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不準工作室」的曾彥婷,自2020年發展以塑膠為題的研究調查計畫《咱的塑膠夢》,在此牽引下就著石化產業的線索進入高雄1。兩年來,另與高雄在地的温思妮「迴游式創作集」合作,共同推出新作《沿海六個夢》。
遊覽車上的高雄夢與暗黑現實
在左營高鐵站集合,《沿海六個夢》團隊邀請參與者一同搭上遊覽車,進行一趟小旅行。「旅行」的心情難免是愉悅的,尤其對已不太參加旅行團的我而言。我所參與的場次,九成皆非高雄本地人,又以台北來的觀眾為多,外地視野難免又加強了團體旅遊之感。演出安排也確實如同遊覽車旅行團,車上配有導覽員,主要由創作者曾彥婷負責解說,並穿插有兩位房仲針對房產投資的介紹與分析。
測不準工作室提供/攝影梁偉樂
測不準工作室提供/攝影梁偉樂
由此開始,「旅行」產生質變,房仲的介紹奠基於高雄市的發展走向,面對的是買方所能獲取的投資報酬。無論是為了安家立業,或是炒作資金,置產的想像帶領我們開始走入了「高雄夢」。高雄的景氣,來自於都市的發展更新:愛河與港區的水岸重整、沿海工業區的整合,以及規畫進駐的高科技產業。高科技與觀光,讓高雄充滿希望。聽著欣欣向榮的房市前/錢景時,遊覽車也行在2014年高雄氣爆的石化管線上。
在凱旋路三多路口上車,氣爆見證者傅大哥跟我們講述當時的見聞,以及就自身專業的防災意識建議2。對比見證者的敘述,長長的凱旋路兩旁樓房如今皆已整建修復,儘管曾在新聞資料上見過煉獄般的景象,仍難感真實。但是真實是什麼?隨著車子駛入工業區,《沿海六個夢》也駛進現實的落差,切片發展之下的壓迫與無奈,並預告著這一場黑暗觀光、災難旅行。
現實堆疊虛構,發展掩蓋犧牲
高雄的另一個大夢,始於1980年代填海造陸的「南星計畫」。當初以工業及建築廢棄物填出一片新生地,並賦予其機場、公園、遊艇專區等多重想像,未料卻一一落空。這裡是我們正式下車的第一站,所在荒蕪,卻有令人讚嘆的夕陽海景。看著美景,走在南星乾燥與雜草叢生的柏油路,耳機中播放著以南星為第一人稱、述說身世的音檔,並啃著在中油休息時買的冰棒(對比高雄一直有的水質問題,因應石化工業需求,中油卻有乾淨的純水可以做冰棒),進而繞行荒廢的「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大林浦填海工程管理中心」。
測不準工作室提供/攝影梁偉樂
虛構的故事並置著現實,而現實堆疊又比虛構更真實。
來自1960年代十大建設的規畫,讓造船與煉鋼廠集中於此地,後來也因著都市規畫,將1950年代美援支持發展的石化工業遷移此。而工業化的腳步不曾停止,後勁人以青春阻止了五輕設立,卻準備歡迎台積電設廠;「經濟循環園區」的規畫,也擠壓著臨海六里人們的生活。
台灣繁榮興盛的亮面下,總有著一群被噤聲迫害的人民。
進入現實場域,召喚感受
相較於前段知識與概念性的導覽,後半段的行程則實際進入居民的生活圈。邦坑、鳳鼻頭和大林浦三個村落組成了現在的沿海六里,過往加上紅毛港五里實為十一里,但過往繁盛的紅毛港已因應工業區發展需求,在2007年被迫遷移。「家破人亡」是在邦坑跟我們分享的香鋪大哥對紅毛港的形容,而這也是他對沿海六里的未來預示。即使已有紅毛港失敗的迫遷經驗,政府仍粗暴地預備拆遷,約兩萬民居民將被拔離這祖居的土地。為追求最大利益,難免需要犧牲少數,未親自走訪真的不會知道這些事件。即使換上現代化包裝,我們還是吸食人血地活著。
測不準工作室提供/攝影梁偉樂
演出的尾聲,有著鳳鼻頭土地公被冒牌貨趕走的故事,也獲得自由時間,走上最具反迫遷代表性的大林蒲街道。拿著地圖在熱鬧的街道上走著,或是在廟前覓食,「這裡將在2025年全盤消失」的念頭卻揮之不去。一整個聚落的消亡到底是什麼景象?念頭疊合搭乘遊覽車時行過工業區所見的巨大廠房,聲勢浩大、張牙舞爪的工廠將吞吃這裡的生機,在「我們」的選擇之下。十分鐘的行走所見,擴張著無奈與難以置信3。
旅程結束前的最後一景,遊覽車駛上連接屏東的雙園大橋,配上磅礴的歌劇樂音,回開駛入林園工業區。夜色之下,廠區染上銀白的燈光,富麗堂皇、極具科幻感,卻也充滿未知,帶來一種巨大的陌異。
演出?導覽?當形式成為刺點
整體而言,《沿海六個夢》以小旅行為主軸,深刻地構築了一場暗黑觀光,揭示高雄石化工業所帶來的前景與黑暗,而這歷史業障仍持續在發生。創作團隊亦讓藝術性滲透入導覽觀光,藉由日常專家、聲景、布袋戲等方式重新調度現實空間,賦予新的意涵,尤以夕陽下的南星計畫區和夜晚的林園工業區為經典。更因著團隊資料收集的嚴實,讓整趟旅程言之有物,打開現實的縫隙。尤其來回交通都塞在公路上,也會不禁產生對於開闢紓解交通的國道七號有所渴求4。
測不準工作室提供/攝影梁偉樂
測不準工作室提供/攝影梁偉樂
然而過程中我卻也不斷在思考:這是一個「(劇場)演出」嗎?《沿海六個夢》提供的主要資訊多是以導覽呈現、由語言所堆積。那如果直接參與一場導覽,是否會更成立與深入?又或者,這個演出是否需要「更藝術」?而現場高雄本地觀眾的缺少,也讓我好奇當組成不同時,導覽的語言會怎樣移轉?
這些提問或許也面對著越來越多議題導向的創作發生之際,這個沒這麼藝術的限地製作反成為一個刺點,平實而不說教地讓觀點滲透入尋常。藝術不一定得是主角,也可以是輔佐的香料,提煉出種種不對勁的習以為常。即使我所參與的場次是面向外地人的旅行,依然成功製造體感、召喚情感,並成功地串聯曾知道的事件名詞:十大建設、反五輕、高雄氣爆、大林蒲迫遷,讓人系統性地認識高雄石化工業的夢想與哀愁。而這個夢,無論好壞,都仍在繼續。
註解:
1、整體計畫可參考「咱的塑膠夢」網站。
2、據現場說明,每場次的氣爆見證者不同,所以講述的內容也有差異。
3、週五首演場,一出發便遇到大塞車,見證高雄人平常的用路情形,也因此擠壓了最後在大林蒲的自由活動時間至十分鐘。據說其他場次這段落都有約莫半小時的餘裕。
4、國道七號設立主希望解決高雄港至臨海工業區的運輸問題,也是希望為市區地下埋管的石化管線做解套。國道七號建置爭議可參考:〈國道七號懶人包|國道七號路線?環評爭議?未來發展?〉,企鵝交通手札,2022/10/25發布。
《沿海六個夢》
演出|測不準工作室X洄遊式創作集
時間|2022/11/04 14:30
地點|集合地點:左營高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