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錯誤(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15次瀏覽
劉怡君(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音樂組暨表演藝術工作者)

廣藝以音樂劇交響音樂會紀念音樂家李泰祥,以音樂傳頌對他永恆的憶念。

音樂家李泰祥一生創作了許多跨界的作品,舉凡從古典音樂到流行音樂,從現代音樂到前衛音樂,曲種跨度廣博如管絃樂、歌劇、舞劇、電影配樂、流行廣告歌曲等。音樂劇《美麗的錯誤》呈現李泰祥歌樂藝術,反映70到80年代台灣文學與音樂,這部串組李泰祥經典歌曲而成的音樂劇,此次演出是以音樂劇交響音樂會型式演出。邀請台灣音樂舞台劇導演汪慶璋、舞蹈魏沁如、編曲王倩婷等製作團隊,以及歌手殷正洋與音樂劇演員連袂演出;新生代作曲家重新改編28首李泰祥經典曲目由廣藝愛樂管弦樂團演奏,演繹一位藝術家的藝術價值與豐沛情感,此作品具有音樂劇的形式與內涵。

《美麗的錯誤》音樂劇交響音樂會,從李泰祥的經典曲目中不依照年份,而是依照情節將適合的曲目串聯;以四季為題將人生與時間的流轉重新細膩編排。劇本展現了詩樂合一的連貫性,戲劇中的衝突與音樂的張力相互配合;而音樂劇演員唱出藝術家的故事,在校園民歌曲風中詮釋並傳頌著音樂家李泰祥所處的年代風格。編曲者塑造經典民歌風格,讓觀眾隨著音樂回到李泰祥的生命年代中,詮釋李泰祥的精神、時代的縮影。曲目有《橄欖樹》、《歡顏》、《雨絲》、《錯誤》、《你是我所有的回憶》…等。而舞台設計結合了多媒體的佈景設計,以春夏秋冬的季節畫面為主軸,而簡約的舞台實體設計,運用走道把管弦樂團分成二部分,巧妙地與劇場結合;演員穿梭於舞台中,運用了雙人舞蹈與演員的肢體動作靈活地呈現音樂歌舞劇情。全劇以表達李泰祥的歌樂藝術,藉此反映李泰祥的生命歷程、感情世界,以及呈現出李泰祥所處當代的台灣文藝風格,關注李泰祥作品內涵與特色,也就是現代詩文轉換成音樂的動機和成果。

此次廣藝愛樂成員來自國內傑出新生代音樂家與作曲家,音樂潮流以開創者自居。《美麗的錯誤》保留李泰祥的曲目,但重新設計、再創造,使得它成為一部「獨立」藝術作品。第一、二版《美麗的錯誤》嘗試串組李泰祥作品呈現的氛圍和感情,而第三版後,它更把主體,完整移到創作者的觀念上,呈現創作者對這位作曲家、其人其作品的回應與感悟。在表演藝術美學已大大提升了藝術的主體性。這樣的作品也帶領觀眾端不再只為追思懷念為主,更以此音樂劇為藝術所呈現的主體性為主軸。

然而此跨領域的音樂劇作品上我們觀察到新生代的舞台藝術家想要力求創新的氛圍。在此次音樂劇所呈現的創作風格上來說,由於配置交響樂團以及配合音樂廳舞台的緣故,試圖將李泰祥的音樂結合表演藝術多元的方式呈現,整齣音樂創作在跨領域的媒材來說,除了音樂、劇場、舞蹈,還加入了多媒體。因此,無論是從音樂創作的角度──將校園民歌加入現代交響樂聲響的概念面向,亦或者是劇場、舞蹈和多媒體三種媒材結合的角度來討論,皆算是新穎的演出模式;而作品結合歌、舞、劇、管弦樂團、多媒體各個領域相互結合、衝撞、折衷為音樂劇,創作出有別於傳統的新風貌。但誕生的新樣貌卻存在著各領域失衡的問題,音樂劇中的歌舞較偏重於歌曲意念的傳達,對於舞蹈的部分卻是從演唱中分離出來,由舞者代為呈現,整齣劇顯得舞蹈成分薄弱。多媒體置入性的呈現對於音樂劇在表演藝術舞台呈現上,超越傳統與結合現代科技的跨領域創作手法雖成為當代藝術家創作重要方向,但歌、舞、劇如何的巧妙融入多媒體中成為當代舞台藝術總監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表演藝術美學所追求的並不是拼貼、混搭,而是融合、再造與藝術價值。

跨領域的風潮近年來在音樂創作上不斷地被重新審視,在其作品意涵與實驗中創造許多的可能性,但在面對「傳承」與「創新」之間的矛盾關係時,其面臨作品本質是否能再度詮釋與重現的問題,也是台灣新生代的藝術家所必須面臨及思考的表演藝術美學重大議題。

《美麗的錯誤》

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時間|2014/03/29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