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出心裁的歷史演義《孫臏鬥龐涓》
7月
24
2023
孫臏鬥龐涓(一心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82次瀏覽

文 邱秉程(文化行政人員)

本劇為2023臺灣戲曲中心之看家戲再現系列,孫臏與龐涓相爭之歷史故事,即便未家喻戶曉,觀眾也略知一二,究竟是老調重彈或新詮,為筆者所期待。

開場為兩人身後靈魂的對談,並問候對方的傷勢(生前分受箭傷與腿傷),再進入兩人相遇、結拜、拜於鬼谷子(柯進龍飾)門下的過程。兩人於馬陵道結拜時,龐涓(孫詩珮飾)並立了萬箭穿心的毒誓。鬼谷子與徒弟的情份,來自與其師父孫武(孫榮輝飾)的前緣,孫武臨終前傳予兵法奇書,囑託來世再交還,留下具玄機的預言詩讓鬼谷子細品,鬼谷子解讀為孫臏(孫詩詠飾)即孫武轉世,對孫、龐冷熱有別。

龐涓下山到了魏國,官拜將軍並成為駙馬。後引薦孫臏卻凸顯自己才能不如孫,並得知師父僅傳予師兄奇書,加以妻子進言,即便孫釋出善意傳授兵書,但鬼谷子隨後到訪魏國,關心龐喜獲麟兒之餘,與孫私下對話卻極度排龐,成為最後一根稻草,讓龐痛下殺意,以杯茶毒害鬼谷子。

接下來之發展回歸歷史故事記載,孫被誣陷入獄、得知真相而裝瘋並成功潛逃他國。編導把兩人後續戰場交手用字幕與投影交代,重點放在馬陵道的死戰,龐涓終陷入孫臏計謀,受萬箭攻擊並自刎。

結尾再度出現兩人靈魂對談,幕後以唱詞及字幕呈現孫武的預言詩與太極圖像,其實鬼谷子直至最後一口氣都未悟出,孫武遺詩揭示其靈魂之轉世將一分二為孫與龐(註),而非僅孫臏。故孫、龐實是一體兩面,若鏡射也若兩極,為編劇最大巧思。此詩在上半場孫武臨終顯示於投影時,眼尖觀眾應已得知一魂轉世為二的實情,筆者以為若在孫武呈現詩文時稍對第四句隱晦,所有觀眾都在結尾才認知真相,戲劇性將更強烈 。

本劇設計以龐涓為故事中心,為孫、龐、鬼谷子塑造非常鮮明之角色形象。龐涓從腳踏實地、敬重兄長,渴求師父關愛,從天真善良到發心狠手辣有完整的心路歷程,能得到觀眾同情。孫臏天賦奇才,家境優渥,無憂無慮,又以自我為中心,常忽略旁人感受,即便未有害人動機仍啟禍根。編導更設計了孫的招牌動作及台詞,因為他是孫臏,大家都要對他好。鬼谷子因誤讀詩句的執念所絆,一路對孫臏私心偏愛,非良師應有態度,所有災厄可謂由他而起。

孫詩珮之龐涓演繹由善至惡心路歷程,與孫詩詠由意氣風發到偽裝瘋癲,皆有精彩表現,還有明華園孫詩雯助陣公主。老團長老當益壯,飾演孫武還要一展扎實毯子功,完全不輸青年人。舞台設計方面,魏惠王(翟珞安飾)的龍椅與高臺由群臣簇擁推出,魏惠王上下均需眾人協助,高臺隨意移動,推進推出之上下場極具喜感,也符應君臣丑角的設定。不過,鏤空竹子圖像的長方形景片是本次設計較可惜之處,起初為搭配實像竹子景片作山林野外的示意,但逢朝廷、宮殿場景亦出現,混淆舞台意象。

一心戲劇團致力詮釋孫、龐故事,自2006年《戰國風雲馬陵道》;2010年《戰國風雲》鬼谷之卷、孫臏之卷、龐涓之卷;2019 《孫龐鬥法.鬼谷歸天》,到本次看家戲再現。相對於該團5月於戲曲藝術節搬演之新作《狩瘟殘書》,有著成熟的結構與巧思,劇作在多次精煉下,逐步往經典邁進,是劇團與觀眾的福份。

註:筆者未能取得預言詩全文,該詩中第三句,可將句中文字組合為孫之姓名,第四句則為組成龐之姓名。

《孫臏鬥龐涓》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3/07/02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