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分團下的民戲水準《年羹堯傳奇》
6月
25
2024
年羹堯傳奇(秀琴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97次瀏覽

文 林鎰生(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二年級)

現代歌仔戲班的生存多賴以廟宇慶典為主要空間,若遇到大日【1】則必須面對「拆團」的分工現象,動輒拆為兩團或更甚,其演出品質便會受到波動,多數團體此時會仰賴「外調」演員的支援,在「駐班」與「跑班」之間的探討,這又是另外一門大課題了。

五府千歲聖誕佳期,是民間戲班忙翻的日子,各大廟宇的接洽讓劇團必須想讓設法的提升供給以達成需求平衡。於此,筆者近日在觀賞秀琴歌劇團的演出時,發現其在面臨拆團演出時,亦能把控良好的呈現素質,探其原因,似乎與其深厚的演員功底訓練及人員儲備有關,在此以六月一日的體驗為書寫對象。

本日秀琴團拆為兩團:一團在高雄茄萣萬福宮,由張秀琴團長領軍;二團在臺南永康進安宮,由張心怡掛帥。筆者下午先觀賞了二團的扮仙與演出,晚上再前往欣賞一團的呈現。從中發現,即便拆成兩團,每分團都尚能維持「雙生雙旦」的配置【2】,這是許多團體無法擔當的,令人讚嘆。

一者敬神,二者樂人,神人共樂。廟口歌仔戲的重點仍然擺在「酬神」任務,因此午戲的重點多半在於「扮仙戲」,近年秀琴團的「蟠桃盛會──大醉八仙」亦加入北管唱詞,填補了過去亮相或走位遺漏的空洞,設〈點江〉曲牌串聯每位出場的神仙角色,就連較為年長的資深演員,也能配合鑼鼓點精準對拍將自身台詞唱完,可見歌仔戲在受到其他劇種的薰陶之下去蕪存菁、日新月異的過程【3】。二團領導的小天王張心怡也時刻調撥演員,幕起之前講戲,幕落之後收拾,來往之間行雲流水,已頗有大將之風。


年羹堯傳奇(秀琴歌劇團提供)

夜戲以樂人的目的為主,多半有三種劇目的設定方式:古路戲、半古路戲、胡撇仔戲,該晚所挑選的戲碼便是經典古路戲《年羹堯傳奇》【4】。各大團在處理廟口夜戲時,多會以一曲流行歌當作背景音樂,達到一種告知觀眾好戲即將開鑼的效果,已入座的觀眾隨著樂音點頭抖腳打節拍,尚未入座的則會迅速找到最佳的觀景位置,秀琴團本次選擇〈莎喲娜拉探戈〉作為開場,對於該團而言這不單單是一首序曲,更是預示著團長本日有親臨的象徵【5】,往後接以全班演員齊唱「團歌」【6】作為前置介紹的收尾,令人振奮與感動。然,若論及演出的分析,以下可分為三點:

首先,從大綱與情節設定來看。本次呈現的《年羹堯傳奇》有別於其他「歡喜大團圓」為目的之劇目,是以大仇得報的快感當作賣點,以雍正皇帝的登機到歸天為時間軸,雖然是外台活戲,但卻能看見清晰的場次斷點,全劇大致可分為六個台數【7】,用空間場景作為斷點,感覺不單單是透過講戲便呈現的,定是有經過排練。當中包含兩個主角:呂四娘與年羹堯,是一齣從雙主線整併為單主線的套路。開場呂四娘(林佳欣飾)身為反清復明的叛亂分子與雍正帝(薛詠飾)結下殺父的不共戴天之仇,再接以年羹堯(張秀琴飾)功高震主,後遭陷害削爵,最終馬踏而死的悽慘,後由呂四娘得「迫害忠臣」的理由以三寸暗器剚刃雍正帝,報仇雪恨整併全劇,未見傳統忠孝節義的教化,反倒令人思考起「政權正當」問題以及「夫妻、君臣」間的權衡,算是一部看似古典卻又創新的好戲,改編者別出心裁,引人思考無窮。

其次,從表現手法與野台特色來看。有兩場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其一是雍正帝探訪年羹堯練兵時,兩人唱了四闕完整的〈將水〉,氣勢磅礡,專業感十足,其二是年羹堯接獲三道聖旨,官職連降十三級,從將軍到守城卒時,為了體現身分的不同,從蟒袍到官袍再到兵服,三次換裝都在舞台上完成,沒有出將入相的轉場,僅藉由燈光調整與文武場的緊湊音樂作為背景,快速且流暢的呈現地位驟降的真實性,也讓觀眾體會短暫如迅雷的霹靂。在主角(年羹堯)出場唱完開場歌曲之後,工作人員隨之出場,感謝當天致贈彩的戲箱粉絲,這便是屬於野台戲的獨有特色:賞金文化,演員能自在的切換劇中與劇外的角色,致謝完戲迷的疼愛後,一個身段轉身已從張秀琴回到年羹堯,當真厲害。

