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出心裁的歷史演義《孫臏鬥龐涓》
7月
24
2023
孫臏鬥龐涓(一心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43次瀏覽

文 邱秉程(文化行政人員)

本劇為2023臺灣戲曲中心之看家戲再現系列,孫臏與龐涓相爭之歷史故事,即便未家喻戶曉,觀眾也略知一二,究竟是老調重彈或新詮,為筆者所期待。

開場為兩人身後靈魂的對談,並問候對方的傷勢(生前分受箭傷與腿傷),再進入兩人相遇、結拜、拜於鬼谷子(柯進龍飾)門下的過程。兩人於馬陵道結拜時,龐涓(孫詩珮飾)並立了萬箭穿心的毒誓。鬼谷子與徒弟的情份,來自與其師父孫武(孫榮輝飾)的前緣,孫武臨終前傳予兵法奇書,囑託來世再交還,留下具玄機的預言詩讓鬼谷子細品,鬼谷子解讀為孫臏(孫詩詠飾)即孫武轉世,對孫、龐冷熱有別。

龐涓下山到了魏國,官拜將軍並成為駙馬。後引薦孫臏卻凸顯自己才能不如孫,並得知師父僅傳予師兄奇書,加以妻子進言,即便孫釋出善意傳授兵書,但鬼谷子隨後到訪魏國,關心龐喜獲麟兒之餘,與孫私下對話卻極度排龐,成為最後一根稻草,讓龐痛下殺意,以杯茶毒害鬼谷子。

接下來之發展回歸歷史故事記載,孫被誣陷入獄、得知真相而裝瘋並成功潛逃他國。編導把兩人後續戰場交手用字幕與投影交代,重點放在馬陵道的死戰,龐涓終陷入孫臏計謀,受萬箭攻擊並自刎。

結尾再度出現兩人靈魂對談,幕後以唱詞及字幕呈現孫武的預言詩與太極圖像,其實鬼谷子直至最後一口氣都未悟出,孫武遺詩揭示其靈魂之轉世將一分二為孫與龐(註),而非僅孫臏。故孫、龐實是一體兩面,若鏡射也若兩極,為編劇最大巧思。此詩在上半場孫武臨終顯示於投影時,眼尖觀眾應已得知一魂轉世為二的實情,筆者以為若在孫武呈現詩文時稍對第四句隱晦,所有觀眾都在結尾才認知真相,戲劇性將更強烈 。

本劇設計以龐涓為故事中心,為孫、龐、鬼谷子塑造非常鮮明之角色形象。龐涓從腳踏實地、敬重兄長,渴求師父關愛,從天真善良到發心狠手辣有完整的心路歷程,能得到觀眾同情。孫臏天賦奇才,家境優渥,無憂無慮,又以自我為中心,常忽略旁人感受,即便未有害人動機仍啟禍根。編導更設計了孫的招牌動作及台詞,因為他是孫臏,大家都要對他好。鬼谷子因誤讀詩句的執念所絆,一路對孫臏私心偏愛,非良師應有態度,所有災厄可謂由他而起。

孫詩珮之龐涓演繹由善至惡心路歷程,與孫詩詠由意氣風發到偽裝瘋癲,皆有精彩表現,還有明華園孫詩雯助陣公主。老團長老當益壯,飾演孫武還要一展扎實毯子功,完全不輸青年人。舞台設計方面,魏惠王(翟珞安飾)的龍椅與高臺由群臣簇擁推出,魏惠王上下均需眾人協助,高臺隨意移動,推進推出之上下場極具喜感,也符應君臣丑角的設定。不過,鏤空竹子圖像的長方形景片是本次設計較可惜之處,起初為搭配實像竹子景片作山林野外的示意,但逢朝廷、宮殿場景亦出現,混淆舞台意象。

一心戲劇團致力詮釋孫、龐故事,自2006年《戰國風雲馬陵道》;2010年《戰國風雲》鬼谷之卷、孫臏之卷、龐涓之卷;2019 《孫龐鬥法.鬼谷歸天》,到本次看家戲再現。相對於該團5月於戲曲藝術節搬演之新作《狩瘟殘書》,有著成熟的結構與巧思,劇作在多次精煉下,逐步往經典邁進,是劇團與觀眾的福份。

註:筆者未能取得預言詩全文,該詩中第三句,可將句中文字組合為孫之姓名,第四句則為組成龐之姓名。

《孫臏鬥龐涓》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3/07/02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