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缺席,空言無益《烽火亂世》
8月
05
2015
烽火亂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25次瀏覽
陳涵茵(社會人士)

高雄「春天藝術節」首創歌仔戲專案,六年來質量穩定的精製精選,成功打造全臺戲迷引頸期盼的年度盛會。今年以「傳承薪藝」為題,於記者會上即有意引導焦點落於各團的接班事宜;不同於各劇團多屬家族傳繼,薪傳歌仔戲劇團則是師徒授受,以廖瓊枝的弟子張孟逸為代表。

以「薪傳」為名,薪傳歌仔戲劇團念茲在茲的本就是歌仔戲的薪火相承,此次登臺演出的,除了特邀的小咪以外,全是新生代優質演員,演出的劇目則是內臺時期連本大戲的改編,傳統戲文交由年輕學子搬演,全力呼應劇團精神及本屆專案主題。

然而,首先要提出的一個疑問即是:為什麼必須特邀小咪出演呢?劇團的其他公演,並不會特別邀約前輩演員,此次特邀的意義和目的何在?也許是為了彰顯前輩、後生聯手共演的薪傳意義吧,但是,一個劇團在參與號稱「全國最大精緻歌仔戲劇場連演」的舞臺時,不以自身培育的青年演員為主角,而向外邀約,還是令人有點擔心的,尤其是謝幕時眾星拱月歡迎的、宣傳用的人形立牌,都是小咪,然而小咪並不屬於薪傳歌仔戲劇團。

同樣的,謝幕致詞人是老師廖瓊枝,而非學生張孟逸。此前春美歌劇團和秀琴歌劇團謝幕時都是由負有接班人身分的女兒來致詞,原以為是今年春藝的特別規劃,為強調本屆主題,然而從這一場看來,前兩團的情況也許並非有意為之?但相比之下反而覺得本場有點可惜,若能由張孟逸發言(或與廖瓊枝共同發言),也許更能體現交棒的意涵。

但相反的,在這個以精緻為稱的現場,部分年輕演員還不夠成熟,偶有失誤,卻又是另一種方向的可再檢討,一幕朱元璋籌備出兵,一位演員抬腳獨立卻明顯的下盤不穩、跌了兩三步,說是不忍苛責,但這仍反映基本功不夠扎實。

而大約也是為了讓每位年輕演員都有練習、展現的機會,出場人物眾多,但卻也使得每個角色皆未能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這或許就與原本提攜青年才俊的良善立意背道而馳了;甚至特邀前來的小咪也沒有足以突出表現的空間,這就又回到第一個問題了。

同時,這也使得整齣戲顯得零散,缺乏焦點。

由於是連本戲的濃縮,剪裁便是一種考驗。以實際的成果觀之,顯得有點拼貼。所欲敘述的事件太多,而只好每段都只說一點,就像隔靴搔癢,無法深入。6月初許亞芬歌子戲劇坊推出《千古一帝秦始皇》,意外的可以類比,兩劇皆太想把前因後果交代清楚,卻適得其反,全劇只充斥敘事殘片、只見對敘事的執著,卻忽略了抒情的缺席正是使敘事淪為流水帳的關鍵原因。沒有抒情的鋪墊,觀眾便無法共感;無法共感,演員的詮釋再到位都難免矯情。張孟逸所飾演的淑蓮目睹丈夫「變心」,哭得聲嘶力竭;古翊汎飾演的朱元璋憂國憂民,身段唱腔慷慨蒼涼。兩位都是優秀的演員,演出上並無特別的缺失,然而,淑蓮夫妻的情感缺乏刻劃,朱元璋的愛民如子都是用說的(並未演繹以使人體會),是以當張孟逸淒厲涕泣,卻令人感覺虛假抽離。

薪傳歌仔戲劇團有部作品《宋宮秘史》(亦曾為高雄春天藝術節節目之一,惟筆者所觀賞乃102年3月23日於新舞臺的演出),同為內臺連本戲改編,卻選擇了不同的做法:並不嘗試完整敘事,而是切掉一半的情節,就像只看了連本戲的首日演出。儘管演出結束時不乏錯愕之聲(故事未完、演出卻戛然而止),卻不損其「精彩好看」的風采。如今回望,是因其敘事、抒情的細膩搭配,仔細刻劃人物心理,用人物的情感和行為去推動劇情,而不僅僅是「敘述而已」。又因其重視人物的反應,演員的一舉一動都緊勾觀眾的情緒,考驗演員的技藝,而精湛的表現便令人嘆為觀止。反之,《烽火亂世》雖然盡力交代事件的每一個環節,結尾卻同樣聽見錯愕之聲,這大抵不是因為情節的不完整而產生的驚訝,而是觀眾從頭到尾都沒有被成功的邀請進劇中世界去體感吧,如此,臺上演員費盡心力的演出,不是太遺憾了嗎。純粹的敘述無法動人,就像直白說理而非內化於演出中的教化戲總是刻板僵硬,這是《烽火亂世》之弱於《宋宮秘史》的原因。

附帶一提,張孟逸於演出中哭得慘切,廖玉琪偶爾也有類似情況,一方面令人擔心如此用嗓是否妥當,另一方面則影響聽力,因近乎嘶吼,難以辨識唱詞和對白,甚至音準也有點偏離,也許日後呈現時可以稍微「收」一點,不必然要如此表現方顯內心之激烈。

《烽火亂世》

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15/07/12 14: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