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出心裁的歷史演義《孫臏鬥龐涓》
7月
24
2023
孫臏鬥龐涓(一心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99次瀏覽

文 邱秉程(文化行政人員)

本劇為2023臺灣戲曲中心之看家戲再現系列,孫臏與龐涓相爭之歷史故事,即便未家喻戶曉,觀眾也略知一二,究竟是老調重彈或新詮,為筆者所期待。

開場為兩人身後靈魂的對談,並問候對方的傷勢(生前分受箭傷與腿傷),再進入兩人相遇、結拜、拜於鬼谷子(柯進龍飾)門下的過程。兩人於馬陵道結拜時,龐涓(孫詩珮飾)並立了萬箭穿心的毒誓。鬼谷子與徒弟的情份,來自與其師父孫武(孫榮輝飾)的前緣,孫武臨終前傳予兵法奇書,囑託來世再交還,留下具玄機的預言詩讓鬼谷子細品,鬼谷子解讀為孫臏(孫詩詠飾)即孫武轉世,對孫、龐冷熱有別。

龐涓下山到了魏國,官拜將軍並成為駙馬。後引薦孫臏卻凸顯自己才能不如孫,並得知師父僅傳予師兄奇書,加以妻子進言,即便孫釋出善意傳授兵書,但鬼谷子隨後到訪魏國,關心龐喜獲麟兒之餘,與孫私下對話卻極度排龐,成為最後一根稻草,讓龐痛下殺意,以杯茶毒害鬼谷子。

接下來之發展回歸歷史故事記載,孫被誣陷入獄、得知真相而裝瘋並成功潛逃他國。編導把兩人後續戰場交手用字幕與投影交代,重點放在馬陵道的死戰,龐涓終陷入孫臏計謀,受萬箭攻擊並自刎。

結尾再度出現兩人靈魂對談,幕後以唱詞及字幕呈現孫武的預言詩與太極圖像,其實鬼谷子直至最後一口氣都未悟出,孫武遺詩揭示其靈魂之轉世將一分二為孫與龐(註),而非僅孫臏。故孫、龐實是一體兩面,若鏡射也若兩極,為編劇最大巧思。此詩在上半場孫武臨終顯示於投影時,眼尖觀眾應已得知一魂轉世為二的實情,筆者以為若在孫武呈現詩文時稍對第四句隱晦,所有觀眾都在結尾才認知真相,戲劇性將更強烈 。

本劇設計以龐涓為故事中心,為孫、龐、鬼谷子塑造非常鮮明之角色形象。龐涓從腳踏實地、敬重兄長,渴求師父關愛,從天真善良到發心狠手辣有完整的心路歷程,能得到觀眾同情。孫臏天賦奇才,家境優渥,無憂無慮,又以自我為中心,常忽略旁人感受,即便未有害人動機仍啟禍根。編導更設計了孫的招牌動作及台詞,因為他是孫臏,大家都要對他好。鬼谷子因誤讀詩句的執念所絆,一路對孫臏私心偏愛,非良師應有態度,所有災厄可謂由他而起。

孫詩珮之龐涓演繹由善至惡心路歷程,與孫詩詠由意氣風發到偽裝瘋癲,皆有精彩表現,還有明華園孫詩雯助陣公主。老團長老當益壯,飾演孫武還要一展扎實毯子功,完全不輸青年人。舞台設計方面,魏惠王(翟珞安飾)的龍椅與高臺由群臣簇擁推出,魏惠王上下均需眾人協助,高臺隨意移動,推進推出之上下場極具喜感,也符應君臣丑角的設定。不過,鏤空竹子圖像的長方形景片是本次設計較可惜之處,起初為搭配實像竹子景片作山林野外的示意,但逢朝廷、宮殿場景亦出現,混淆舞台意象。

一心戲劇團致力詮釋孫、龐故事,自2006年《戰國風雲馬陵道》;2010年《戰國風雲》鬼谷之卷、孫臏之卷、龐涓之卷;2019 《孫龐鬥法.鬼谷歸天》,到本次看家戲再現。相對於該團5月於戲曲藝術節搬演之新作《狩瘟殘書》,有著成熟的結構與巧思,劇作在多次精煉下,逐步往經典邁進,是劇團與觀眾的福份。

註:筆者未能取得預言詩全文,該詩中第三句,可將句中文字組合為孫之姓名,第四句則為組成龐之姓名。

《孫臏鬥龐涓》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3/07/02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