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重要的還是提供一種記錄社會/社會紀錄的方式,不僅止重「實」(影像),也不忘務「虛」(棋局),形式上是豐富又不累贅的,而不夠「沉」的缺陷,也不會那麼容易阻斷創作者的未來性。(吳思鋒)
8月
31
2018
這個作品不僅在討論何為舞蹈,何謂劇場,何謂群聚(community),更在提問,身體是什麼?為什麼人要跳舞?也就是說,這是一齣思考人類文明起源的作品。(杜秀娟)
8月
31
2018
如果我們相信劇場可以作為一個改變的場域,此次的選擇即是看輕了入場參與者的個體動能,使每一個程序似乎都成為了民主之不可能的嘲弄。在街頭,當各倡議團體都仍在盡力尋求被了解的空間,《山高流水之空中》卻放棄了這樣的舞台,某種程度上也放棄了以藝術作為政治奧援的可能。(黃馨儀)
8月
16
2018
預設的觀眾既要能對查理週刊的恐攻事件,有著設身處地維護「普世」價值的憤慨,又或是對恐怖攻擊感同身受,只是對此情境的關切,究竟是多少普通台灣人的日常?以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藝術擴散計畫》意圖打破藝術與日常生活的主軸,則這件作品的選擇,似乎也顯得稍微曲高和寡。(張懿文)
6月
20
2018
《烏布王》戲劇內容與劇場形式皆有可觀,難怪會被收入當代後殖民戲劇選輯當中。碰觸冷硬的政治社會議題並刺激觀眾思考與面對,卻能以導演與翻筋斗偶劇團獨有的劇場美學來執行,而不流於直白的意識形態灌輸與說教,也給有志於此者另一種啟發。(謝筱玫)
8月
20
2014
作品結合歌、舞、劇、管弦樂團、多媒體各個領域相互結合、衝撞、折衷為音樂劇,創作出有別於傳統的新風貌。但誕生的新樣貌卻存在著各領域失衡的問題,音樂劇中的歌舞較偏重於歌曲意念的傳達,整齣劇顯得舞蹈成分薄弱。(劉怡君)
4月
08
2014
演戲的路子更是必定要傳授的,那麼像〈山亭〉這種戲,就有可能這樣一路傳承下去,再也沒有人知道原貌了。就像現在的年輕觀眾把「『昆』曲」當「『崑』曲」,也不知「洪『升』」應該是「洪『昇』」。目前崑曲舞台上花臉戲本就不多,這一來又被砍了半齣,真是罪過啊!(陳彬)
4月
27
2012
傳統戲的特色之一就是演員的「表演功法」總是令人驚艷,劇中武功驚人的演員有兩位,一位是飾女鬼的寇珠,只要一現身就是長水袖滿場舞,不論是落帽風還是活捉郭槐,水袖功夫著實了得。另一位身段了得的演員則是郭槐,在被捉拿時身段動作俐落,末了的僵屍倒也相當到位。(翁婉玲)
4月
24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