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看家?看誰的家? 《鬼梧桐》
7月
23
2014
鬼梧桐(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4次瀏覽
劉美芳(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傳藝中心「再現看家戲」展演邁入第二週,登場的是台中國光歌劇團,端出曾獲地方戲劇比賽甲等以及最佳男配角獎的《鬼梧桐》,由呂美鳳及呂王春月傳授,演繹劇團專擅長古冊+包公戲。

相較於前週一心選擇現下外台較冷門的《武松殺嫂》,《鬼梧桐》一劇仍常以《斬鄭英》、《梧桐怨》之名活躍於民戲戲台;無端改動劇名,捨棄與老戲原有的連結,有違「再現」的精神旨趣。內外台諸多版本情節或稍有差異,大抵是主角後妻郡主害死了夫婿的兒子與老奴,其兄王爺鄭英護短追殺主角元配,包公陳州賑糧路過元配喪身的梧桐樹下,受理守候冤魂的告狀,終能不懼皇權為亡者伸張正義。主角有昭揚池/招揚池/焦揚奇/焦揚池等不同稱名,台語發音十分相近,正是過去藝人識字不多,藉由口傳心授教習的絕佳明證。

此戲既非瀕臨失傳的劇目,「再現」的意義便落在演出風格與精采唱唸表演的傳習承繼上;依講戲先生編派「台數」(場次)的結構概念整理劇本,順著台數鋪陳故事的情節。過去講戲先生得邊說戲邊告知演員各台的角色,提醒何處「落歌」或做特殊的舞台效果,尤其要注意「嶄頭」的表現。在沒有字幕的演出年代(當時縱使有了字幕,看得懂的觀眾恐怕也很有限),演員除了口條清晰,四句聯的口白更能促緊場上節奏。《鬼梧桐》充分展露此一特色,第二場元配到王府尋親與郡主的對答,第四場老院公責怪郡主ㄚ頭害死小少爺,大量運用四句聯,雙方你來我往毫無冷場,快速推衍情節,戲味依然飽滿。其中還運用許多俗諺,如丫頭挑撥郡主:「人講大某是控肉飯,細姨是燕菜湯(空心菜湯)」;院公罵丫頭:「若妳這個蓮花嘴,花言巧語講歸堆,講我自殺要跳水,我不這衰想不開。」文詞直白易解,效果直捷。

除了語言機趣,傳統表演套路的展現是本劇另一亮點:昭揚池得知兒子與老奴屈死但無力作為的瘋戲,是承傳再現的重要「嶄頭」。俚語有「人講做戲,尚驚做到瘋戲」的說法,京劇有梅派的〈金殿裝瘋〉,尚派的代表作〈失子驚瘋〉;前者佯瘋,後者失魂落魄的母親暈倒甦醒後,以翻舞的水袖、難度不低的身段展現失子的狂態。一樣是昏厥醒轉後的瘋戲,《鬼梧桐》稱得上是歌仔戲男版佯狂的〈失子驚瘋〉,【福路倒板接彩板接慢中緊接緊中慢】,特別以大段的北管音樂營塑氛圍。怎奈外調請來扮演昭揚池的羅文宛,還沒與樂師建立默契,該讓人看得心頭火熱的段子,只有一再重複的比劃,如何「再現」風華?且國光自己劇團「看家戲」的承繼發揚竟須向外借將,演出得假他人之手。落幕後羅文宛必然歸返家族所屬的鶯藝歌劇團,主角不在「家」,費心傳承的劇碼只存浮掠的幻影?老院公救主的身段、展昭闖王府的武戲、包公公堂的鬥智激辯……,都該是本劇聚眾吸睛的獨到之處,場上卻只輕輕放過,十分可惜!

唱做之外,場上所欲呈現的美學意涵也頗值得思考。是原汁原味的仿擬重現?還是添加當下審美品味的再創造?元配鬼魂現身梧桐樹下,綁大頭掛紙錢,以傳統手法點染非現實的異世界情調,固然是特色展現,但其餘場次演員服裝造型卻是各行其是,散發著濃濃的現代外台味。

再次搬演故往曾經輝煌的看家戲,師法老藝人的技藝還是戲齣的內涵?不合情理的文本該如何剪裁又不失本色?昔時的演出條件看戲趣味皆迥異於今日,重「腹內」的活戲更在乎演員錘鍊的功底,惟有演員魅力加上精采戲文,才能吸引觀眾的青睞。

《鬼梧桐》

演出|國光歌劇團
時間|2014/07/19 19:00
地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蔣渭水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