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古典,推陳出新《梁祝-娚分娚捨》
9月
20
2013
梁祝-娚分娚捨(見花開劇展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4次瀏覽
蔡明璇(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傳播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進駐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阮劇團,今年主辦第二屆見花開劇展,打著小劇場戲劇節的稱號,邀請中山、樹德、臺南大學等三所戲劇相關科系的學生參與此次的劇展,可謂南部戲劇發展的一大盛事。筆者一天之內連看三場演出,不得不直言樹德科大此次的演出可圈可點。不僅是經典題材改編別出新意,更在音樂、舞蹈、偶戲、多媒體等藝術形式的融合下,樹德學生成功地以年輕人的觀點,重新詮釋了一般人耳熟能詳的梁祝故事。從傳統中加以創新,其潛力與創意實在不可小觀之。

在《梁祝-娚分娚捨》這個改編的版本,山伯不愛女人,愛的是英台假扮的男子。兩人在書院朝夕相處,一旦得知相濡以沫的英台為女兒身,山伯不堪打擊而病故。英台出嫁當日得知山伯死訊,立即前往山伯墳處與之殉情。角色性格上,英台是個追求自我成長的新女性,寧可女扮男裝外出求學,也不願被囚禁在閨中,縫縫補補學女紅。文弱的山伯愛上的是喬裝成男性的英台,而非真正的女嬌娘。在同志議題與性別扮演盛行的劇場界,這次改編的主題明確,又具有現代感,的確重新賦與梁祝故事在二十一世紀的另一種面貌。只可惜英台仍舊擺脫不了傳統女性的命運,愛不到山伯,落得悲劇殉情的下場。

既然是老戲新編,總得在演出上有所創新。為了表明梁祝各自的想法,這兩個角色皆有多重分身,透過疊疊絮絮的自我表白,加上中西樂器的現場演奏與歌隊的吟唱,引導觀眾得知他與她的青春心事。大多數演員皆身著白色服裝,透露一股清新與朝氣。只有兩名演員著古裝,以古典舞蹈身段穿插其中,不論就視覺與情節的貫穿,皆有畫龍點睛之處。舞台上呈現極簡風,幾張排練場上的道具即已呈現書院求學的場景。直得一提的是,舞台上多媒體的使用與類屏風作用的山水畫,不僅強化了今昔穿越的時空氛圍,更是對整體視覺效果的加分。

就演出形式而言,本劇主要以語言與事件來推動故事的前進。英台家中的女眷們對英台的規勸,促使英台更堅定自己的決心。山伯與英台的對話一直隱晦不明,兩人互相試探,各自處在解不開的煩惱中。當英台替山伯縫補衣裳,這股曖昧之情也達到最高點,並引發書院同窗對梁祝二人的過度友好加以冷嘲熱諷。對筆者來說,編劇改編的企圖心強烈,為了期望能獲取觀眾的認同,不斷地透過角色的表態來印證編劇的新觀點。另外,演員亦手持巨大戲偶,透過偶的話語來表露角色的心事。筆者以為操偶的部分是全劇演出最生澀之處,實際作用不大,只是讓視覺元素更多元,卻沒有發揮更具體的效果。或許可以考慮加強偶戲的演出,或者乾脆直接刪除,讓表演的調性可以前後一致。

無論如何,《梁祝-娚分娚捨》仍舊是此次的見花開劇展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齣戲。相信南部的戲劇學子經過此次的校際交流與相互切磋,必定有了另一番體悟。期待明年的見花開,更多更精彩的作品誕生。

《梁祝-娚分娚捨》

演出|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
時間|102/09/14 14:30
地點|嘉義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