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古典,推陳出新《梁祝-娚分娚捨》
9月
20
2013
梁祝-娚分娚捨(見花開劇展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44次瀏覽
蔡明璇(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傳播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進駐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阮劇團,今年主辦第二屆見花開劇展,打著小劇場戲劇節的稱號,邀請中山、樹德、臺南大學等三所戲劇相關科系的學生參與此次的劇展,可謂南部戲劇發展的一大盛事。筆者一天之內連看三場演出,不得不直言樹德科大此次的演出可圈可點。不僅是經典題材改編別出新意,更在音樂、舞蹈、偶戲、多媒體等藝術形式的融合下,樹德學生成功地以年輕人的觀點,重新詮釋了一般人耳熟能詳的梁祝故事。從傳統中加以創新,其潛力與創意實在不可小觀之。

在《梁祝-娚分娚捨》這個改編的版本,山伯不愛女人,愛的是英台假扮的男子。兩人在書院朝夕相處,一旦得知相濡以沫的英台為女兒身,山伯不堪打擊而病故。英台出嫁當日得知山伯死訊,立即前往山伯墳處與之殉情。角色性格上,英台是個追求自我成長的新女性,寧可女扮男裝外出求學,也不願被囚禁在閨中,縫縫補補學女紅。文弱的山伯愛上的是喬裝成男性的英台,而非真正的女嬌娘。在同志議題與性別扮演盛行的劇場界,這次改編的主題明確,又具有現代感,的確重新賦與梁祝故事在二十一世紀的另一種面貌。只可惜英台仍舊擺脫不了傳統女性的命運,愛不到山伯,落得悲劇殉情的下場。

既然是老戲新編,總得在演出上有所創新。為了表明梁祝各自的想法,這兩個角色皆有多重分身,透過疊疊絮絮的自我表白,加上中西樂器的現場演奏與歌隊的吟唱,引導觀眾得知他與她的青春心事。大多數演員皆身著白色服裝,透露一股清新與朝氣。只有兩名演員著古裝,以古典舞蹈身段穿插其中,不論就視覺與情節的貫穿,皆有畫龍點睛之處。舞台上呈現極簡風,幾張排練場上的道具即已呈現書院求學的場景。直得一提的是,舞台上多媒體的使用與類屏風作用的山水畫,不僅強化了今昔穿越的時空氛圍,更是對整體視覺效果的加分。

就演出形式而言,本劇主要以語言與事件來推動故事的前進。英台家中的女眷們對英台的規勸,促使英台更堅定自己的決心。山伯與英台的對話一直隱晦不明,兩人互相試探,各自處在解不開的煩惱中。當英台替山伯縫補衣裳,這股曖昧之情也達到最高點,並引發書院同窗對梁祝二人的過度友好加以冷嘲熱諷。對筆者來說,編劇改編的企圖心強烈,為了期望能獲取觀眾的認同,不斷地透過角色的表態來印證編劇的新觀點。另外,演員亦手持巨大戲偶,透過偶的話語來表露角色的心事。筆者以為操偶的部分是全劇演出最生澀之處,實際作用不大,只是讓視覺元素更多元,卻沒有發揮更具體的效果。或許可以考慮加強偶戲的演出,或者乾脆直接刪除,讓表演的調性可以前後一致。

無論如何,《梁祝-娚分娚捨》仍舊是此次的見花開劇展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齣戲。相信南部的戲劇學子經過此次的校際交流與相互切磋,必定有了另一番體悟。期待明年的見花開,更多更精彩的作品誕生。

《梁祝-娚分娚捨》

演出|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
時間|102/09/14 14:30
地點|嘉義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