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分團下的民戲水準《年羹堯傳奇》
6月
25
2024
年羹堯傳奇(秀琴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2次瀏覽

文 林鎰生(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二年級)

現代歌仔戲班的生存多賴以廟宇慶典為主要空間,若遇到大日【1】則必須面對「拆團」的分工現象,動輒拆為兩團或更甚,其演出品質便會受到波動,多數團體此時會仰賴「外調」演員的支援,在「駐班」與「跑班」之間的探討,這又是另外一門大課題了。

五府千歲聖誕佳期,是民間戲班忙翻的日子,各大廟宇的接洽讓劇團必須想讓設法的提升供給以達成需求平衡。於此,筆者近日在觀賞秀琴歌劇團的演出時,發現其在面臨拆團演出時,亦能把控良好的呈現素質,探其原因,似乎與其深厚的演員功底訓練及人員儲備有關,在此以六月一日的體驗為書寫對象。

本日秀琴團拆為兩團:一團在高雄茄萣萬福宮,由張秀琴團長領軍;二團在臺南永康進安宮,由張心怡掛帥。筆者下午先觀賞了二團的扮仙與演出,晚上再前往欣賞一團的呈現。從中發現,即便拆成兩團,每分團都尚能維持「雙生雙旦」的配置【2】,這是許多團體無法擔當的,令人讚嘆。

一者敬神,二者樂人,神人共樂。廟口歌仔戲的重點仍然擺在「酬神」任務,因此午戲的重點多半在於「扮仙戲」,近年秀琴團的「蟠桃盛會──大醉八仙」亦加入北管唱詞,填補了過去亮相或走位遺漏的空洞,設〈點江〉曲牌串聯每位出場的神仙角色,就連較為年長的資深演員,也能配合鑼鼓點精準對拍將自身台詞唱完,可見歌仔戲在受到其他劇種的薰陶之下去蕪存菁、日新月異的過程【3】。二團領導的小天王張心怡也時刻調撥演員,幕起之前講戲,幕落之後收拾,來往之間行雲流水,已頗有大將之風。


年羹堯傳奇(秀琴歌劇團提供)

夜戲以樂人的目的為主,多半有三種劇目的設定方式:古路戲、半古路戲、胡撇仔戲,該晚所挑選的戲碼便是經典古路戲《年羹堯傳奇》【4】。各大團在處理廟口夜戲時,多會以一曲流行歌當作背景音樂,達到一種告知觀眾好戲即將開鑼的效果,已入座的觀眾隨著樂音點頭抖腳打節拍,尚未入座的則會迅速找到最佳的觀景位置,秀琴團本次選擇〈莎喲娜拉探戈〉作為開場,對於該團而言這不單單是一首序曲,更是預示著團長本日有親臨的象徵【5】,往後接以全班演員齊唱「團歌」【6】作為前置介紹的收尾,令人振奮與感動。然,若論及演出的分析,以下可分為三點:

首先,從大綱與情節設定來看。本次呈現的《年羹堯傳奇》有別於其他「歡喜大團圓」為目的之劇目,是以大仇得報的快感當作賣點,以雍正皇帝的登機到歸天為時間軸,雖然是外台活戲,但卻能看見清晰的場次斷點,全劇大致可分為六個台數【7】,用空間場景作為斷點,感覺不單單是透過講戲便呈現的,定是有經過排練。當中包含兩個主角:呂四娘與年羹堯,是一齣從雙主線整併為單主線的套路。開場呂四娘(林佳欣飾)身為反清復明的叛亂分子與雍正帝(薛詠飾)結下殺父的不共戴天之仇,再接以年羹堯(張秀琴飾)功高震主,後遭陷害削爵,最終馬踏而死的悽慘,後由呂四娘得「迫害忠臣」的理由以三寸暗器剚刃雍正帝,報仇雪恨整併全劇,未見傳統忠孝節義的教化,反倒令人思考起「政權正當」問題以及「夫妻、君臣」間的權衡,算是一部看似古典卻又創新的好戲,改編者別出心裁,引人思考無窮。

