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壯卻猶待整飭《山海經傳》
12月
26
2014
山海經(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539次瀏覽
張迪凱(台灣藝術大學學生)

我們為何在舞台上演戲?跳舞?唱歌?這是近幾年來筆者身為表演藝術工作者常常省思的問題。前一陣子受到演員的邀約,遂於12月20號當天趕赴剛蓋好的台中歌劇院觀看由梁志民導演所導的華麗搖滾音樂劇《山海經傳》,不得不說台中歌劇院從外觀設計來看,真是挺賞心悅目的,只可惜由於是試用期間,所以館方只開設一個出入口以方便管理,遂導致排隊時間過長,真是有點可惜。

這齣由高行健改編的中國古代神話,基本上來源就是《山海經》,其中內容包括:女媧造人、夸父追日、后羿射九日、黃帝大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從而引發大洪水、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這齣《山海經傳》上半場著重於后羿自身的故事,講述著由於天帝的十個兒子太調皮,乃至於肆虐於人間,在天帝不知道是他兒子調皮搗蛋所造成的情況下,遂派后羿進行射殺,完事後的后羿不僅無功,反受罰降為凡人,而怕死的后羿遂向西王母討仙丹,卻被嫦娥偷吃自己升天,得知此事的后羿將憤怒嫁禍人民,卻反被人民所誅;下半場則著重於皇帝大戰蚩尤以及共工引發大洪水後,人民陷入災禍,舜治水失敗後死去,最後由傳人大禹治水成功。透過這戲,不得不稱讚一下編劇高行健的野心,欲將中國傳統神話做一個歸納,也希冀運用《山海經》的故事,結合東方傳統表演技藝與西方現代表演方法,單從這一點看,是個有趣的嘗試。

從戲還沒開始時,投影上就由編劇高行健敘說自己的創作概念,這無疑是個有別於一般大眾流行藝術一個很好的分享,但看完戲後我深深對於這樣一個跨文化、跨領域、跨界的《山海經傳》,覺得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從導演開始看,不難看出梁志民導演對於整齣戲畫面感的用心,這可以從眾人民在唱人性之歌時發現端倪;但這用心也是個龐大的隱憂,太多場戲感覺導演很怕空台,遂派演員們上去跳舞,這種沒有動機、沒有運用身體說故事的音樂劇,著實很像偶像團體的MV;再從這齣戲的喜劇節奏上,不難發現演員們處理節奏上能力參差不齊,這點可以從一開始天帝安撫日后的詮釋說起,若要處理天帝的懦弱,是否能從角色的反差思考?而全劇中,扣除悲劇片段,竟只有「共工破不周山」那段節奏上掌握較為準確,甚是可惜;最後,整體風格的不一致,這大可從文本的整合與服裝看出問題所在,文本於後期竟跳出現代詞彙,如:APP等。但由於前期並沒鋪陳,後期出現著實令筆者費解;而服裝上的跳TONE更是有許多討論空間,皇帝竟身穿西式公爵服裝?是否可以從服裝與文本做一個更適合的結合?這還有待更多的討論空間。

再從演員方面,這又更曝露了這齣戲的劣勢,由於演員來自各方,普遍有口條不清,訊息表達不清楚時,這對於觀眾們看戲是一大隱憂;而演員唱歌的動機更顯薄弱,這點可從「我們都是一家人」這首歌看到,多數演員在台上更顯為唱歌而唱歌,內在情緒顯然不是很重要;演員姿態與出場動機的選擇我想有很多討論空間,例如:五色鳥。扮演她的那位演員顯然沒有克服高跟鞋,而有一場戲十個太陽欲大鬧人間,卻未看到五色鳥在台上的任何動機,甚是可惜。而演員情緒的鋪陳則在嫦娥一角看到許多的不合理,如一開始深愛后羿的他,於后羿射日時,痛罵其為殺人犯、劊子手,其後卻馬上原諒,這情緒轉折的失誤也可能與編劇內容有關;演員性格建立的失敗,也可從后羿、天帝等等角色說起,就從后羿說起,如果一開始后羿的狂妄沒有建立,那後來他被眾凡人誅殺也就很難得到觀眾的同情;最後,演員之間能量的丟接常時有時無,令筆者於看戲時時常被打斷,甚是可惜。

這齣戲到底有沒有成功?我想它還需要很多時間去整合與淬鍊;好不好看,我想就見仁見智吧。最後,說到上半場的后羿之死,令筆者著實想到現今台灣社會前陣子才發生的太陽花學運以及後來的九合一選舉,當政府與人民發生共識上的落差時,人民會再站起來;但,人民是不是也被媒體與輿論控制了呢?值得深思。

《山海經傳》

演出|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時間|2014/12/20 19: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