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見爆炸聲響《小七爆炸事件》一二聯演
3月
01
2012
小七爆炸事件(1911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59次瀏覽
黃佳文

戲散的夜,行走在街道感覺氣溫漸涼,路過燈光熾眼的「小七」,不免猶疑是否要停下腳步、選種口味、掏錢付帳,啜飲咖啡的甘苦,思索著習以為常的生活在變與不變之間。

「Always open」這樣的歡迎詞我們並不陌生,也不知曾幾何時我們習慣稱呼7-ELEVEN為「小七」,更莫名地在生活中賴以維生。攸關常人衣食的生活所需,「小七」總秉持顧客至上的態度為民服務,舉凡飲料、麵包、現沖咖啡、便當微波加熱、繳費、網拍取貨甚至是看戲買票在在皆是善舉;但在牯嶺街小劇場裡服務的「小七」,卻簡陋得買不到一支熱狗,店裡的過期品似乎比新鮮貨來得多,這一家滯銷的「小七」也因過期無法保存,逐漸走味、變調而消聲匿跡。

《小七爆炸事件》一二聯演,這部戲的劇名既聳動又能撼動人心,我們總期待「小七」爆炸的那一刻會是如何驚悚,卻原來是喑啞的火藥,硝味瀰漫,一點一點燻人窒息。

劇場裡,許多中空的商品貨架排列其間,舞臺設計成一個其實與真實世界「小七」有著很大差別的擺設,或許是因空間限制,或許這不是他們考量的重點,但在在讓人疑惑人物進進出出,隨手取貨拆封即吃,而且連結帳都省略,店長時常說「全部我請客」,這是怎樣的一間「小七」?

編導陳大任擬了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劇名,也企圖在劇中呈現人來人往的「小七」裡,有著賴以支持的人物故事。全劇歧出了好多條發展線,每一個故事各自表述,直到「爆炸」前一刻才會聚,縱使浮誇,但應縝密思量這是一個在「小七」發生的故事,而往來頻繁的人在這空間裡又有什麼樣的交集與情緒?編導的表現使得這間陽春的「小七」恍若人情味濃厚的柑仔店。或許,這正是編導所要表現的,而且劇中不斷提及店長阿嬤所經營的雜貨店,但他想要表達什麼?表達的成效如何?顯然沒能妥善完成。

《小七爆炸事件》這樣的題名別具趣味,若能重新梳理劇中每一條故事支線,突出所欲表述的主軸,或許可以不讓故事零散分歧,並且貼近現實中的「小七」,強化空間意涵,則可望引起觀眾更深層的共鳴。畢竟,身為顧客的我們早已被「小七」所奴化、宅化,生活在處處是「小七」的城鎮中已習以為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對於「小七」的概念不是嗎?

全劇的風格明朗輕快,且能結合時事境遇,開了潑水事件應曉薇、哈佛小子林書豪的玩笑;善於人際互動的APP預測了故事可能的走向,也在劇中與演員對話,是充滿奇思妙想的創舉。觀察這些人物行動,不難發現常人如何深感手機、筆電、DV的便利,也深受這些資訊產品的制約,如同劇中關不掉的APP虛擬人物,我們無法擺脫,因為我們已經沉溺其中。

就演員的表現而言,女性人物的詮釋優於男性,肢體動作的展現和聲音情緒的表達普遍突出,但整體來看,演員們的表現尚未達到「收放自如」,很明顯地能看出是在「演」戲,有時「放」得過頭了,使得角色有形而無神,甚至角色的性格被詮釋得彼此相似而不獨出。

當然,不應嚴苛地看待這群支撐全場的演員,他們所擁有的優勢在於「年輕有為」,因為年輕,所以肢體展現可以誇張而熱情奔放,表情達意配合肢體動作處處顯得可愛。從演員的舉手投足間,不難觀察出他們對於戲劇的熱情,再多琢磨對於劇中人物的氣質,日後必能在劇場上有一番作為。

1911劇團自二○○九年成立,演員多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學生最富裕的資本正是他們的年輕有為,往後歷經了時光的淬鍊,想必他們對於人物性格與形象的掌握會有更細膩的體會,屆時浮上舞臺的劇藝,可不是「小七」歌舞般的真摯,而是更深微的意蘊內涵。

戲散的夜,行走在街道感覺氣溫漸涼,路過燈光熾眼的「小七」,不加思索地走進溫暖,挑選了幾種口味的關東煮物,掏錢付帳,依舊思索著習以為常的生活是否會因《小七爆炸事件》而變化,但可以明確得知的是,我並未聽從劇中店長的話,把所有的醬料全部帶走,因為,我衷於原味。

《小七爆炸事件》

演出|1911劇團
時間|2012/02/26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