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詭的地府旅程《風神寶寶與悟空叔叔的地府歷險記》
8月
18
2020
《風神寶寶與悟空叔叔的地府歷險記》台中版(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陳建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9次瀏覽
劉美芳(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創團首部作品即從章回小說《西遊記》著手,推出《風神寶寶之火焰山》;其後不論取材「嫦娥奔月」神話或八仙「呂洞賓」傳奇,都不離神怪傳統滋養的根苗。前兩年雖另闢現代文學跨界路線,仍一本縱馳想像的奇幻風格。今年新製作再度回歸西遊系列,從孫悟空大鬧地府發想,讓潑猴在五百年後帶著風神寶寶(紅孩兒)再度攪擾一番。

孫悟空初入地府是為勾銷生死簿的記載,如今以叔叔身份帶著風神寶寶再闖幽冥,意欲救回甫亡故的牛魔王。但「牛」死不能復生,作品嘗試以歡快詼諧的方式淡化親人離世的悲痛,引領觀眾面對殘酷的生死議題。劇名雖指稱地府歷險,其實根本無險可涉,純粹只是到此一遊以便了悟人生。帶領的導遊以催眠手法行騙,遊地府本只是詐欺的幌子,待孫悟空施法後,連同旅行團眾遊客一起被送達了目的地。此舉或有意嘲諷社會現實,怎奈編導並未多加著墨。且到地府後參與旅遊的觀光客竟有人毫無理由憑空消失,甚至改易性別裝束換人替代,場面處理粗疏馬虎至此,真真令人驚詫咋舌!

在尋找生死簿過程中,叔姪倆見識了罪人地獄服刑期滿改判過程:或上天堂或續留地獄,當然還有輪迴轉世的選項。舞台上推出個命運轉輪,「蟑螂」佔了極大的篇幅;判官更不住強調一切都是隨機的,徹底顛覆善惡因果報應循環的傳統。當彼等終於見到閻羅王,閻王在一大段說教訓示後,以三種角度重現牛魔王的牛生特點,從不同觀照視野探究人的不同價值。是非對錯確實不該只有單一準則,但劇中繼而大力宣揚只要是人就會犯錯,有錯死後就得入地獄的說法。雖已刻意採詼諧手法削弱常人對地獄的恐怖設定,如強烈的懲罰就是永遠重複開學前一天瘋狂趕作業的時刻;而隨時代演進地獄資料皆已上傳雲端,判官的生死簿也換成了平板電腦,符合現代人生活認知。可惜缺乏具體的論證,新觀念的建構也難有足夠的依傍!

不僅地獄不同常俗認知,天堂似乎也不如想像的美好。擁有寬大翅膀的無腦女天使,除了燦笑高歌《快樂天堂》,完全無法顯現天堂優勢,乏味到連民眾都無意隨行。編導在此又是欲言即止,空餘滿腹疑竇。劇中另一女性鐵扇公主,喪夫後只會無助啼哭,全然無有絲毫羅剎女的霸氣,教人不禁懷疑作者是否有厭女情結。全劇服裝上雖仍一本繁複華麗風格,為強調風神寶寶的紅孩兒本色,即使喪父也不肯換下一身紅裳,又是對傳統服喪文化的強烈反叛。作品敢在兒童劇中探索生命課題,甚具企圖壯志,不斷提出質疑卻未能有融貫一致的旨趣,徒留片段珠玉。如牛魔王因飲食無度暴斃前,吃著金針菇言道「明天見」,確能引發觀眾莞爾;以剪影帶出牛生段落,頗有觀賞電影的興味。至於杖頭版的飛鴿傳書或真人立框做為遺照等手法,雖非新創運用倒也靈活,頗有帶動情緒的效果。而地府為防範孫悟空再次撒潑,擋下金箍棒,與鬼差的衝突只能以簡單拳腳應付一番,沒法藉機展現《鬧地府》精彩漂亮的戲曲身段,空負演員一身好武藝。

七、八月暑假檔期一向都是兒童節目的超級戰場,各個藝術節無不看準商機磨刀霍霍,今年受困疫情出不了國,參與活動觀賞演出便是家長們安頓小孩的極佳選擇。劇團演出計畫必然也波及,幸虧本劇原即安排下半年演出,影響幅度相對較小。臺中歌劇院首演雖已順利完成,因時程略有拖延,接續的巡演自然也得隨之遷變。臺北臺灣戲曲中心的演出,場地不變,改成父親節上檔,親子一同觀劇倒也不失過節情趣。只是原定兩天的展演併合一天完成,晚場散戲恐已超過兒童應該就寢的時間。

最慘烈的是劇團無有自己的專屬團員,依演出需求各方借將,偏巧當天多位合作夥伴忙著打對臺的臺北兒童藝術節新戲,不可能分身助力。於是四位擔膺重任的主要演員僅餘其半:風神寶寶吳米娜、牛魔王林東緒留存,攜領紅孩兒闖鬧地府的孫悟空與陰司總裁閻羅王都被迫更易。少了原版成員在排練磨合建立的連結,勢必損及整體的表現成效。演出現場也沒有配置樂隊,以錄製好的伴唱音樂簡省人力開銷。前台不只不販售紙本節目單,連線上版本也付之闕如。倘因人員異變太多不利改版重印,提供必要連結輔助觀眾查核閱覽,該是劇團垂手能為的易事吧!

《風神寶寶與悟空叔叔的地府歷險記》

演出|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時間|2020/08//08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