其次,從表現手法與野台特色來看。有兩場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其一是雍正帝探訪年羹堯練兵時,兩人唱了四闕完整的〈將水〉,氣勢磅礡,專業感十足,其二是年羹堯接獲三道聖旨,官職連降十三級,從將軍到守城卒時,為了體現身分的不同,從蟒袍到官袍再到兵服,三次換裝都在舞台上完成,沒有出將入相的轉場,僅藉由燈光調整與文武場的緊湊音樂作為背景,快速且流暢的呈現地位驟降的真實性,也讓觀眾體會短暫如迅雷的霹靂。在主角(年羹堯)出場唱完開場歌曲之後,工作人員隨之出場,感謝當天致贈彩的戲箱粉絲,這便是屬於野台戲的獨有特色:賞金文化,演員能自在的切換劇中與劇外的角色,致謝完戲迷的疼愛後,一個身段轉身已從張秀琴回到年羹堯,當真厲害。

最後,從劇外角度切入。野台戲的後台之於觀眾總有一種不可輕易窺視的朦朧感,筆者喜歡在看戲之餘走到後台觀察演員的換裝時光,秀琴團的演出會追求台上的色系統一,講究台上演員服裝頭飾的配色,因此演員下場後總要迅速的更換,秀琴團長此時則會親身協助其他演員的著裝,深怕節奏亂套,是一種校長兼撞鐘的責任,不愧對每一次的演出亦是對觀眾負責,可以從後台的觀察看見該團的團結度與向心力,除了自身功課外,行有餘力則互幫互助,或者這就是劇團能長久經營、淵遠流長的原因。

大日拆團,對於劇團而言是考驗,如何在兼顧戲路與演出品質之間取得平衡,是棘手的課題。但本次觀察秀琴團的表現,能夠看出該團厚積薄發的實力,即便面對大日考驗,亦能游刃有餘、迎刃而解,宛如庖丁解牛一般,將純熟的功夫緩緩化作元氣,籠罩在不同地區的不同舞台,地點不同,但招牌與初心卻不曾改變,在如今科技掛帥的高速社會底下,能完整的看一次野台戲,屬實令人爽快。


注解

1、劇團戲路可分為大、小日,大日為「熱門日」的意思,當日會有較多的演出需求。

2、當日一團設定張秀琴、薛詠、莊金梅、林佳欣,二團為張心怡、陳慧華、楊秀梅、李婉瑜。可見其若不拆團,能製造出四生四旦的傳統大場面。

3、筆者回憶觀戲經驗,南部劇團最早在《大醉八仙》中加入北管唱詞的應為「尚和歌劇團」後此效應在各劇團間發酵,颳起一股流行旋風。

4、由米雪編導,是當年前往新加坡公演的大戲,回台後則以精緻野台的方式呈現。

5、資深牛粉都知道秀琴團長的主題曲即為〈莎喲娜拉探戈〉每每聽到,便知道團長今日有到場,過去網路資訊流通不像現代方便,多以這種形式作為粉絲的判斷。

6、筆者回憶小時候觀戲時有團歌的南部劇團僅有「仙女班戲劇團」與「秀琴歌劇團」分別由柳信男與朱蔚嘉製作,兩團都屬於南部四大團之一,排場非凡。

7、台數即為場次,一台可以視為「一幕」的意思。野台透過「講戲大綱」的方式宣講表演流程,以台數為計算單位。

7、台數即為場次,一台可以視為「一幕」的意思。野台透過「講戲大綱」的方式宣講表演流程,以台數為計算單位。
6、筆者回憶小時候觀戲時有團歌的南部劇團僅有「仙女班戲劇團」與「秀琴歌劇團」分別由柳信男與朱蔚嘉製作,兩團都屬於南部四大團之一,排場非凡。
5、資深牛粉都知道秀琴團長的主題曲即為「莎喲娜拉探戈」每每聽到,便知道團長今日有到場,過去網路資訊流通不像現代方便,多以這種形式作為粉絲的判斷。
3、筆者回憶觀戲經驗,南部劇團最早在大醉八仙中加入北管唱詞的應為「尚和歌劇團」後此效應在各劇團間發酵,颳起一股流行旋風。
1、劇團戲路可分為大、小日,大日為「熱門日」的意思,當日會有較多的演出需求。
4、由米雪編導,是當年前往新加坡公演的大戲,回台後則以精緻野台的方式呈現。
2、當日一團設定張秀琴、薛詠、莊金梅、林佳欣,二團為張心怡、陳慧華、楊秀梅、李婉瑜。可見其若不拆團,能製造出四生四旦的傳統大場面。

《大醉八仙&年羹堯傳奇》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24/06/01 14:30、19:30
地點|大橋代天府進安宮(臺南市永康區大橋一街103巷139號)、白砂崙萬福宮(高雄市茄萣區白砂路237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