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月光照著一樣的我和你《玫瑰騎士》
7月
26
2024
玫瑰騎士(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陳威融)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10次瀏覽

文 林鄉雨(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歌劇的困境

在筆者的印象中,國家交響樂團第一次演出理查.史特勞斯的《玫瑰騎士》,是當時音樂總監簡文彬的告別之作。時隔十七年,準.馬寇爾帶領國家交響樂團再次詮釋這遊走在虛實之間的情愛故事,忠實地呈現了理查.史特勞斯豐富多層次的音樂聲響。然而在國家音樂廳這個受限的場地之下,導演雖然已利用舞台高低製造出層次,試圖在歌手與樂團間營造出類似歌劇舞台空間的深度與廣度。但某些聲樂線條與音色轉換的細膩段落,還是相當遺憾地被樂團掩蓋掉其美好的瞬間。尤其影響到元帥夫人第一幕的詠嘆調〈所謂的歲月,到頭來都是空〉(Die Zeit im Grund Quinquin),讓安.匹德森(Ann Petersen)這位優秀的女高音細緻微妙的聲線掌控技巧,也跟著歌詞的內容一樣成了空。但即便在條件相對嚴苛的環境下,這幾位主要角色還是得以展現出美好的演唱功力。

精確掌握音樂的場面調度與燈光設計

日本導演太田麻衣子(Maiko Ota)將戲劇動線與音樂節奏掌握得精巧純熟,讓觀眾能夠輕鬆地深入戲中,感覺不到這是一齣長達四個小時的歌劇。不論角色大小導演皆能充分運用,讓每一個轉場都顯得緊湊又有趣,在場面調度上更能兼顧到歌手的戲劇與音樂表演,展現出令人驚艷的細膩與精準。燈光設計郭建豪的表現也值得一提,多年來他已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與特質,美好而又恰如其分,純粹而不譁眾取寵,精準地跟著音樂中的節奏與和聲轉換,巧妙地讓舞台上的戲劇呈現顯得更引人入勝!然而演員的服裝卻會讓觀眾在視覺上出戲,看不出跟節目冊的設計手稿有何關聯。服裝上欠缺的一貫性,就好像筆者身後的觀眾所言:不能理解這些角色到底身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其實疫情後年代的觀眾見多識廣,眼界已大為不同,台灣近年來在表演藝術上服裝設計也已經發展至相當成熟的局面,不容我們再輕忽服裝造型的呈現,期許歌劇製作方以後在這方面能做更多努力。


玫瑰騎士(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陳威融)

國內歌手的成長

回顧2007年國家交響樂團和德國萊茵歌劇院的合作,當時主要歌手幾乎皆是國外歌手的情況,此次準.馬寇爾將不少要角託付給台灣的年輕歌手擔綱,足見近年來國內聲樂環境已趨成熟。其中有幾位國內男性歌手的表現特別令人刮目相看,與國外歌手同台演出時毫不遜色,展現出絕佳的聲音水準。以飾演公證人的葉展毓為例,他的出場時間很短,但他的聲線立體,咬字清晰,極為自然的肢體表演著實令人印象深刻。而飾演法尼納的陳翰威一如往常的穩定表現,令人期待將來在聲音的延展性和豐富性上會有更為出色表現。最值得一提的,是飾演歌者的男高音王典,從單單一首詠嘆調中,就可以看見這位歌手對自我聲音鍛鍊的嚴謹與堅持,才能有此美好的表現,在台灣這種對於歌劇歌手而言相對艱難的環境中實屬不易,足以為後生晚輩樹立典範,讓大家看到歌劇演唱的技巧並非只有音量,還有對音樂的忠實詮釋。

歌劇在音色上統一的重要性

國外歌手中,飾演歐克斯子爵的男低音威廉.舒文哈莫爾(Wilhelm Schwinghammer)美好的音色、精湛的歌唱技巧與信手拈來的自然演技,精緻細膩地詮釋了如此精彩的反派角色,在謝幕時獲得台灣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次女高音芭芭拉.科澤爾伊(Barbara Kozelj)更是一出場便以其充滿個性的溫暖音色風靡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飾演蘇菲的女高音宮地江奈(Ena Miyachi),則是以甜美清亮的聲音,成功地詮釋了青澀少女情竇初開的天真。尤其在劇終元帥夫人、歐大維與蘇菲的三重唱,三位歌手純熟的演唱技巧與樂團聲線之間的層層堆疊交錯,綿延交織出三角關係中複雜的情感;在那一刻,歌手、指揮與樂團忠誠體現出了理查.史特勞斯用音樂凌駕文字所訴說的一切美好。在那令人屏息的瞬間,觀眾彷彿與台上的人事物,連同三重唱的音樂水乳交融。可惜的是第一幕中與其呼應的孤兒三重唱,在應該呈現聲音的層次上未達水準。並非要苛責三位合唱團團員的演出,台北室內合唱團是一個相當優秀的合唱團,三位合唱團團員也敬業並完整地完成三重唱的演唱,但該團屬性就不是歌劇合唱團,所以在音色與聲線的呈現上,無法與同台其他歌手達到聽者希望獲得的和諧與聲音的統一性。


玫瑰騎士(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陳威融)

期待一個更有自信的未來

誠如歐大維的開場所唱的台詞:「妳曾如何!現在又如何!」彷彿是在為國家交響樂團和台灣的歌劇歌手做了一個提問。在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中,我們看到了國家交響樂團和台灣歌手一路走來的歷史足跡。從觀眾現場的反應可知,台灣的聲樂發展已足以撐起一片天,此刻起我們不須再憂心哪裡的月亮圓不圓,因為我們和世界看著的是同一個月亮。希望不需要再等一個十幾年,就可以看到完全由台灣歌手詮釋的《玫瑰騎士》。我們已經有在美國歌劇院穩定發展的女高音何佳陵可以飾演元帥夫人,在德國發光發熱的次女高音石易巧能夠完美詮釋歐大維,更有旅居比利時多年的女高音吳佳芬,或是在台灣深耕的女高音林慈音能飾演蘇菲……諸如此類令人憧憬的美好卡司。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歌劇製作單位能夠讓這些優秀的台灣歌手在國家舞台上挑起大樑,讓台灣觀眾享受一樣的月光。

《玫瑰騎士》

演出|NSO國家交響樂團
時間|2024/07/13 14:0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整體視覺製作上,雖然國家交響樂團請來了日籍導演太田麻衣子,但整合其實相當不理想,國家音樂廳雖是一個折衷的場地,但筆者在欣賞中所感受到的,只能看見導演對走位、動作等基礎的處理,完全沒有感受到導演要如何面對這個有限的場地?
8月
02
2024
整體來看,今年的《玫瑰騎士》和過往幾年相比,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它有著編導的介入,因此不能和單純的音樂會形式(opera in concert)相比;然而作為半舞台歌劇(semi-stage),它缺乏導演的個人觀點或美學統合,也無形式上的鋪排呈現,一切平穩保守,毫無冒險,是又一次的「歌劇音樂會」,散發著定期音樂會般的秩序與例行公事之感。
7月
20
2024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