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接觸《同謀再現》
10月
17
2017
同謀再現(關渡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1次瀏覽
張懿文(專案評論人)

悄悄話的傳遞,是否有其政治性?場燈全開、光線明亮的舞台上,五位舞者彼此交頭接耳,說著旁人聽不清楚的悄悄話,不明所以的觀眾四處張望,想從無法聽見的私語中一窺端倪。另一會兒,幾位舞者走下舞台,走入觀眾席邊,對著坐在角落的觀眾竊竊私語,被指示的觀眾站起身來,步上舞台和黑人樂手換了座位,舞者們在台上繼續傾訴的悄悄話,互相拍打,狀似親密,而一旁被指示上台的觀眾也跟著撞了舞者一下,在台上的觀眾神色尷尬,彼此左顧右盼擠眉弄眼,像是不知道該不該下舞台,又不確定還是要繼續待在台上,在略顯驚慌不安的過程中,一個舞者碰觸了另一個舞者的肩膀,然後,台上的舞者與被選上台的觀眾繞著彼此跑來跑去、擁抱或停止動作,而台下觀眾則報以笑聲,看著被哄上台的觀眾略帶不安想弄清楚自己角色,卻又在好似沒有指示的狀況下自然玩起來的過程,幽默逗趣感十足。

有那麼一瞬間,好希望這些台上的觀眾會永遠留在舞台,跟舞者進行一場沒有事先排練過的演出,一切顯得那麼實驗性強烈,舞台的第四面牆也許沒有被消滅,卻好似從台上到台下都成了一個劇場內部的空間。在越來越急促的奔跑和推擠中,幾位台上觀眾得到了許可,鬆了口氣似的奔下舞台,而剩下的舞者彼此觸碰,摸著衣服,轉身的同時略做打鬥的狀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彼此堆疊支撐,而年紀已六十來歲有著灰白髮色的編舞者Meret Schlegel,站在舞台上看似靜止不動,卻在每個緩步移動或僅是站立的同時,從台前散發出巨大的能量,當她在其他幾位舞者間,似鐘擺般左右擺盪,在與其他舞者在重心轉換的過程中,激盪出一種沉穩著、不受旁人影響的存在感。

而現場的音樂來自聲音藝術家Nello Novela,以葡萄牙語、莫三比克的多種方言,透過現場麥克風發出口技、嘶吼與暫停的衝突中,伴隨著重複的人聲與呼氣聲的音效,舞者們成雙成對的動作,彼此轉換重心流轉,低沈的重心伴隨著非洲韻律感的節奏,以舞蹈劇場的形式出發,作品呈現一種輕鬆、詼諧,帶著日常生活動作的遊戲性質,雖然沒有華麗的舞蹈動作,卻有如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所關心的「人在群體間為何而動」之身體探索,簡單的生活日常動作如行走,跑步,推擠、擁抱、呢喃細語、咆哮等動作成為作品的造型基石,打破鏡框式舞台的方法與開場的悄悄話,在行為舉止間營造出輕鬆而實驗性的氣息。

《同謀再現》Komplizen Reloaded源自作品《Komplizen》,是兩位編舞家Meret Schlegel和Kilian Haselbeck合力創作的作品,而舞團名稱Cie zeitSprung中的第二個字zeitSprung,在德文裡是有「時間跳格」和「時光隧道」的意思,在《同謀再現》這個作品裡,好似也看見舞者與編舞者、舞者與觀眾之間,形塑出跳躍時間的合作空間,也連結了另一種不同文化(舞台上的多族裔)、身份(專業與非專業)與世代(年齡差距)的跨域可能。

《同謀再現》

演出|Cie zeitSprung
時間|2017/10/11 19: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年過六十五歲的舞者Meret Schlegel在不斷被翻轉的過程中漸漸開啟了其個體的自主性,她以同樣玩樂的態度與方式與表演者們共舞,不同年齡表演者一起於空間中流動也激起一種微妙的化學反應,像是一種生命經驗的交換。(李明潔)
10月
24
2017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