈魂人物除了諏訪內晶子之外,其實威爾森才是真正的領航者,這場演出所謂的名家應該不是只有獨奏家一人吧? 而關於指揮家的介紹及照片是「隱形」在眾多的相關報導中。筆者期盼主辦單位日後能在節目冊及各類宣傳媒介中,能強調是名家之間的共同合作,這才更能表現交響樂團的「合奏」與「眾志成城」的意義。

諏訪內多次來台,與台灣的音樂家及觀眾早已建立一定的熟悉度,此次與威爾森及NSO的合作更展現了團隊默契及臨場機智。儘管現場演出存在太多的可變因素,但音樂家們勇於挑戰自我、並超越自我的精神,讓這些經典的作品忠實呈現,帶給國人聽覺上的饗宴,是值得敬佩的。

《諏訪內晶子與NSO》

演出|指揮/多利安.威爾森 & 小提琴/諏訪內晶子 & 國家交響樂團
時間|2018/01/12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