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詭的地府旅程《風神寶寶與悟空叔叔的地府歷險記》
8月
18
2020
《風神寶寶與悟空叔叔的地府歷險記》台中版(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陳建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20次瀏覽
劉美芳(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創團首部作品即從章回小說《西遊記》著手,推出《風神寶寶之火焰山》;其後不論取材「嫦娥奔月」神話或八仙「呂洞賓」傳奇,都不離神怪傳統滋養的根苗。前兩年雖另闢現代文學跨界路線,仍一本縱馳想像的奇幻風格。今年新製作再度回歸西遊系列,從孫悟空大鬧地府發想,讓潑猴在五百年後帶著風神寶寶(紅孩兒)再度攪擾一番。

孫悟空初入地府是為勾銷生死簿的記載,如今以叔叔身份帶著風神寶寶再闖幽冥,意欲救回甫亡故的牛魔王。但「牛」死不能復生,作品嘗試以歡快詼諧的方式淡化親人離世的悲痛,引領觀眾面對殘酷的生死議題。劇名雖指稱地府歷險,其實根本無險可涉,純粹只是到此一遊以便了悟人生。帶領的導遊以催眠手法行騙,遊地府本只是詐欺的幌子,待孫悟空施法後,連同旅行團眾遊客一起被送達了目的地。此舉或有意嘲諷社會現實,怎奈編導並未多加著墨。且到地府後參與旅遊的觀光客竟有人毫無理由憑空消失,甚至改易性別裝束換人替代,場面處理粗疏馬虎至此,真真令人驚詫咋舌!

在尋找生死簿過程中,叔姪倆見識了罪人地獄服刑期滿改判過程:或上天堂或續留地獄,當然還有輪迴轉世的選項。舞台上推出個命運轉輪,「蟑螂」佔了極大的篇幅;判官更不住強調一切都是隨機的,徹底顛覆善惡因果報應循環的傳統。當彼等終於見到閻羅王,閻王在一大段說教訓示後,以三種角度重現牛魔王的牛生特點,從不同觀照視野探究人的不同價值。是非對錯確實不該只有單一準則,但劇中繼而大力宣揚只要是人就會犯錯,有錯死後就得入地獄的說法。雖已刻意採詼諧手法削弱常人對地獄的恐怖設定,如強烈的懲罰就是永遠重複開學前一天瘋狂趕作業的時刻;而隨時代演進地獄資料皆已上傳雲端,判官的生死簿也換成了平板電腦,符合現代人生活認知。可惜缺乏具體的論證,新觀念的建構也難有足夠的依傍!

不僅地獄不同常俗認知,天堂似乎也不如想像的美好。擁有寬大翅膀的無腦女天使,除了燦笑高歌《快樂天堂》,完全無法顯現天堂優勢,乏味到連民眾都無意隨行。編導在此又是欲言即止,空餘滿腹疑竇。劇中另一女性鐵扇公主,喪夫後只會無助啼哭,全然無有絲毫羅剎女的霸氣,教人不禁懷疑作者是否有厭女情結。全劇服裝上雖仍一本繁複華麗風格,為強調風神寶寶的紅孩兒本色,即使喪父也不肯換下一身紅裳,又是對傳統服喪文化的強烈反叛。作品敢在兒童劇中探索生命課題,甚具企圖壯志,不斷提出質疑卻未能有融貫一致的旨趣,徒留片段珠玉。如牛魔王因飲食無度暴斃前,吃著金針菇言道「明天見」,確能引發觀眾莞爾;以剪影帶出牛生段落,頗有觀賞電影的興味。至於杖頭版的飛鴿傳書或真人立框做為遺照等手法,雖非新創運用倒也靈活,頗有帶動情緒的效果。而地府為防範孫悟空再次撒潑,擋下金箍棒,與鬼差的衝突只能以簡單拳腳應付一番,沒法藉機展現《鬧地府》精彩漂亮的戲曲身段,空負演員一身好武藝。

七、八月暑假檔期一向都是兒童節目的超級戰場,各個藝術節無不看準商機磨刀霍霍,今年受困疫情出不了國,參與活動觀賞演出便是家長們安頓小孩的極佳選擇。劇團演出計畫必然也波及,幸虧本劇原即安排下半年演出,影響幅度相對較小。臺中歌劇院首演雖已順利完成,因時程略有拖延,接續的巡演自然也得隨之遷變。臺北臺灣戲曲中心的演出,場地不變,改成父親節上檔,親子一同觀劇倒也不失過節情趣。只是原定兩天的展演併合一天完成,晚場散戲恐已超過兒童應該就寢的時間。

最慘烈的是劇團無有自己的專屬團員,依演出需求各方借將,偏巧當天多位合作夥伴忙著打對臺的臺北兒童藝術節新戲,不可能分身助力。於是四位擔膺重任的主要演員僅餘其半:風神寶寶吳米娜、牛魔王林東緒留存,攜領紅孩兒闖鬧地府的孫悟空與陰司總裁閻羅王都被迫更易。少了原版成員在排練磨合建立的連結,勢必損及整體的表現成效。演出現場也沒有配置樂隊,以錄製好的伴唱音樂簡省人力開銷。前台不只不販售紙本節目單,連線上版本也付之闕如。倘因人員異變太多不利改版重印,提供必要連結輔助觀眾查核閱覽,該是劇團垂手能為的易事吧!

《風神寶寶與悟空叔叔的地府歷險記》

演出|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時間|2020/08//08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言,《求你騙騙我》並非唱功戲或做工戲,而是以其生活化的取材與演出為勝,當中的詼諧,作為團慶大戲自然可收到歡樂之效。然作為朱海珊的退休之作、同時也是林文瑋首次擔綱演出新編戲主角的製作,卻也讓人好奇:一般退休告別舞台的製作,大多是演員自己的拿手戲以饗戲迷;推出青年演員,也多會選擇功底吃重的劇目,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本事,本次選擇用新編戲不知是何原因?或許,透過兩天的分演,一魚二吃,兼收兩種效果與功能,也讓觀眾比較兩位演員的角色詮釋,就是劇團的目的吧。
3月
30
2023
當代傳奇劇場以跨文化改編走出鮮明的特色,如今當代戲曲跨文化改編的作品屢見不鮮,《女神·西王母》看見了劇團力圖求新求變的決心,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專業編劇與旦角戲的雙重問題。
3月
18
2023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
3月
17
2023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3月
11
2023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3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2月
18
2023
布袋戲,一直在適應現代劇場,特別是「空間」——怎麼克服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讓相對小的戲偶被看見?如何讓操偶師在舞台上移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首演於2017年的《天堂客棧》除用音樂劇揭示義興閣掌中劇團主演王凱生的才華,同時是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空間的範本,用最低成本成為「全能空間改造王」。
2月
15
2023
回歸歌仔戲重視的戲肉戲骨論,全劇戲肉落在殺子碎屍一折,這段過去不見容的敘事,放在當代依然衝擊,其他枝節則是強化戲感的戲骨。但對我來說,徐氏殺子的理由和掙扎過程,遠比殺戮本身重要。
1月
12
2023
國光劇團的新版《西廂記》企圖將兩位當家女旦戲份平分秋色,塑造一靜一動的畫面,將婉約柔美與嬌俏活潑互現,同時代表內斂與直率的兩種不同女性類型。
12月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