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沉重守護《千年渡.白蛇》
3月
05
2019
千年渡‧白蛇(唐美雲歌仔戲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82次瀏覽
許天俠(社會人士)

近年影視、舞台作品演出《白蛇傳》,多以認同白素貞,刻劃其為愛犧牲、爭取情愛自由、掙脫禮教束縛的正面意義,甚至賦予角色對抗社會歧視、萬物平權的時代價值。由於重複被搬演、翻案的次數頻繁,任何劇團若強調將「演出新意」都是挑戰極為艱困的難題。

唐美雲歌仔戲團2019年度大戲《千年渡.白蛇》,肩負培育新團員、以戲代功、以演代訓的任務,故編劇陳健星面臨必須保留舊有經典〈借傘〉、〈現形〉、〈盜草〉、〈水漫金山〉等大秀功底橋段,同時又要突破框架、翻出新意的兩極衝突考驗。而鋪設、發展原著中七情六慾背後的前世因果關係,是目前演出內容最顯著的創作著力點。

劇作家延伸法海的前世為一名青澀僧人,安排其被風塵女子紅蓮所救,痊癒後被紅蓮纖手輕撫、觸發情愛啟蒙。再目睹紅蓮遭逢情人梵將軍背叛,手刃將軍後決意自殺,僧人阻止並協助紅蓮逃跑,不料仍被圍捕。紅蓮慘遭火刑、在烈焰中立誓來世不再做人;而僧人在旁誦經、發願要累世修行,只求能渡紅蓮遠離無涯愛慾的憂與怖。

新增此一背景,讓千年轉世後的法海之行為動機徹底改變,從禮教法統的僵化死硬捍衛者,變成永恆深情的守護人,每次現身告誡白素貞不可與凡人相戀,都是出於「我要渡妳,避免妳重蹈前世覆轍,避免妳再次為情所困」。先是循循善誘,盜仙草時還出手相救,直到最後水漫金山、溺斃無數生靈,法海不得已才出動護法神將收服白素貞,關進雷峰塔強迫其冷靜、好好自我反省。

如此創意更動,解決原著情節的某些缺陷,為法海行為找到人性化的深刻動機,避免純粹淪為「顧人怨」的扁平角色,卻也因此產生新難題。新增前世紅蓮為愛瘋魔的弱點設定,將原著中白蛇許多欠缺理智、癡迷許仙的行徑覓得原由,亦提供角色今生應修行彌補的功課。但此異變卻同時讓筆者觀戲時,產生情感投射的衝突,難以再像以往輕易站在白素貞的立場,緊跟其為愛人奮戰冒險的心情,衍生為物種平權爭取自由的純然正當性,彷若她為愛勇敢與不顧一切,皆源於性格的缺陷。

此外,劇作家創造另外一個角色「擺渡人」來制衡法海。劇中法海反覆以《妙色王因緣經》經文「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規勸白素貞,強調放下愛慾的執念就能遠離憂怖、離苦得樂。但擺渡人彷若法海的背後靈,不斷唱反調,力倡「修行就是柴米油鹽」、「愛情就是一種冒險」、「體驗人世間的痛苦與煩惱,就是修行的第一步」等瀟灑自在的人生觀。讓全劇呈現一物剋一物、人人皆有問題、法海跟白素貞各打五十大板的複雜結構,以及觀戲過程生命哲思辯證的反覆變化。

當法海一路追著白素貞拼命渡化她,並完成原著中所有絕情阻斷白蛇與許仙相愛的魔人行動,讓青蛇死亡、白蛇被關、許仙惡性盡現後,擺渡人才對法海提出終極棒喝:「自身尚未渡,欲做渡人船,渡人先自渡,船過了無痕」,揭示法海深陷渡化他人的執念魔障,導致一切美好的情緣盡毀。法海才悠悠自問:「我是否做錯了什麼?」並接過擺渡人的心湖搖槳,黯然自渡離去。

筆者思忖,若此棒喝於水漫金山混戰尾聲中提前登場,是否可以兼顧青年軍操演全劇功底橋段的需求,同時達到勸誡世人莫沉淪於失控的愛慾,警醒宗教人士莫挾神諭操控他人,且不要使劇情再度走到讓青蛇死去、白蛇被關、許仙全身而退的可怕死局。

《千年渡.白蛇》青年軍的表現令人激賞,大展苦練傳統程式功法的熱血果實,也在一次次扛起全劇主要角色的磨練下,呈現愈趨耀眼的明星魅力。驚人的武戲編排、張力十足的配樂創作,皆大有可觀。本文僅聚焦討論劇本內容,若有機會再次巡演,企盼劇作家能讓擺渡人加快搖槳速度,及時抵達湖心力挽狂瀾,划過此版翻案工程可能的最後一哩水路。同時,何不也賜給「渣男」許仙一個前世的過往,怎能放任他說盡恩斷義絕的自私爛語後,慘遭管束鎮壓的卻是白蛇,渣男無事一生輕?健星在劇末給許仙設計一大段非常精彩、宛若近期寶島照妖鏡的死守社會陳俗、詆毀異己、欺凌弱勢的鬼話,盡現世俗禮教吞噬人性的恐怖與可悲。何不就設定愛情騙子梵將軍為許仙的前世,給予許仙一份今生的功課呢?

《千年渡.白蛇》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19/3/1 19: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
《前方有三岔路口》不是一齣把所有問題都說清楚的戲,它更像顯微鏡,放大身體、物體、聲音與時間之間的摩擦,是一場關於黑暗、物質與舞台邏輯的「思辨練習」實驗。
9月
19
2025