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美強慘」的古裝偶像劇:《沙漠謠》
3月
13
2025
沙漠謠(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973次瀏覽

文 王照璵(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近年來越來越多小說、漫畫、影劇作品,選擇以架空歷史的方式來講述古代故事。架空歷史讓創作者可以任意選擇不同時代的元素入戲,更可以避免較真的觀眾拿著史書挑刺,如此一來擺脫拘束,任意揮灑,豈不美哉。歌仔戲與流行文化關係較為密切,又有「胡撇仔戲」的傳統,非常適應這類創作方式,此次明華園天字團的《沙漠謠》便是這麼一齣架空歷史的作品。

故事講述大燕皇帝莫龍淵(陳進興飾)育有兩子,庶出的二皇子莫上塵(吳奕萱飾)備受寵愛,與柔然公主沙非嫣(孫詩雯飾)相識相戀,並訂下婚約。這讓大皇子莫尚乾(陳麗巧飾)忌憚不安。皇帝病重,莫尚乾搶先入宮,得知父皇欲傳位莫上塵,竟狠心弒父並矯詔即位。他用柔然老王之命,逼沙非嫣與其聯手,逼殺莫上塵。天無絕人之路,落谷不死的莫上塵化名星羅恨,暗中籌劃復仇,並假裝失憶出現在眾人之前,引起沙非嫣與莫尚乾的關注。前者想補過彌恨、重續前緣;後者想除後患又想利用其治水才華。莫上塵看似自願回到大燕治水,實則打造水庫,準備決堤滅敵。當莫尚乾以為掌控局勢時,莫上塵揭露其弒父罪行,放水淹軍,並手戮莫尚乾。然而莫尚乾臨死前嘲諷他,已派兵剿滅其居住的邊境村莊。這場剿滅戰,雖然有沙非嫣的馳援,但仍未能成功拯救莫上塵的親友。趕回家園的莫上塵只見滿目瘡痍,悲憤交加,無法原諒沙非嫣。就在兩人爭執間,沙非嫣為他擋下大燕殘兵的刺殺,最終香消玉殞。莫上塵雖復仇成功登上帝位,卻只能透過繪製一幅幅的肖像緬懷逝去的一切。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而這樣的人設正適合歌仔戲名角展現他們的舞臺魅力,絕對能吸引粉絲的目光。

沙漠謠(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但要在二至三小時的演出時間內呈現如此曲折的情節,主創團隊如何去權衡輕重,讓這些元素相得益彰,並不是一件易事。整體來看,故事交代清楚,節奏也算明快,但幾個重要角色的內心刻劃則稍嫌蜻蜓點水了些,如莫上塵面對沙非嫣被逼背叛自己一事,心中理性與感性的衝突並沒有被很好地鋪陳出來。如果讓莫上塵假裝失憶時,與沙非嫣能有更多的互動,就可能刻劃更細膩的情感面向。大皇子莫尚乾的塑造也有點可惜,編劇並沒有把他塑造成單純的惡人,從一開始,就反覆展現兩人情分。更在前往皇宮的路上,交錯「閃回」他們兒時回憶。過去的兄弟之情映襯著現今的皇權爭奪,已經為稍後直指「無情最是帝王家」的情感做好鋪墊。但就在莫尚乾得知父皇傳位莫上塵,憤怒與不甘的情緒將要噴薄而出之時,編導卻輕輕放過了這個關鍵抒情時刻。就好像一張逐步繃緊的弓,在正要放箭那一刻,卻頹然鬆手。

當然,觀眾可以透過情節自行補足角色的動機與心理轉折,並不會讓人感覺非常突兀。但本劇終究是戲曲,人物情感是需要被勾掘放大的,如果編劇能在關鍵處,給予演員渲染角色情緒的空間,即便只是一小段唱,人物塑造也能更顯細膩立體。

沙漠謠(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同時本劇也有一些古裝偶像劇的套路,聚焦在演員展現自己的魅力,卻對背景建構稍嫌粗疏。雖說本劇是架空歷史,但故事畢竟牽涉到兩國朝局,如果沒有仔細地建構起政治邏輯,就容易造成硬傷。如大燕與柔然明顯是兩個國力相差不多的對等國家,但每當莫尚乾挑動陰謀,大燕軍隊便直接進入柔然境內,逼宮、剿滅村莊,如入無人之地,儼然柔然宗主國一般。而莫尚乾沒有理由地留下目擊太監的性命,最後成為莫上塵揭發他的關鍵。但在揭發罪狀後,這位太監又被莫上塵隨手拿來擋劍而亡。而在現場聽到證詞的軍士大多數被隨即而來的大水一掃而空,加上以築壩決堤這種傷及百姓生命與財產的方式報仇,是否也讓莫上塵即位的合理性打上大大的問號?這些邏輯不通順之處,的確讓筆者心生疑惑。

演員方面,歷經大起大落的莫上塵,並不是一個好演的角色。除了要呈現前後對比外,還有假裝失憶與莫尚乾與沙非嫣周旋的橋段,可惜劇本沒能著墨於這種內外反差的張力。吳奕萱也只呈現了對比,卻未能挖掘劇本之外深度,稍嫌可惜。飾演莫尚乾的陳麗巧則老練許多,雖然發揮空間也不多,但黑化時眼神所流露出的情緒,一定程度上彌補這個角色的複雜性。

沙漠謠(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沙非嫣這個角色對表演經驗豐富的孫詩雯來說可說是手到擒來,在馳援村莊一場戲中還借鑑了京劇武旦重頭戲《女殺四門》。雖然筆者以為這段表演安排略嫌生硬,但看到已躋身臺灣戲曲名角之列的孫詩雯,能在繁忙的野臺演出之餘重新練功,並為此請來曾兩次入圍傳藝最佳青年演員的男武旦楊瑞宇指導,展現出一個成熟演員的自我要求,著實令人讚賞。即便沒有紮硬靠,開打也略有簡化,但沒有撒湯漏水,完成度相當不錯,依然值得肯定。

《沙漠謠》帶有明顯的影視古裝偶像劇風格,故事通俗易懂,演員也各自展現出自己的魅力。雖然可以滿足粉絲要求,卻缺少細緻的精修,讓全劇有不少細節難以深究,如果能進一步梳理情節、深化人物,相信有成為劇團看家戲的潛力。

《沙漠謠》

演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時間|2025/01/11 14:30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南海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