最後,從劇外角度切入。野台戲的後台之於觀眾總有一種不可輕易窺視的朦朧感,筆者喜歡在看戲之餘走到後台觀察演員的換裝時光,秀琴團的演出會追求台上的色系統一,講究台上演員服裝頭飾的配色,因此演員下場後總要迅速的更換,秀琴團長此時則會親身協助其他演員的著裝,深怕節奏亂套,是一種校長兼撞鐘的責任,不愧對每一次的演出亦是對觀眾負責,可以從後台的觀察看見該團的團結度與向心力,除了自身功課外,行有餘力則互幫互助,或者這就是劇團能長久經營、淵遠流長的原因。

大日拆團,對於劇團而言是考驗,如何在兼顧戲路與演出品質之間取得平衡,是棘手的課題。但本次觀察秀琴團的表現,能夠看出該團厚積薄發的實力,即便面對大日考驗,亦能游刃有餘、迎刃而解,宛如庖丁解牛一般,將純熟的功夫緩緩化作元氣,籠罩在不同地區的不同舞台,地點不同,但招牌與初心卻不曾改變,在如今科技掛帥的高速社會底下,能完整的看一次野台戲,屬實令人爽快。


注解

1、劇團戲路可分為大、小日,大日為「熱門日」的意思,當日會有較多的演出需求。

2、當日一團設定張秀琴、薛詠、莊金梅、林佳欣,二團為張心怡、陳慧華、楊秀梅、李婉瑜。可見其若不拆團,能製造出四生四旦的傳統大場面。

3、筆者回憶觀戲經驗,南部劇團最早在《大醉八仙》中加入北管唱詞的應為「尚和歌劇團」後此效應在各劇團間發酵,颳起一股流行旋風。

4、由米雪編導,是當年前往新加坡公演的大戲,回台後則以精緻野台的方式呈現。

5、資深牛粉都知道秀琴團長的主題曲即為〈莎喲娜拉探戈〉每每聽到,便知道團長今日有到場,過去網路資訊流通不像現代方便,多以這種形式作為粉絲的判斷。

6、筆者回憶小時候觀戲時有團歌的南部劇團僅有「仙女班戲劇團」與「秀琴歌劇團」分別由柳信男與朱蔚嘉製作,兩團都屬於南部四大團之一,排場非凡。

7、台數即為場次,一台可以視為「一幕」的意思。野台透過「講戲大綱」的方式宣講表演流程,以台數為計算單位。

1、劇團戲路可分為大、小日,大日為「熱門日」的意思,當日會有較多的演出需求。
2、當日一團設定張秀琴、薛詠、莊金梅、林佳欣,二團為張心怡、陳慧華、楊秀梅、李婉瑜。可見其若不拆團,能製造出四生四旦的傳統大場面。
3、筆者回憶觀戲經驗,南部劇團最早在大醉八仙中加入北管唱詞的應為「尚和歌劇團」後此效應在各劇團間發酵,颳起一股流行旋風。
4、由米雪編導,是當年前往新加坡公演的大戲,回台後則以精緻野台的方式呈現。
5、資深牛粉都知道秀琴團長的主題曲即為「莎喲娜拉探戈」每每聽到,便知道團長今日有到場,過去網路資訊流通不像現代方便,多以這種形式作為粉絲的判斷。
6、筆者回憶小時候觀戲時有團歌的南部劇團僅有「仙女班戲劇團」與「秀琴歌劇團」分別由柳信男與朱蔚嘉製作,兩團都屬於南部四大團之一,排場非凡。
7、台數即為場次,一台可以視為「一幕」的意思。野台透過「講戲大綱」的方式宣講表演流程,以台數為計算單位。

《大醉八仙&年羹堯傳奇》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24/06/01 14:30、19:30
地點|大橋代天府進安宮(臺南市永康區大橋一街103巷139號)、白砂崙萬福宮(高雄市茄萣區白砂路237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敘事策略與編排的失衡,導致《斷香引》的情節推進讓人恍惚與出神。坦言之,其難解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最終糊成一團並理不出線索、如煙霧繚繞一般的「呈現」。
11月
24
2025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11月
18
2025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