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漢齊聚的下一步?──《水滸英雄》
3月
13
2025
水滸英雄(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2次瀏覽

文 黃廣宇(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復興京劇團」作為臺灣歷史最悠久、隸屬於臺灣戲曲學院教育體系下的京劇團,「人才培育」是該劇團首要任務。在今年團慶大戲《水滸英雄》,採連本戲的演出形式:上本主要情節為《水滸傳》「智取生辰綱」、「大鬧江州」、「三打祝家莊」;下本則是「智取大名府」、「英雄義一劍仇」。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老幹傍戲映新角,武戲精銳展實力

本次演出中,上本主角較聚焦在朱仝、石秀(魏伯丞雙飾)、宋江(趙揚強飾)、扈三娘(陳玉白飾);下本則是偏重盧俊義(張德天飾)、史文恭(林政翰飾),兩天連本戲可謂老幹新秀相互映襯光彩。

在前輩演員方面,上本中,過去多扮小生行當的趙揚強,本次演出老生行當的宋江,在起解路途中,無論是搶背、甩髮、殭屍倒皆可謂挑戰個人行當的表演力度;而在韻口上,雖掛上髯口,但演員讓小嗓的音色點綴角色的立體度,藉由龍虎音的靈活運用,不光是鞏固宋江的老生風範,更渲染宋江題詩遭誣陷造反的悲壯。至於下本,由團長張德天飾演的盧俊義,在〈發配〉一折中,板起板落極具聲情張力,為武戲見長的水滸戲,豐富一段極具魅力的唱段;於此之後再搭配「吊毛」、「甩髮」以及配合差役拉棍而翻身,使得該段戲劇節奏鬆緊有致。也突出上下本兩位前輩藝師在新秀滿台的舞台中,著實示範出專屬於演員的表演實力。

而在新秀演員部分,先以上本一趕二的魏伯丞為例:朱仝的趟馬身段,必須銜接韻長腔短的崑腔基底,行路的氣息轉換中,有些字雖稍有含糊,但仍能不疾不徐地掌握;轉至石秀探莊時,從出場走邊到連七個掃堂,最後「盜白翎」身段,輕巧精明,展現出演員拿捏劇情情境,塑造「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身段美感。

至於陳玉白飾演的扈三娘是水滸戲少數的女將,與其他刀馬旦相同,關鍵在於「翎子功」、「涮腰」等基礎功法的身段展現,唯有差別是扈三娘有段【水仙子】的崑腔展現。陳玉白顯然在該唱段特別的三連字堆疊較為用力,但在整體畫戟與翎子相互配合的做表中,確實將情緒與作表相互積累出情感高潮,呈現「管管管,管教他片甲不存,死如泥」的女將氣慨。

水滸英雄(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最後在下本飾演史文恭的林政翰,前段對打戲明朗俐落。後轉入史文恭中阮小二、阮小五的計謀,被推入水中的情節。配合幕後滔滔不絕席捲的海浪動畫,林政翰邊圓場邊甩髮,最終在一桌二椅之上翻躍而下,展現出「劇本-演員-製作」三者和諧相成。不僅是運用科技動畫營造氛圍,更是在舊本戲的基礎上,加強演員表演空間,運用演員身段實力,高度打造「無動不舞」之戲曲虛擬性美學。

經典新製再思考,培育下一步方向

近年復興京劇團多致力於經典新製,無論是去年的《美女涅槃記》、《徐九經升官記》或是定期公演的「復興劇場」,確實給劇校學生、畢業生一個實踐所學的舞台。但令人思索的是,上次製作新編戲《韓非.李斯.秦始皇》已是2022年,三年過去,該如何開創新局是值得思考的方向。過往演義故事的戲碼,雖排場盛大,但人物角色較為平面,必須透過演員「人包戲」。以本次《水滸英雄》觀之,「以演員為中心」的表演形式,能夠讓觀眾無需過度解讀故事內涵,更能注意新起之秀及演員處理表演的細節。但對於各行當兼備的復興京劇團,似乎並非長遠之計。

水滸英雄(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過去科班學生透過觀察、模仿前輩藝師做表,進而在舞台上實踐,是最快進步的方法,這也代表傳承與演出須並重而行。但對於新世紀的戲曲演員,更重要的是開發戲曲身體的可能性。面對現今傳統戲曲表演朝向跨文化、跨界的風潮,新表演思維底下,演員的戲曲規範絕不能成為表演阻礙。因此,培育新生代演員不可缺少新編戲的角色創發,倘若經典新製不僅是精簡節奏,則是能夠透過不同角度解讀來重塑老戲,連帶讓新生代演員面對角色,不再一味地先入為主,找尋前輩藝師的表演程式,能更為注重角色內在動機,編排神情,而非僅是功法展現。

兼顧「傳統/創新」一直是當今戲曲劇團需要面對的課題,本次演出也可見運用AI動畫繪製作者施耐庵,來講述《水滸傳》故事背景,在舞台科技確實是一大突破。但回歸「人才培育」的根本問題,臺灣京劇人才教育從過往的軍中劇隊(三軍劇隊)、私人興學(復興劇校)到如今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七十載的奠基、實踐與傳承,從以往偏重「口傳心授」的科班教育逐漸往新式的「技職教育」理念靠攏。然而令筆者思考的是,一旦走向「技職教育」,無可厚非地必須檢視整個產業環境對於演員的出路。綜觀現今戲曲生態,「跨領域」為極大趨勢,這對注重「流派藝術」的京劇劇種是挑戰也是優勢。倘若新生代培育能夠在既有的程式軀體中,多方涉略不同流派、劇種藝術,挑戰表演界線,輔助雕琢身段做表、人物內心,以展演為思考,開發演員潛能,似乎能開拓更多新生代名角,讓京劇人才培育這個產業鏈更為現代化。

《水滸英雄》

演出|復興京劇團
時間|2025/02/22 14:30、02/23 14:30
地點|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