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觀眾誠心交陪《油罈記》
1月
12
2023
油罈記(閩南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攝影賴慧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71次瀏覽

文 蔡佩伶(社會人士)

 文化的重要,是因為它塑造價值觀。戲也是敘事的一種形式,劇情承載了編劇的價值觀,透過演出最後在觀眾的體會中長出另一種敘事。

《油罈記》說著寡母弒長子的「恐怖故事」,而劇情每一層的轉折,都清楚呈現出特定的道德價值,多數劇中人都悉心遵奉著。相反的,犯規者會受到規範懲戒。隨著劇情推進,不難發現犯規者的角色設定在遺孀徐氏跟情夫岳雲。他們的行為優先考量個人利益,尤其徐氏更是「愛自己」的佼佼者。她新寡就在亡夫葬禮上情挑新歡眉眼傳情,無視長子官保阻礙,仍堅持爭取彩色人生,為愛不惜弒子、欺瞞、煙滅證據。相較之下,情夫岳雲的利己在幽會後就瞬間消散,徒留徐氏深陷其中。但家庭紐帶已斷。


油罈記(閩南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凱凱)

另一群有良知的對照組,都極力發揮自己的社會功能。比方説長女金定兼具母親的守密者與弒子案人證的身分;塾師劉祥相信家庭養育職能,不願意收留自稱遭受性命威脅的官保。這些設定透露出角色行為與身份認定會隨著倫理關係不同而變化,倫理關係不僅要符合道德,也帶有責任,還需要藉由具體行為的對照才大功告成。再細看種種行為,甚至也符合人際互惠的原則。換句話說,角色們其實活在沒有個體意識的同心圓關係網絡裡,奮力維持著社會結構穩定。

因此,《油罈記》的題材是家庭,是愛情,也是國家的。劇本取材清末真實判例,從官方檔案被轉為多劇種共用的劇碼,帶著戲曲創作轉向寓教於樂的痕跡。戲曲這門娛樂被國家納為教化媒介,在情色與血腥糖衣下包裹道德大旗,撩撥群眾感官共鳴。在臺灣同樣流傳不斷,從賣藥團唸歌的歌仔冊、內台、外台歌仔戲,甚至到跨領域戲劇都不曾缺席。

在大時代底下的歌仔戲也不斷變化著,創造屬於自己的面目。劇場的表演形式如何展現歌仔冊風韻,同時抓緊觀眾目光?編劇王金櫻以說書人之姿,唱出一段段原汁原味的四句聯串連劇情,透過獨特的唱唸音律刻畫俚俗美感。回歸歌仔戲重視的戲肉戲骨論,全劇戲肉落在殺子碎屍一折,這段過去不見容的敘事,放在當代依然衝擊,其他枝節則是強化戲感的戲骨。但對我來說,徐氏殺子的理由和掙扎過程,遠比殺戮本身重要。編導選擇讓徐氏特別琢磨「思郎」、「暗夜磨刀」兩小段,在殺子之前濃墨渲染徐氏因愛生恨的弒子瘋魔之路。舞台方面,運用紙屏風加深劇情張力,例如徐氏與納雲的性愛場景、徐氏殺子的顫慄瞬間。逆光中的剪影回應了當下觀眾的喜好品味,把當代的審美演進看家戲裡。

演員方面,飾演徐氏的米雪,嗓音清朗有穿透力,角色刻畫立體,隨劇情發展經過喪夫、情挑、思春、磨刀霍霍決意殺子,優雅跳轉在苦旦、妖婦與武旦不同女性行當之間,展現悲苦、嫻淑、嬌媚、潑辣、瘋魔、機巧多樣人格特質,為徐氏這個瘋狂的母親注入靈魂,尤其是喝斥官保快睡吟唱搖囡仔歌的段落,極簡絲竹樂器伴奏,搭配高音起嗓的溫軟行腔以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揉和成緊繃的異色詩意情景,令人又驚又喜。好戲還需對手襯,徐氏光彩也映出滿台演員匯聚的飽滿能量。

有別於其他歌仔戲劇團,閩南嶼的劇作總帶著使命感,全心編整歌仔冊,再現也典藏歌仔戲被世人淡忘的初相。《油罈記》打磨最經典的古路劇本探索早期歌仔的新路,與觀眾誠心交陪。

《油罈記》

演出|閩南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2022/12/25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
《前方有三岔路口》不是一齣把所有問題都說清楚的戲,它更像顯微鏡,放大身體、物體、聲音與時間之間的摩擦,是一場關於黑暗、物質與舞台邏輯的「思辨練習」實驗。
9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