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用青春來搬戲《萬古流芳》
12月
24
2014
萬古流芳(大稻埕戲苑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93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近年來,因應戲曲圈人才流失過於嚴重,加上為了讓青年演員有更多的演出機會及舞臺,台北市立社教館成立了附設青年歌仔戲團,全部演員的平均年齡約在三十歲以下,本次選用《萬古流芳》做為該團隊三週年的成果發表演出。

《萬古流芳》為歌仔戲曲調名,上半場以「搜孤救孤」為主,下半場以「趙氏孤兒」為底,趙盾帶領趙朔及公孫杵臼於回府途中遭到刺客追殺,趙盾身亡,趙朔回府後得知趙氏一門遭當朝權臣屠岸賈在晉靈公面前使計陷害,落得株連趙氏一門的下場,趙朔在屠岸賈面前舉劍自刎,身懷六甲的妻子莊姬郡主則被帶回冷宮軟禁並生下一子,交由程嬰攜於藥箱內帶出。程嬰將莊姬郡主之子帶到公孫杵臼家中,為取信於屠岸賈,營救趙氏孤兒,兩人商討出一計,決定偷天換日,公孫捨命,程嬰捨子;屠岸賈因遍尋不著趙氏孤兒而刑求莊姬郡主的婢女卜鳳(簡郁庭飾),最後在程嬰的密告下,屠岸賈於公孫杵臼家中找到嬰兒,並凌虐公孫杵臼至死,同時命程嬰摔死嬰兒;程妻無法接受打擊,攜女屍身跳崖自盡,程嬰則將救下一命的趙氏孤兒帶至屠府收養。十餘年後,趙氏孤兒程(趙)武在程嬰的說明下,程武終於了悟趙氏一族與屠岸賈的血海深仇,並在老將軍魏絳的協助下手刃仇人,還給趙氏家族一個公道。

該劇劇情擷取了「搜孤救孤」與「趙氏孤兒」兩劇的重點,可明顯看出製作團隊渴望所有參與本劇演出的所有人員皆能有所表現。不若前人造戲撰本模式,將焦點僅放在男性角色身上,程妻與莊姬郡主於劇中亦有表現空間,在男戲為主的忠孝節義與剛強堅硬間,置入了屬於母性的細膩心情與溫婉轉折。劇情上三分之二重劇情舖陳,從趙氏滅門至趙氏孤兒程(趙)武決意復仇,最後眾人集合於場上,再由程(趙)武手刃仇人,刻意將所有的情感爆點一次串連,在最後結局一起引爆;惟因整體架構龐大,細微之處連結略顯薄弱(如卜鳳未供出趙氏孤兒下落,刻意隱瞞嬰兒的真正性別,硬是把男說成女,但屠岸賈最後死亡時卻沒有發出疑問,少了前後比對的情節呼應;另一部份是卜鳳遭刑求的部份可以看到《狸貓換太子》裡寇珠被刑求至死的痕跡帶入,卻未強調卜鳳送嬰兒予程嬰的環節,此二點可就再度搬演時做強化連結的重要性)。

本劇重唱工作表,走連本台戲手法,摒除該團以往以武戲為本的路線。就主要演員來說,飾演程嬰的江亭瑩戲份最重,自小生演到老生,情緒轉折最為強烈,經過長久的大小內外台演出,該演員的聲線已臻成熟,惟老生部份唱腔頗有刻意模仿指導老師的影子,此部份聲嗓雖厚實卻缺少自我特色;飾演公孫杵臼的吳米娜在校行老生,但該角色的呈現並未呈現出公孫杵臼的穩,呈現方式偏近於武生,翻滾撲跌樣樣不缺;飾演程(趙)武的吳純瑜聲嗓仍帶稚氣,偶有娃娃音出現(此部份不確定是否因為角色設定為十餘歲的關係),唱腔有部分產生稚嫩感;女性角色來說,飾演莊姬郡主的鄭芷芸亦經歷過多場演出,聲調亦漸趨穩定,但下半場偶有嗓音不穩,造成高音可能較偏薄弱的狀況發生,飾演程妻的蔡孟君唱腔厚實,穩定性高,失女痛泣一折聲情俱足,為全場表現最佳亮點之一。

整體來說,《萬古流芳》不脫古路戲強調忠孝節義的路線,但製作團隊放入了一些有別於往常敘事的元素,加強女性角色於這類型戲碼裡所扮演的角色,並且產生了對照感(莊姬郡主與程妻皆為身為母親,一樣都經歷喪子(女)之痛,但兩人的心路轉折與最後的抉擇卻截然不同),用不同的角度觀點來強化劇情飽實度,是本劇表現出彩的原因。惟演員於本劇配置的方式,可看出角色調度及特長配合皆有短缺,宜就此部份再做調整及變動,可說是日後於選本及角色配置上,仍需再做溝通協調的重要功課。

《萬古流芳》

演出|社教館附設青年歌仔戲團
時間|2014/12/13 19: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