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教育宜更專業《現代‧唐伯虎》
6月
25
2014
現代‧唐伯虎(南強工商表演藝術科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61次瀏覽
吳淑鈴(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由南強工商表演藝術科與電影電視科共同演出的畢業製作《現代‧唐伯虎》舞台劇,編劇先聲明了引用《暗戀桃花源》的編劇手法,以增加戲劇的張力。但是這樣的手法會讓觀眾跳脫出故事的情境,就如剛開始,古裝的唐伯虎劇情演到一半,即被穿著現代的另外一個劇團從中插入,造成觀眾情緒中斷。這樣的運用並非《暗戀桃花源》首創,20世紀德國劇作家布雷希特的「史詩劇場」與倡導的「疏離」,即是故意打破觀眾看戲時的移情作用,目的是要讓觀眾不要被劇中人的悲情所引導,唯有打破觀眾的情緒,讓觀眾回歸正常才能正確的判斷該事情的對與錯。然而這個《現代‧唐伯虎》運用這個手法的目的,只是增加戲劇張力,似乎可以再多元去思考效果。

這齣戲是以港星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為藍本。這齣戲在台灣無線電視台業者一年播出百餘次,可見台灣人對周星馳那種無厘頭的對話與表現手法喜愛程度,導演選擇這類型的劇本自然很容易獲得大多數觀眾的喜愛。

讓觀眾開心很重要,唯一與電影不同的是《現代‧唐伯虎》的台詞都被每一個人平均瓜分掉了,筆者看不出誰是真正的男主角或女主角。而每個演員都是主角的缺點,學生應該學習體認「正在演出的當下就是主角」,如果有業界在找尋有潛能的藝人或新秀,會在表演中觀察。然而,筆者認為該劇沒有真正掌握契機的演員,演技好的人若選擇演喜劇,將來成功只能成為一位甘草人物。個人之所以這麼認為的原因是,這些學生都是可造之材,學生普遍素質高整齣戲的質感不錯,唯硬要從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就是演員的說話速度過快。劇場第一排跟最後一排的距離相隔很遠,所以說話的速度要比一般人說話慢很多。《現代‧唐伯虎》就有很多演員講話太快,以至於觀眾聽不清楚。學生更應該在「聲調練習」上下功夫。

該劇下半場呈現娛樂狀態,古代與現代時空交錯,劇情內容為:老爺過六十大壽,賓客登門祝壽及家中的丫鬟、奴才輪番上陣秀絕活逗老爺開心,賓客也會拿到紅包,彷彿過年電視綜藝節目正在劇場上演出。依筆者觀察,編劇是想將學生三年所學的實務呈現在舞台(流行舞蹈、情歌對唱、音樂演奏),藉此機會讓觀眾知道該科系之特色以及該劇為師生一起創作,整段像是在觀看綜藝節目,台上的演員賣力演出,台下觀眾熱情歡呼相呼應著。祝壽節目完後,劇情又回歸到唐伯虎與秋香湊成對,又連結到學長學妹的暗戀愛情故事為此劇的結局。該劇是舞台劇演出?抑或是綜藝節目表演?筆者心中存疑。

再來,筆者認為還須加強的地方是場控人員,該劇開演後應讓遲到的觀眾在統一時間(或中場休息)一起進劇場,而不是三分鐘、五分鐘讓遲到觀眾進場看戲,因此影響了其他觀眾看戲氣氛,場控人員更應要遵守劇場禮儀基本要素,更何況這是正式演出不是在學校的成果展,對此筆者覺得是大大不妥之處。

最後,期許這羣喜好藝術的學生,對戲劇熱愛的初衷外,也能重視劇場觀戲的禮儀。

《現代‧唐伯虎》

演出|私立南強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表演藝術科、電影電視科
時間|2014/05/31 14:30
地點|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像本劇的潛台詞那樣認為開放部落、引進「體驗部落」文創商機就有活路,無疑是忽略了地方治理的複雜性,也忽略觀眾對複雜現實的理解力。
11月
25
2024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