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漢齊聚的下一步?──《水滸英雄》
3月
13
2025
水滸英雄(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6次瀏覽

文 黃廣宇(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復興京劇團」作為臺灣歷史最悠久、隸屬於臺灣戲曲學院教育體系下的京劇團,「人才培育」是該劇團首要任務。在今年團慶大戲《水滸英雄》,採連本戲的演出形式:上本主要情節為《水滸傳》「智取生辰綱」、「大鬧江州」、「三打祝家莊」;下本則是「智取大名府」、「英雄義一劍仇」。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老幹傍戲映新角,武戲精銳展實力

本次演出中,上本主角較聚焦在朱仝、石秀(魏伯丞雙飾)、宋江(趙揚強飾)、扈三娘(陳玉白飾);下本則是偏重盧俊義(張德天飾)、史文恭(林政翰飾),兩天連本戲可謂老幹新秀相互映襯光彩。

在前輩演員方面,上本中,過去多扮小生行當的趙揚強,本次演出老生行當的宋江,在起解路途中,無論是搶背、甩髮、殭屍倒皆可謂挑戰個人行當的表演力度;而在韻口上,雖掛上髯口,但演員讓小嗓的音色點綴角色的立體度,藉由龍虎音的靈活運用,不光是鞏固宋江的老生風範,更渲染宋江題詩遭誣陷造反的悲壯。至於下本,由團長張德天飾演的盧俊義,在〈發配〉一折中,板起板落極具聲情張力,為武戲見長的水滸戲,豐富一段極具魅力的唱段;於此之後再搭配「吊毛」、「甩髮」以及配合差役拉棍而翻身,使得該段戲劇節奏鬆緊有致。也突出上下本兩位前輩藝師在新秀滿台的舞台中,著實示範出專屬於演員的表演實力。

而在新秀演員部分,先以上本一趕二的魏伯丞為例:朱仝的趟馬身段,必須銜接韻長腔短的崑腔基底,行路的氣息轉換中,有些字雖稍有含糊,但仍能不疾不徐地掌握;轉至石秀探莊時,從出場走邊到連七個掃堂,最後「盜白翎」身段,輕巧精明,展現出演員拿捏劇情情境,塑造「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身段美感。

至於陳玉白飾演的扈三娘是水滸戲少數的女將,與其他刀馬旦相同,關鍵在於「翎子功」、「涮腰」等基礎功法的身段展現,唯有差別是扈三娘有段【水仙子】的崑腔展現。陳玉白顯然在該唱段特別的三連字堆疊較為用力,但在整體畫戟與翎子相互配合的做表中,確實將情緒與作表相互積累出情感高潮,呈現「管管管,管教他片甲不存,死如泥」的女將氣慨。

水滸英雄(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最後在下本飾演史文恭的林政翰,前段對打戲明朗俐落。後轉入史文恭中阮小二、阮小五的計謀,被推入水中的情節。配合幕後滔滔不絕席捲的海浪動畫,林政翰邊圓場邊甩髮,最終在一桌二椅之上翻躍而下,展現出「劇本-演員-製作」三者和諧相成。不僅是運用科技動畫營造氛圍,更是在舊本戲的基礎上,加強演員表演空間,運用演員身段實力,高度打造「無動不舞」之戲曲虛擬性美學。

經典新製再思考,培育下一步方向

近年復興京劇團多致力於經典新製,無論是去年的《美女涅槃記》、《徐九經升官記》或是定期公演的「復興劇場」,確實給劇校學生、畢業生一個實踐所學的舞台。但令人思索的是,上次製作新編戲《韓非.李斯.秦始皇》已是2022年,三年過去,該如何開創新局是值得思考的方向。過往演義故事的戲碼,雖排場盛大,但人物角色較為平面,必須透過演員「人包戲」。以本次《水滸英雄》觀之,「以演員為中心」的表演形式,能夠讓觀眾無需過度解讀故事內涵,更能注意新起之秀及演員處理表演的細節。但對於各行當兼備的復興京劇團,似乎並非長遠之計。

水滸英雄(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過去科班學生透過觀察、模仿前輩藝師做表,進而在舞台上實踐,是最快進步的方法,這也代表傳承與演出須並重而行。但對於新世紀的戲曲演員,更重要的是開發戲曲身體的可能性。面對現今傳統戲曲表演朝向跨文化、跨界的風潮,新表演思維底下,演員的戲曲規範絕不能成為表演阻礙。因此,培育新生代演員不可缺少新編戲的角色創發,倘若經典新製不僅是精簡節奏,則是能夠透過不同角度解讀來重塑老戲,連帶讓新生代演員面對角色,不再一味地先入為主,找尋前輩藝師的表演程式,能更為注重角色內在動機,編排神情,而非僅是功法展現。

兼顧「傳統/創新」一直是當今戲曲劇團需要面對的課題,本次演出也可見運用AI動畫繪製作者施耐庵,來講述《水滸傳》故事背景,在舞台科技確實是一大突破。但回歸「人才培育」的根本問題,臺灣京劇人才教育從過往的軍中劇隊(三軍劇隊)、私人興學(復興劇校)到如今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七十載的奠基、實踐與傳承,從以往偏重「口傳心授」的科班教育逐漸往新式的「技職教育」理念靠攏。然而令筆者思考的是,一旦走向「技職教育」,無可厚非地必須檢視整個產業環境對於演員的出路。綜觀現今戲曲生態,「跨領域」為極大趨勢,這對注重「流派藝術」的京劇劇種是挑戰也是優勢。倘若新生代培育能夠在既有的程式軀體中,多方涉略不同流派、劇種藝術,挑戰表演界線,輔助雕琢身段做表、人物內心,以展演為思考,開發演員潛能,似乎能開拓更多新生代名角,讓京劇人才培育這個產業鏈更為現代化。

《水滸英雄》

演出|復興京劇團
時間|2025/02/22 14:30、02/23 14:30
地點|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