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見爆炸聲響《小七爆炸事件》一二聯演
3月
01
2012
小七爆炸事件(1911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3次瀏覽
黃佳文

戲散的夜,行走在街道感覺氣溫漸涼,路過燈光熾眼的「小七」,不免猶疑是否要停下腳步、選種口味、掏錢付帳,啜飲咖啡的甘苦,思索著習以為常的生活在變與不變之間。

「Always open」這樣的歡迎詞我們並不陌生,也不知曾幾何時我們習慣稱呼7-ELEVEN為「小七」,更莫名地在生活中賴以維生。攸關常人衣食的生活所需,「小七」總秉持顧客至上的態度為民服務,舉凡飲料、麵包、現沖咖啡、便當微波加熱、繳費、網拍取貨甚至是看戲買票在在皆是善舉;但在牯嶺街小劇場裡服務的「小七」,卻簡陋得買不到一支熱狗,店裡的過期品似乎比新鮮貨來得多,這一家滯銷的「小七」也因過期無法保存,逐漸走味、變調而消聲匿跡。

《小七爆炸事件》一二聯演,這部戲的劇名既聳動又能撼動人心,我們總期待「小七」爆炸的那一刻會是如何驚悚,卻原來是喑啞的火藥,硝味瀰漫,一點一點燻人窒息。

劇場裡,許多中空的商品貨架排列其間,舞臺設計成一個其實與真實世界「小七」有著很大差別的擺設,或許是因空間限制,或許這不是他們考量的重點,但在在讓人疑惑人物進進出出,隨手取貨拆封即吃,而且連結帳都省略,店長時常說「全部我請客」,這是怎樣的一間「小七」?

編導陳大任擬了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劇名,也企圖在劇中呈現人來人往的「小七」裡,有著賴以支持的人物故事。全劇歧出了好多條發展線,每一個故事各自表述,直到「爆炸」前一刻才會聚,縱使浮誇,但應縝密思量這是一個在「小七」發生的故事,而往來頻繁的人在這空間裡又有什麼樣的交集與情緒?編導的表現使得這間陽春的「小七」恍若人情味濃厚的柑仔店。或許,這正是編導所要表現的,而且劇中不斷提及店長阿嬤所經營的雜貨店,但他想要表達什麼?表達的成效如何?顯然沒能妥善完成。

《小七爆炸事件》這樣的題名別具趣味,若能重新梳理劇中每一條故事支線,突出所欲表述的主軸,或許可以不讓故事零散分歧,並且貼近現實中的「小七」,強化空間意涵,則可望引起觀眾更深層的共鳴。畢竟,身為顧客的我們早已被「小七」所奴化、宅化,生活在處處是「小七」的城鎮中已習以為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對於「小七」的概念不是嗎?

全劇的風格明朗輕快,且能結合時事境遇,開了潑水事件應曉薇、哈佛小子林書豪的玩笑;善於人際互動的APP預測了故事可能的走向,也在劇中與演員對話,是充滿奇思妙想的創舉。觀察這些人物行動,不難發現常人如何深感手機、筆電、DV的便利,也深受這些資訊產品的制約,如同劇中關不掉的APP虛擬人物,我們無法擺脫,因為我們已經沉溺其中。

就演員的表現而言,女性人物的詮釋優於男性,肢體動作的展現和聲音情緒的表達普遍突出,但整體來看,演員們的表現尚未達到「收放自如」,很明顯地能看出是在「演」戲,有時「放」得過頭了,使得角色有形而無神,甚至角色的性格被詮釋得彼此相似而不獨出。

當然,不應嚴苛地看待這群支撐全場的演員,他們所擁有的優勢在於「年輕有為」,因為年輕,所以肢體展現可以誇張而熱情奔放,表情達意配合肢體動作處處顯得可愛。從演員的舉手投足間,不難觀察出他們對於戲劇的熱情,再多琢磨對於劇中人物的氣質,日後必能在劇場上有一番作為。

1911劇團自二○○九年成立,演員多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學生最富裕的資本正是他們的年輕有為,往後歷經了時光的淬鍊,想必他們對於人物性格與形象的掌握會有更細膩的體會,屆時浮上舞臺的劇藝,可不是「小七」歌舞般的真摯,而是更深微的意蘊內涵。

戲散的夜,行走在街道感覺氣溫漸涼,路過燈光熾眼的「小七」,不加思索地走進溫暖,挑選了幾種口味的關東煮物,掏錢付帳,依舊思索著習以為常的生活是否會因《小七爆炸事件》而變化,但可以明確得知的是,我並未聽從劇中店長的話,把所有的醬料全部帶走,因為,我衷於原味。

《小七爆炸事件》

演出|1911劇團
時間|2012/02/26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