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天群(2025年度專案評論人)
在傳統戲曲的舞台上,武戲往往承擔技藝展示與情感表達的雙重任務。景勝客家戲劇團的《忠義再聚之對花槍》以上四下三的七場,演出隋末亂時,羅藝與姜桂枝失散多年,因緣際會下獲悉雙方在世、花槍比武而相認重聚的故事。這齣戲曲特別著重於羅藝的否認到承認、姜桂枝的欣喜到憤怒,同時也體現旁人勸解時的方法與技術。最後,四十年相別的夫妻終於重逢而團圓。
從劇情情節而言,這齣戲曲的前半部相對比較孱弱,不過,綜觀全劇視角,實際上是將整體的劇情做一個交代與鋪陳。不論是第一場的「出神入化姜家槍,精湛出奇威名揚」,或者是「荒淫無道隋煬帝,百姓受苦骨分離」,從姓氏差異和時代背景,暗示全齣戲曲的情節。就在大奈和尤通發覺他們所見的槍法與羅家相似,進而開啟了一連串的尋親故事;第二到四場則演出程咬金的時代背景,主線在子羅松、孫羅煥尋親的戲碼,把緊張、懸疑、擔憂的氣氛累積起來;在中場休息過後,才是姜桂枝以較弱的嗓音開啟,逐漸累增,進而對戰、團圓。實際上,演出的架構讓觀眾在觀戲時會因著劇情而有所思考,但演出的看點究竟是在什麼細節中累加呢?
忠義再聚之對花槍(景勝客家戲劇團提供/攝影曾傳因)
這齣戲曲的看點,誠如標題,就在「對花槍」。一開始的對花槍,是由劇中的兒孫輩進行,也就是比較年輕的演員來操演。我們不難發現,在槍法上,不論是羅煥的背槍花或是腋下花,都令觀眾驚豔,只是有一次拋接掉落,很是可惜。但這是在所難免的,救場的接拋也是順利的,足見年輕演員的功底甚深;然而,來到下半場,羅藝與姜桂枝在第六場對槍時,可以看到姜桂枝的槍法,明顯比上半場嫻熟,真的可謂是槍槍到位。特別要說的是,文武場配合度極佳,在對槍的每一刻,鑼鼓點的響亮與節奏,凸顯出槍法的精煉。甚至到第七場,姜桂枝逼迫羅藝要認親時,文武場一齊安靜了下來,只聽到兩人雙槍對打時的敲擊聲,一聲、一聲,聲聲響亮的槍擊聲,觀眾先是發出極為認同的讚嘆,接著在程咬金滑稽地說了一句「加油」引發笑聲,最後響起了如雷的掌聲,延續到姜、羅兩人亮相的那一剎那。他們臉不紅氣不喘,配合著文武場的靜與動,完全可以看出戲曲演技的紮實功底,也為觀眾創造了緊張也讚嘆的展演。這裡的差異,不僅是動作難度的不同,更是一種「生」與「熟」的層次對比:新演員展現「可期」,老演員展現「可敬」。
其外,本齣戲曲的身段也是可看之一。羅藝從緊張到認親的表情和身段,不論是表情或是手的抽動,都能讓觀眾感受到面對親情與顏面的拉扯;姜桂枝從上半場的羸弱、失望,到下半場的憤怒、激動,上槍的第五場開幕時,就可以感受到演員氣勢的不同;羅成在槍法上也非常嫻熟,其迴旋演出也很驚人,在第四場與羅煥對戰時,一個下腰又直接跳起,毫不拖泥帶水,觀眾席喊出「好」的大聲鼓勵。這些都足見演員的功底,若從世代傳承的角度來看待,著實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上下半場由生到熟的轉換,但同時也突顯劇情的必要性,也就是姜桂枝要以槍法來逼迫羅藝認親。可見,新演員突出「技」,老演員融合「技」與「情」。
忠義再聚之對花槍(景勝客家戲劇團提供/攝影曾傳因)
《對花槍》、《花槍緣》在豫劇、京劇都已佔有一席之地,然而,景勝客家戲劇團透過客家語的重新呈現,為客家觀眾帶來武戲亦文場的體驗,一同領略跨越時空的恩怨化解。《忠義再聚之對花槍》保留許多武戲演出的槍花技巧運用,在文武場與身段動作的配合之下,利用這些元素推進劇情,甚至利用中場休息時間的切換,讓觀眾期待究竟接下來的演出,何時要開始認親?同時也對老、新的「對花槍」演出進行分野,形成了「傳承」與「承接」的戲劇邏輯:年輕演員展現技藝的生命力,老演員則承接劇情的厚度與精神,兩者一前一後,呼應「對花槍」的雙重意涵——情感對峙、技藝交鋒。
《忠義再聚之對花槍》
演出|景勝客家戲劇團
時間|2025/08/23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