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搗技巧難度的核心地帶《諏訪內晶子與NSO》
1月
25
2018
諏訪內晶子(NSO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6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跨越一世紀的天才物語,在提琴的炫技裡、低限的風格上、新古典的形式中,注入浪漫主義的色彩,不論是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亞當斯《主席之舞》、普羅科菲夫《第五號交響曲》,皆表現出台上這群音樂家的藝術理想。此次NSO除了再次邀請諏訪內晶子共同演出,也由多利安.威爾森擔任客席指揮演出兩首20世紀的作品,眾所期待的心情從近滿座的票房便可證明。

威爾森是國際間相當活躍的指揮家,在美蘇冷戰之際就能在蘇聯的政權下擔任莫斯科愛樂樂團的指揮,並成為俄國史上最年輕的指揮家,並且備受國際樂壇的肯定,甚至在2007年獲得聖彼得堡交響樂團「終身客席指揮」的頭銜,所以他所詮釋的俄國作曲家作品想必是深具說服力的。

所以,普羅科菲夫《第五號交響曲》在他的帶領下,從宏觀端看,每一個樂章及大的樂段的聲響營造得富立體感及戲劇張力;從細節探究,速度、力度、音色的變化展現音樂的多重風格,威爾森在詮釋上的機智與果決,使得樂團的演奏靈氣活現又不失莊重穩定,音樂火候拿捏得宜。亞當斯《主席之舞》表現低限主義在級進音程上平穩律動,堆疊交織出錯綜複雜的懷舊思緒,可看出這群團員在音樂上的表現力。

相信很多觀眾是因為諏訪內晶子而來的,這位在十八歲就已奪得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之後仍不斷精進自己的演奏能力及音樂內涵,曲目廣泛涵蓋了巴洛克時期至當代,她選擇演奏聖桑當年為沙拉薩泰所量身訂做的《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難度高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把位及運弓的精準確實,換絃時左右手協調得宜之外,整首樂曲的情緒跌宕起伏、歌劇元素的運用,除了表現技巧性還須掌握音樂的流暢、結構的完整性、演奏的精確度,對獨奏家及樂團都是一大挑戰。

這一晚在音樂廳的舞台上再次見證她的舞台魅力,將這首「難度破表」的協奏曲的細膩詮釋,是值得肯定的。在樂曲的一開始,作曲家劈頭就給獨奏家一個「下馬威」,那些迴音音型皆停留在大跳上行的長音,一次比一次迫切而激昂,更要求精準。這時,諏訪內晶子在運弓的穩定度就出現驚險的狀況,支撐力略顯不足,但之後就化險為夷;到了發展部的連續三連音的抒情旋律又是另一個「硬仗」,但此時也算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在第二樂章的西西里舞曲奏出甜美溫暖的韻律,如微風輕撫般的自然流暢,算是扳回一城。但在終樂章如宣敘調的裝飾奏、快速音符的炫技在音準上及快速音群的清晰度雖也有些失誤,但最後還是將所有的挑戰一一克服。不論是莊嚴虔敬的聖詠樂段,或是由快速的三連音群所構成的西班牙風格的旋律線,在冷靜與熱情中勢如破竹,直搗技巧難度的核心,最後在B大調的和聲架構上扶搖直上,綻放出繽紛璀璨的火花。

這場音樂會的靈魂人物除了諏訪內晶子之外,其實威爾森才是真正的領航者,這場演出所謂的名家應該不是只有獨奏家一人吧? 而關於指揮家的介紹及照片是「隱形」在眾多的相關報導中。筆者期盼主辦單位日後能在節目冊及各類宣傳媒介中,能強調是名家之間的共同合作,這才更能表現交響樂團的「合奏」與「眾志成城」的意義。

諏訪內多次來台,與台灣的音樂家及觀眾早已建立一定的熟悉度,此次與威爾森及NSO的合作更展現了團隊默契及臨場機智。儘管現場演出存在太多的可變因素,但音樂家們勇於挑戰自我、並超越自我的精神,讓這些經典的作品忠實呈現,帶給國人聽覺上的饗宴,是值得敬佩的。

《諏訪內晶子與NSO》

演出|指揮/多利安.威爾森 & 小提琴/諏訪內晶子 & 國家交響樂團
時間|2018/01/12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導演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已參與過十七個不同的《瑪儂.雷斯考》製作,對於文本有著不可思議的熟悉度,導演詮釋也細微到一字一句。
9月
15
2024
演出的方式突破傳統通常由單一歌手的演唱的模式,靈活運用男、女歌手音色的不同特質搭配詩詞的特性,將十二首歌曲分派為次女高音獨唱、男高音獨唱,與男女聲重唱來詮釋,精緻巧妙地將音樂的藝術性提升至更高的層次。
9月
14
2024
與去年訪台一人獨挑全場有所不同,今年Laufey帶了完整的流行樂隊甚至加上一組弦樂四重奏,除了演唱之外,Laufey也穿梭在大提琴、鋼琴與兩把吉他之間自彈自唱,燈光與舞台也同步配合了現場的音樂。雖然整體規格高了兩個檔次,但是筆者也覺得偌大的場地,多少犧牲了Laufey作為「臥室歌手」在演出中的親密感。
9月
12
2024
重新思考在現場呈現技術主導的音像藝術對於場館本身的意義:它已不是如何提升表演的能見度,而是如何提供當代的新敘事法(Narratology):某種科技所賦予的原生空間經驗⋯⋯
9月
06
2024
除了IP本身的知名度和表演團隊的口碑,究竟動漫(畫)音樂會的魅力何在?它塑造了怎樣的欣賞體驗?它和其他不同類型的音樂會,是否有可比性?
9月
06
2024
延續去年以關注臺灣爵士音樂表演為主題,這三場演出的製作思維,是邀請樂迷共同想像「臺灣爵士樂」可以有什麼有趣的玩法?除了向經典致敬之外,是否也能端出有親和力的原創作品?加入即興元素,重新編曲的流行音樂,是否依然深具魅力?
8月
26
2024
將流行歌當成一種親近聽眾的媒介,帶出爵士演奏的魅力,並且透過聆聽環境的設計,讓大眾可以輕鬆自在地欣賞音樂,《臺味爵醒》算是作得很成功的演出。
8月
15
2024
開幕場次「流動的山海」,相較於主流華語和本土多元母語音樂之間的平衡課題,今年更加強音樂的流動,似乎期盼以音樂本身能穿越時空的流動(flow)對應「流動的邊界」,在時光流淌間和觀眾、山海共創一個個美好瞬間
8月
15
2024
默默是國內少見的,以演唱中低音域見長的爵士音樂家。透過這一晚的演出,她純熟的歌唱實力再次獲得驗證,而廖旻瑜大氣、華麗的鋼琴演奏,江忻薇時而飽滿、時而柔情的小提琴演奏,也讓現場聽眾感受到標準曲經過重新詮釋後,千變萬化的魅力。
8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