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舞蹈‧混亂的思想《政治媽媽》
3月
19
2012
政治媽媽(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23次瀏覽
鴻鴻

《政治媽媽》這個標題隱含著治理的權力關係,與情感的血緣關係。在這個作品中,這兩種關係是類比、還是對立?其間的曖昧可能性,引人好奇與期待。然而看完全舞,曖昧非但沒有釐清,反而更形錯亂。

舞台空間分為前後兩區,後方的雙層高台是重金屬樂池,由電吉他和電子鼓現場狂飆。中央則由政治宣講者和樂團主唱兩人輪替,他們的嘶吼同樣刻意地含糊不清。前方則是由舞者扮演的群眾,肢體語言相當簡單而重覆──基本上是佝僂身形、雙手抖動上揚,如同崇拜或祈求。當高台上的政治宣講者以強硬的姿態與咆哮彰顯極權時,群眾的肢體彷彿在崇拜,或被迫勞動。換成重金屬樂隊恣意揮灑時,群眾同樣的姿態也像在崇拜,或被鼓舞著反抗。

後來舞台上出現一行閃亮的字:「何處有壓迫,何處便有民間舞蹈」。這民間舞蹈(folkdance),也俗稱土風舞,既是勞動的身體,也是反抗的身體。編舞者的意圖彷彿昭然若揭:身體雖然簡單,卻蘊含著反抗、獨立、與再生的力量。

問題是,當獨裁者或搖滾巨星以同樣的姿態、類似的吶喊出現,以同樣姿態應對的群眾身體卻因失焦而無力起來──當然也是由於70分鐘的演出一直看不到第二種身體語言,而逐漸令人疲乏。編舞者到底說的是,被壓迫的個體,也會以同樣的姿態反抗;還是嘲諷反抗者,也不過在崇拜新興的偶像而已?政客當然代表的是「政治」,但主唱代表的是「媽媽」,還是仍然是「政治」?反覆一致的身體語彙,也一直沒有釐清,這是始終被不同權力宰制的「政治」,還是以內在律動維持生命韌性的「媽媽」?

整個演出的音樂由以色列裔的英國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自行設計,遊走在迷幻的電音、暴烈的重金屬、優雅的古典弦樂之間;燈光變化也相當豐富──以迷霧為屏障,利用光源轉換製造了多種不同氛圍。但是,這些外在的視覺聽覺設計,和身體的激烈動能,卻因為不斷強迫性重覆又無法釐清的人際關係,而顯得拖拖拉拉,越到後來,編舞者無話可說、或簡單的話卻越說越說不清楚的窘境,越發明顯。

我不由得想起Alan Parker三十年前拍攝Pink Floyd的動畫經典《The Wall》,有著更豐富的視覺變化、更精彩的音樂,卻因為把反英雄過度偶像化,而終於暴露出不自覺的侷限:反叛只是建立新的英雄崇拜而已。這跟好萊塢的英雄片說穿了沒有兩樣。《政治媽媽》原有機會對這現象有所反省,可惜編舞家只展現了這個題目的材料,卻沒有能力進一步辯證。

那就忘掉政治、也忘掉媽媽吧!讓我們盡情跟隨音樂與身體的律動解放。可惜的是,音樂的聲量可以跟舞廳比拚了,舞者卻一直在跳一式一樣的「土風舞」。對不起,我實在嗨不起來──以如此簡單的「民間舞蹈」,如此混亂的思緒,想要對抗資本主義民主時代各種有形、無形的威權?別開玩笑了!

《政治媽媽》

演出|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舞團
時間|2012/03/16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不懂舞蹈,更不是編舞家,但我喜愛本齣舞作透過舞蹈所代表的意涵及表現手法。整場下來,我的血液因為舞蹈及音樂而沸騰,情緒也隨之澎湃激昂,我的確感受到壓力存在,但也因為看了《政治媽媽》,我的壓力,找到了出口。(王思婷)
3月
22
2012
侯非胥說《政治媽媽》是「一列快速奔馳的火車」。只是這群舞者不坐在車裡,而吊掛在政治的車窗外。求生意志讓兩手的關節凸顯、肌肉青筋暴漲。 人們原本想到Pub跳舞來解放社會、家庭、工作等等、等等、等等的制約和壓力(pressure),沒想到卻又掉入另一個受音樂節奏、受明星操控的集體行為(folk dance)。(陳品秀)
3月
19
2012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