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成演歌劇的傳統Ⅱ──NSO歌劇音樂會《玫瑰騎士》
8月
02
2024
玫瑰騎士(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陳威融)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06次瀏覽

文 徐韻豐(2023年度專案評論人)

一般交響樂團演出歌劇是必要的嗎?在國外,非常駐歌劇院的著名交響樂團,通常因為有參與藝術節的演出,所以同一樂季當中,也會將藝術節所呈現的歌劇曲目帶給觀眾。雖然國家交響樂團長期演出的場地為兩廳院的國家音樂廳,但自簡文彬總監時代,便建立了每個樂季演出一到兩齣歌劇的傳統;即便多數是音樂會或半舞台形式的製作,但是當中也不乏有許多優秀的製作,讓筆者印象深刻。然而由於劇目的選擇,對於主事者的難易度也會造成相當大的差別,今年國家交響樂團選擇了理查.史特勞斯作為樂季主打的作曲家,史特勞斯的歌劇作品雖然選擇很多,但是卻有著不一樣的難易因素,而決定演出《玫瑰騎士》,就必須面對篇幅長、角色多、歌詞多等挑戰。

以音樂層面來分析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整體而言,樂團與指揮的互動明顯要好過馬寇爾剛上任的狀態,彼此之間的默契已經養成,音樂比起上兩個樂季集中了不少。過去筆者印象中撐不長的句子,在《玫瑰騎士》中已經不復存在,但也由這次演出,可以看出馬寇爾演出歌劇,多數的時間還是專注於交響樂團,並沒有刻意製造一個歌手好呼吸的彈性在音樂中,就算是面對經驗豐富的外國歌手,也同樣給予了許多接近不可及邊緣的速度。就選角上,三位女主角的音色之間有很好的搭配,全劇末的三重唱,當三條聲線疊合在一起時,產生了非常漂亮的光澤。飾演歐克斯子爵的舒文哈莫爾(Wilhelm Schwinghammer),在台上的表現也相當的靈活,但就音色而言,筆者認為舒文哈莫爾新鮮而有彈性的聲音,反而不太合適劇中糟老頭的設定。《玫瑰騎士》的複雜口白,讓許多小角色也同樣充滿難度,就聆聽感受上,仍能明顯聽出多數本地歌手與外國歌手的程度落差,特別是對語言的掌控尤為明顯。就整體表現而言,筆者認為飾演法尼納的陳翰威是所有台灣歌手中最為突出的一位,無論是聲音或是語言,都相當地成熟並且聽得出有完整的準備。


玫瑰騎士(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陳威融)

就整體視覺製作上,雖然國家交響樂團請來了日籍導演太田麻衣子,但整合其實相當不理想,國家音樂廳雖是一個折衷的場地,但筆者在欣賞中所感受到的,只能看見導演對走位、動作等基礎的處理,完全沒有感受到導演要如何面對這個有限的場地?服裝、燈光雖經過設計,但在導演統籌的當下是否有考慮到國家音樂廳的紅木色背景?雖然全劇沒有景片、每一幕也僅有一兩個道具,但以觀眾的角度並非感受到極簡帶來的乾淨與俐落,反而是捉襟見肘的預算,以及預算下的協調失衡。筆者也在欣賞過程中,數度被相互打擾的視覺元素干擾,多次有感「純音樂會形式會不會比較好?」

當一般交響樂團要演出歌劇,其實場地狀態、演員能力、文本需求、市場行情等等都是已知條件,要找到一齣合適的歌劇作品,讓每一位演員與工作人員都有最好的發揮,其實並不是難事,台灣也已經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以及有經驗的的先行者。至於本文最先的提問,交響樂團演出歌劇是必要嗎?筆者的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歌劇曲目可以提升樂團的演奏能力,運作整個製作也能養成許多表演藝術的重要人才。但如果認為歌劇演出只是單純把不同藝術領域的工作人員湊在一起分頭工作,筆者作為一位歌劇愛好者,只能忍痛回答「若是如此還不如不演!」

《玫瑰騎士》

演出|NSO國家交響樂團
時間|2024/07/11 17: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中,我們看到了國家交響樂團和台灣歌手一路走來的歷史足跡。從觀眾現場的反應可知,台灣的聲樂發展已足以撐起一片天,此刻起我們不須再憂心哪裡的月亮圓不圓,因為我們和世界看著的是同一個月亮。希望不需要再等一個十幾年,就可以看到完全由台灣歌手詮釋的《玫瑰騎士》。
7月
26
2024
整體來看,今年的《玫瑰騎士》和過往幾年相比,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它有著編導的介入,因此不能和單純的音樂會形式(opera in concert)相比;然而作為半舞台歌劇(semi-stage),它缺乏導演的個人觀點或美學統合,也無形式上的鋪排呈現,一切平穩保守,毫無冒險,是又一次的「歌劇音樂會」,散發著定期音樂會般的秩序與例行公事之感。
7月
20
2024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